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3日電(作者?石之瑜)當選以後才一個月,馬英九的民調就一路跌落,固然與在 2008年大選時深綠占有 40%,而在2000年陳水扁當選時深藍祗有大約20%,所以出發點上就不利於他之外,主要還是應由馬英九自己負責。?
??馬英九麵對四年任期,當然想要做好,但他心中認為更重要的,則是要利用這四年時間,好好地討好500多萬沒有投他票的選民,爭取他們。他沒有想到的是,投給他票的700多萬選民對他的態度,在投票前與投票後已經不一樣。?
??在投票前,這些國民黨支持者所相信的,且馬英九也透過耳語說服他們相信的,是他在競選期間對台獨的討好祗是為了爭取中間選民,選後他一定會撥亂反正。而馬英九卻以為,既然選前可以獲得國民黨支持者的諒解,選後理當仍可以獲得他們的諒解,亦即為了2012年更大的勝利,容忍他繼續向民進黨與台獨支持者討好。?
??第一個出問題的人事案,是任命社會觀感中支持台獨的賴幸媛,這立刻大大動搖國民黨支持者對馬英九在選後的期盼。馬英九的算盤是,祗要賴幸媛執行開放兩岸的政策,就算國民黨支持者一時不滿,最後也會諒解,屆時他則已經爭取到了走進台獨群眾的門票。但這形同主角登台揭幕出場的第一句台詞,就沒有人喝頭采,一旦觀眾抱著懷疑等著看,主角自然失去大聲唱信的心,還必須設法培養觀眾情緒,難免手忙腳亂。?
??既然慕名而來馬迷不喝采,馬英九就轉而試圖讓在野黨喝采,便接而連三推出了排除國民黨的人事案,包括“教育部長”鄭瑞城、“監察院副院長”沈富雄與“考試院院長”張俊彥等等。他們之中有人的操守立刻被人提出各種證據質疑,讓外界立刻產生的聯想是,祗要屬於台獨陣營的人,即使操守不好也可以得到馬英九青睞。相反的,國民黨自身有能力的人卻退避三舍,把空間留給馬英九。平常與他唱和最好的人都走了躲開,台上的人頓失默契。?
??民進黨的支持者沒有人喝采,國民黨的支持者甚至也開始喝倒采,以至於原本投馬英九票的中間選民也守不住了。假如不是賴幸媛的任命案出現倒彩,馬英九大可以依賴700多萬支持他的選民,任用他們信任的人,畢竟在野黨既然大敗,也不會期待甚麽好處,這樣他就先把混亂的局勢加以穩定治理,贏得頭彩,則向來見風轉舵的中間選民,聽到頭彩,就不會流散,如此馬英九才有基礎向在野黨的陣營挖腳。?
??馬英九一上任就試圖討好台獨選民,導致陣腳大亂,於是各方立刻改采觀望態度,並趁機質疑他之後的其他任命,他破記錄變成一個沒有蜜月期的民選領袖。這一切,都是馬英九自己心裏有鬼作祟。他贏了選舉,但因為沒有贏得百分之百的選票,他心裏還是覺得沒贏,因為他相信的是,這500多萬沒有投他票的選民,才是決定要不要赦免他這個外省人的最終決定者。?
??事實是,他有沒有拉到一個台獨支持者對他回心轉意,這點大家心知肚明。他對大陸開放的政策,根本還沒有開始,而且即將開始的步驟也非常有限,就已經在技術上被批評的體無完膚。加上他已經失去信用,所以所有政策都被巨細靡遺的檢視與揭露,新聞界各個等著看他的政府鬧笑話,一點也沒有700多萬支持者撐腰時應有的那種虎虎生風。
??一言以蔽之,馬英九急於討好台獨支持者,與700萬選民切割,導致國民黨支持者的離心離德,接著引發中間選民的觀望與看戲心態,到如今新聞界對他失去尊敬,對他的政府與政策報導起來,經常冷嘲熱諷,包括擁有最多馬英九支持者為讀者的聯合報在內,都連續以社論為文批評他。?
??馬英九雖然想做好,但是心都放在如何討好台獨陣營,拉攏台獨人士,結果不但拉攏不到一個像樣的,而且在各方喝倒采的局麵下,“內閣”失去自信,心裏發急,連馬英九也跟著急,連番召見。急於求成的結果,政策思路極速的短期化,飲鴆止渴的財經手段紛紛出籠,當然甚麽都做不好。?
??討好四年,不如做好四年,做好比討好更能爭取2012的勝選。太討好就讓人瞧不起,被瞧不起就失去蜜月期,沒有蜜月期就更要討好。這就是馬英九上任一個月就失去民心的內幕。
??(作者∶石之瑜,台灣大學政治學係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