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評論:安理會製裁會讓朝鮮回談判桌嗎?

(2009-06-12 19:50:40) 下一個


  中評社北京6月13日電(評論員 張智新)針對朝鮮5月25日進行的核試驗,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和日本及韓國經過17天磋商,10日正式向安理會提出製裁朝鮮的決議草案。草案對朝鮮武器出口進行全麵禁止,多年來武器出口是朝鮮重要收入來源。草案於北京時間12日上午由安理會15個理事國投票表決最終通過。

  人們普遍關注的是,同2006年10月朝鮮首次核試後通過的1718號決議相比,安理會最新的對朝製裁決議在內容上究竟有何不同?朝鮮方麵又將作何反應?

  與安理會1718號決議相比,12日的新決議重申了要求朝鮮停止核試驗、導彈試射,以及重回《核不擴散條約》、放棄核計劃、接受國際核查的呼籲等,要求成員國繼續履行1718號決議和4月份針對朝鮮發射衛星通過的主席聲明。明顯的不同之處則在於:

  一是將禁止朝鮮進出口的範圍從核武器、核材料及其技術擴展到所有除小型及輕型之外的武器,而且對於成員國對朝出口小型、輕型武器也設定了向安理會提前通知的義務條款。

  二是確定了與武器禁運相關也更為全麵嚴厲的金融製裁。

  三是規定了對公海上涉朝製裁標的船隻進行有條件核查的條款;四是將對朝譴責口氣提升到“最強烈”。其中,升級最為明顯、對朝鮮壓力最大的當屬“武器禁運”和“金融製裁”,這兩項措施如果得到相關國家的嚴格執行,朝鮮的外部資金通道將被徹底切斷,原本孱弱的朝鮮經濟將遭受致命打擊。

  有關各方會對這一決議作何反應呢?

  對於這份各方反覆斟酌並討價還價,並且姍姍來遲的新製裁決議,美、日兩國應該會立即、全麵並徹底地予以實施,並向聯合國其他成員國呼籲並施壓以促使其得以貫徹執行。但是,既然奧巴馬當局已經下定“外交”而非“軍事”解決朝核問題的決心,同時對於朝鮮重回談判桌並重啟六方會談持期望的開放態度,也希望兩名被朝方判決勞教12年的美國女記者能早日獲釋,加之中俄及韓國的斡旋溝通等,美國如其先前威脅的那樣另行單獨製定強硬製裁措施的可能性應該不大。

  至於中俄,會視相關國家的具體反應來確定是否及時、全麵並徹底地執行新決議。唯有如此,才能確保半島局勢不至於再度升級甚至失控,也才能給朝鮮以足夠的回頭時間。早日重回六方會談,是朝鮮唯一理性可行的選擇。中俄不會放棄在這方麵的外交努力。同時也如國際社會所觀察的那樣,擁有迫使朝鮮早日緩和局勢並重回談判桌的足夠手段和杠杆。朝鮮應該正視中俄的誠意和努力,本著互相體諒、理解和尊重的態度,早日接受忠告,重啟六方會談。

  韓國由於身處危機最前沿,所受直接威脅最大,加之國內多數民眾和輿論都是害怕戰爭再度爆發而危及其現有和平安寧,所以不會也不可能成為執行新決議的先鋒,相反隻會低調做人。

  當然,最關鍵的還得看朝鮮的反應。朝鮮肯定會對新決議表示強烈反對並拒不接受,可能的反應動作則無外乎兩種:

  一是再度發射遠程導彈或者如美國情報機構聲言的那樣進行第三次核試驗。

  二是在開城工業園、南北分界線以及西海等領域對韓國發起武力挑釁。

  從朝鮮目前的能力和準備情況看,前一種反應進行第三次核試驗需要充分時間和物質技術準備,短期內可能性不大;發射遠程和中短程導彈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後一種反應則幾乎是必然的。如果說朝鮮這一輪核闖關主要是為其內部權力傳承服務的話,那麽由於這一過程才剛剛開始,朝鮮肯定還會繼續強硬應對一段時間,而且極有可能是有限度的繼續強硬甚至挑釁。如果中俄繼續加強斡旋努力,並在適當的時候選用包括執行安理會金融製裁決議等強硬杠杆,朝鮮還是會在未來某個時間重歸談判桌的,隻不過這個時間極有可能比上次核試驗要拖得更晚。

  由此看來,這一輪朝核危機不會隨著安理會新製裁決議而見底趨緩,相反還會由此而有個短期的升級趨勢,隨後才會逐步趨緩,最終重歸談判協商軌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