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專家:國產獵鷹起降性能先進可勝任航母教練機

(2009-06-12 07:16:26) 下一個

三架獵鷹L-15高級教練機全家福。


  編者按:本周有這樣兩條新聞引起了網友的關注:一是我國大飛機項目總裝製造中心6日在上海掛牌成立;二是“獵鷹”L15高級教練機05架8日首飛成功。

  近期,航空工業快速發展的報道相當密集,有些國外媒體借機鼓吹中國航空實力“威脅”論。實際上,我們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中國航空工業能力目前的水平如何?中國航空工業將怎樣發展?本周《陳虎點兵》與您一起關注我國航空工業的現狀與未來。

  “獵鷹”:不僅僅是高教機

  “獵鷹”高級教練機05號機首飛成功,大家都很高興,也很振奮。但是也有人提出問題:這畢竟隻是一個教練機,意義有多重大呢?

  實際上,“獵鷹”絕不僅僅是作為先進教練機而存在。拋開它在技術上的先進程度等方麵,從更大範圍的意義上來講,“獵鷹”05號機首飛成功至少有三大意義。

  解決空軍“質”與“量”之間矛盾的鑰匙

  新一代的飛機和前一代相比,技術性能大幅提高,但同時造價也在大幅攀升。在空軍戰機更新換代的過程中,已經很難做到按照1﹕1的比例去更新老舊戰鬥機。所以,幾乎所有的大國空軍都麵臨著一個質量與數量之間的矛盾。

  同樣,中國空軍在相當長時間內,也受到了這個矛盾的困擾。

  現在我們擁有了三代機。但是這些三代機造價相當高昂,我們無法在較短時間內完全將這些老式飛機更替掉。作為一個大國,如何解決好發展高質量先進作戰飛機和保有整體空軍數量之間的矛盾顯得至關重要。

  我認為,像“獵鷹”這樣先進的高教機的出現,可以說為解決這個矛盾提供了一把鑰匙。

  在裝備一定數量先進作戰飛機的同時保有大數量的先進高級教練機,一方麵可以保證我們空軍有足夠的訓練資源,保證飛行員的人才儲備;同時,這樣性能先進的高級教練機也可以在戰時執行一部分作戰任務。所以,像“獵鷹”這種高教機在世界範圍內也受到了很多國家的關注。

  比如我們的近鄰韓國,它和美國聯合研製了T-50這樣一個先進的高級教練機,作為本國國產先進航空技術的第一個突破口。

  像俄羅斯、歐洲的一些國家也都在積極地研製先進高級教練機,大家也都把研製和裝備高級教練機作為解決質量和數量矛盾的一個可能的方法。

  開拓軍機國際市場

 “獵鷹”還有可能成為我國開拓軍機出口市場的一個利器。

  無論是軍用飛機、民用飛機的擁有數量還是航空工業的規模,我國在世界範圍內都是名列前茅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是一個航空大國。

  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是一個航空強國。

  我們的航空產品,無論是民用飛機還是軍用飛機,在整個國際市場上所占的份額是相當有限的。像“獵鷹”這種先進的高級教練機受到的出口方麵的製約比較少,因此,這有可能會成為我們軍機開拓國際市場有利“武器”。

  從過去的經驗來看,我國國產軍用飛機出口最成功的就是初級教練機K-8,現在我們有了“獵鷹”這樣的高級教練機,在開拓軍機出口市場方麵可能會更加有利。

  實現某些特殊用途的途徑

  “獵鷹”高級教練機本身的技術特點和性能決定了它有可能成為實現某些特殊用途的一個途徑。

  比如,發展航母就需要有適合於航母使用的教練機。而“獵鷹”這種教練機不僅擁有先進的起降性能,同時,它各方麵的技術性能都可以達到相當先進的程度。使用這樣的飛機完成一些這樣的特殊用途,應該說是一個相當便捷的途徑。

  經曆市場考驗是國產大飛機研製成功的關鍵

  我們同時要注意到,“獵鷹”的研製者從最初就把眼光盯在了龐大的軍用高教機國際市場,“獵鷹”的研製廠商甚至曾講它的出口數量可能要達到幾百架。

  這就給我們提出了一個新的衡量標準。

  過去我們在衡量一型飛機(不管是民用機還是軍用機)是否成功的時候,僅僅從技術層麵上去理解。也就是說,如果從技術上達到了研製指標,那麽這個飛機就算是成功了。

  但是,對於未來中國的航空工業來說,僅僅達到一個技術的指標還遠遠不夠。我們要實現從航空大國向航空強國的跨越,必須占據足夠的市場份額,我們的航空產品必須要走向世界,經受國際市場的檢驗。

  中國的大飛機項目和獵鷹高級教練機一樣,它們值得我們關注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目光要盯準國際市場。隻有經曆了市場的考驗,能夠在國際市場上取得一定份額,才能夠真正算得上技術和商業的雙重成功。而中國的航空工業隻有發展了一大批既能夠在技術上成功又能在商業上成功的軍用和民用飛機,才會使中國真正由一個航空大國走向航空強國。

  當然,對於我們今天的航空工業來說,實現這樣一個跨越仍然是任重道遠。

  中國航空工業發展任重道遠

  6月5號,我參加了《中國空軍》雜誌和中國航空學會共同舉辦的“馮如飛行百年紀念研討會”。航空工業的許多專家和軍內外的學者、專家都出席了這個研討會,共同紀念馮如飛行百年的壯舉,展望21世紀的空天博弈,就如何弘揚“馮如精神”以及民族航空業發展、空中力量建設和國家空天安全等話題展開了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

  距今100年前,一個叫馮如的青年人在萊特兄弟研製出人類第一架動力載人飛行器之後僅僅六年的時間,就研製出了具有當時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架叫作“馮如1號”的飛機。這樣一個年僅20多歲的青年人不僅研製出了先進的飛機,同時還提出了“航空強國”這樣一個夢想。在孫中山麾下,他組建了中國最早的“空軍”,看到了航空技術對於未來國防的重要意義,並提出了空軍戰略的某些重要設想。

  直到現在,在馮如之後100年的時間裏,我們的航空技術從來還沒有達到過像馮如那樣接近世界領先水平的程度,我們目前的空中力量和國家地位與我們的需要相比依然有相當大的差距。

  在這個研討會上,航空工業的精英人物包括4位工程院院士都發表了自己的觀點,許多軍內的專家和學者也都感到了極大的危機感,同時對我們的航空工業提出了一個期待。

  今天,大家都已經認識到製空權的重要性。沒有空中安全,國家的國防很難得到有效的保證。因此,航空工業對我們來說意義重大。它不僅是發展國防的需要,同時也是中國走向複興之路的重要物質基礎。

  在這次研討會上,所有的專家、學者在回顧百年之前馮如的輝煌之後,麵對今天我們今天航空工業的差距,幾乎不約而同地用了四個字:任重道遠。

  我認為,不管是“獵鷹”05號機的首飛,還是大飛機項目總裝製造中心掛牌,這樣的消息都應該讓我們振奮。但同時,我們應該確實的認識到,我們距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依然巨大,今後我們要發展航空工業所麵臨的困難是巨大的,需要作出的努力也是巨大的。

  資料鏈接: 中國航空百年大事記

  1909年9月21日,中國人的第一架飛機由馮如製造並駕駛在美國的奧克蘭市郊區試飛成功。

  1913年9月,中國第一所航空學校--北京南苑航空學校成立。秦國鏞任校長。

  1930年3月,國民黨空軍一架可塞型飛機迷航,迫降於鄂豫皖邊區,被當地赤衛隊扣留;後轉到新集,成為中國共產黨擁有的第一架飛機,命名為“列寧”號。飛行員龍文光參加紅軍。

  1937年10月19日,八路軍第129師769團夜襲山西代縣日軍陽明堡機場,擊毀、擊傷日機24架,殲敵100餘人。

  1945年9月,東北民主聯軍受降日關東軍第4練成飛行隊,共300餘人、日式飛機46架。以此為基礎,成立了東北民主聯軍航空隊。

  1946年3月1日,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在通化成立。

  1949年3月30日,軍委航空局在北平成立。常乾坤任局長、王弼任政治委員。

  1949年10月1日,人民解放軍第一個飛行中隊的17架飛機,從南苑機場起飛,通過天安門上空,接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

  1949年11月1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領導機關在北京成立。劉亞樓任司令員、蕭華任政治委員。

  1950年6月19日,人民空軍第一支航空兵部隊--第4混成旅在南京成立,聶鳳智兼旅長。下轄2個殲擊團、1個轟炸機團、1個強擊機團。

  1950年10月至12月,人民空軍第2、第3、第4批部隊共17個航空兵師先後在各地成立,其發展速度在世界航空史上是罕見的。

  1951年1月21日,誌願軍空軍在抗美援朝作戰中首次與美機空戰,大隊長李漢擊傷美F-84型飛機1架。29日,李漢在空戰中又擊落擊傷F-84型飛機各1架。這是誌願軍空軍首次擊落美機。

  1952年2月10日,誌願軍空軍第4師大隊長張積慧在鴨綠江上空將美國“王牌”飛行員戴維斯擊落。

  1952年3月8日,新中國培養的第一批女飛行員,駕駛6架裏-2型運輸機從北京西郊機場起飛,通過天安門上空,向首都人民匯報表演。

  1956年5月26日至29日,空軍3架伊爾-12型運輸機、民航1架CV-240型運輸機,試航北京-玉樹(成都)-拉薩航線成功。

  1956年9月8日,沈陽飛機廠試製成功中國第一種噴氣式殲擊機米格-17Ф型(殲-5),並獲批準批量生產。

  1958年7月,中國自行設計製造的殲教-1型噴氣式教練機在沈陽首飛成功。

  1959年9月30日,由沈陽飛機廠製造的米格-19(殲-6)殲擊機首飛成功。

  1962年9月9日,空軍地空導彈部隊在南昌首次擊落國民黨空軍U-2型高空偵察機飛機1架。

  1966年1月17日,國產殲-7型飛機首次試飛成功並於12月28日定型投入批生產。

  1972年1月7日,南昌飛機廠改裝強-5型核武器運載機,由空軍航空兵第5師楊國祥成功進行了核彈試投。

  1979年12月,新中國自行研製的殲-8型高空高速殲擊機設計定型。翌年12月交付空軍試用,1981年開始裝備空軍部隊。

  1984年6月12日,沈陽飛機公司試製的高性能殲擊機殲-8Ⅱ型飛機由試飛員曲學仁駕駛首飛成功。

  1988年10月31日,中國改裝的直-9型武裝直升機首次飛行成功。

  1991年12月23日,殲8-Ⅱ受油機與轟-6型加油機首次空中對接加油成功。

  1993年7月22日,空軍首批獲得軍事學學士學位的女飛行學員畢業,分配到航空兵部隊服役。

  1995年4月,中國第一架超聲速無人駕駛飛機首次飛行成功。

  1998年3月,國產殲-10型飛機首次飛行成功,試飛員雷強。

  199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50周年空中閱兵,共有殲擊機、強擊機、殲擊轟炸機、轟炸機、加受油機、 新型殲擊機、武裝直升機7個機種132架組成10個梯隊,11時05分20秒,第1梯隊正點通過天安門上空,11時12分19秒,最後一架飛機通過廣場上空。

  1999年12月,國產殲-11A型飛機首次飛行成功。

  2003年12月,“山鷹”高級教練機首次飛行成功。

  2005年7月25日,空軍第八批女飛行學員進入空軍航空大學學習。

  2007年7月27日至8月22日,空軍部分兵力赴俄羅斯參加了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武裝力量聯合反恐軍事演習(代號為“和平使命-2007”)。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