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選民今天將用選票決定台灣的命運。 中評社香港3月22日電(評論員 鍾維平)322是決定台灣未來的前途與命運的重要日子,其不僅僅是決定政黨可否輪替的日子,而且還是台灣人民決定何去何從的時刻。今天,人民有可能把政權交給中國國民黨手中,也有可能把政權仍然放在民進黨手中。但不管結果如何,都是在民意的選擇下實現的。
全麵評估選舉以來馬英九、謝長廷的表現,都可謂可圈可點。馬英九求發展、求變革、求民利的心意非常突出,謝長廷為政權、為勝選、為意識的意誌也非常堅決。兩個競選團隊都拚上了命,不可謂不狠、不可謂不猛。
但是從選舉方法來看,則可以發現馬英九、謝長廷兩人完全不同之處。馬英九堅持正麵論述,謝長廷擅長負麵出擊。馬英九試圖用幸福前途來打動人民,謝長廷則力求以恐懼前景來刺激人民。在理性與激情結合、有序與無序混雜、真實與虛假相融的現實社會中,無論用何種手段,都能打動特定的民眾。
從選舉過程來看,馬英九始終把握經濟發展牌,沒有動搖過,經濟是民進黨執政8年來無法回避的罩門,是綠營的軟肋。8年來台灣經濟的迅速邊緣化,遠遠落後周邊地區,已經嚴重影響了民生。對此,謝長廷無力辯解,是完全無法麵對的,因為他身上的包袱太沉重了,民進黨執政8年的一切過失,他都必須承擔。這是當然的。
所以,謝長廷采取了避重就輕的措施,根本回避經濟議題,為此,謝長廷陣營設計了兩個套:一,用“一中市場”來套住馬英九經濟改革政策,將之汙名化。二,用“綠卡”來套住馬英九的誠信人格,將之虛偽化。目前看來,這樣的招數對鞏固綠營基本盤是有效的。對此,馬英九急於解釋,但是越解釋就越耗費了正麵宣揚主張的寶貴時間。
所以,到了最後階段,跳出藍綠角度看問題,台灣民意其實已經形成了“求變”與“恐變”的兩大潮流,誰是主流?在意識形態的玩弄下,絕對的主流可能無法出現。按照常理而言,“求變”應該要大於“恐變”的。事實是否如此,不可斷言,需在今天的選舉結果中驗證。
無論如何,今天的台灣的確是處在十字路口,何去何從,馬上就要做決定了。
如果馬英九當選,說明“求變”民意占了上風,國民黨執政之後,如果馬英九能夠尊重國共商談的共識,台灣會因此走上一條不同的予人強烈的希望的路途。至少幾個方麵可以使人憧憬:一,台灣的民主開始走向成熟,正常的政黨輪替揭開序幕。二,惡劣的意識形態主宰政治的局麵得到極大的緩和,政治逐步走向理性。三,台灣經濟可能會獲得一飛衝天的數十年難得一遇的重大機遇,台灣有可能成為亞太地區的最新投資熱點。四,兩岸關係迅速緩和,台海和平有望。
當然,如果馬英九非要另起爐灶不可,這樣的前景未必存在。
如果謝長廷當選,說明“恐變”、“拒變”的民眾情緒占了上風,民進黨繼續執政,如果謝長廷無法立即掙脫深綠綁架,不能立即切斷陳水扁路線,台灣今後4年要走的道路也非常清晰:一,執政黨繼續以極端意識形態治台,台灣自我封鎖的局麵不可能很快就打破。二,藍綠政黨鬥爭更加激烈,政治機器不可能順利運轉。三,兩黨製遙遙無期。四,台灣經濟可能繼續自我壓製發展空間。五,兩岸政治關係仍然處在沒有互信的僵局上。
當然,如果謝長廷從務實出發,改變路線,另求發展,則前路未必如此黯淡。
在此特別要指出的是,謝長廷今次為了選舉,不惜中傷大陸感情、中傷兩岸關係、中傷自己的和解共生的開明形象,選後如果要止血,恐怕舔傷口也得相當長的時間。
從大陸的角度來看問題,誰當選都幹擾不了大陸的發展方向:
第一,大陸實力的迅速提高不可阻擋,大陸的經濟體越來越融入世界體係,在兩岸關係中,大陸強、台灣弱,是現實,也可能是未來。在兩岸經濟貿易中,台灣根本離不開大陸,兩岸關係的互需互補性,沒有人阻擋得了。對此,大陸處變不驚。
第二,展望未來4年,大陸處在國際影響迅速提升的階段,與美國的下沉形成相反的補充,中美關係的依賴性會更加突現。中國會覺得空前需要美國,美國也會覺得已經無法離開中國。台灣問題進一步在中美關係中淡出,是大勢所趨。
第三,兩岸關係持續緊張,台灣在國際上就會成為政治是非之地,成為國際投資者視為畏途的邊疆偏隅,台灣政治、經濟的邊緣化不可阻擋,台灣將日趨在國際社會上銷聲匿跡。台灣的贏,不是贏在脾氣上,而是要贏在理智上。用極端意識來為台灣前途打拚,最後是作繭自縛。
不必懷疑,今後台灣的前途與命運掌握在今天的選民手中,是為被刺激的情緒而選,還是為子孫後代的福祉而選,各人有各人的解釋。票是自己的,怎麽投票都是合理的。然而,台灣的前途是大家的,更是自己的。
聯合報昨天的社評寫的很有激情,社評說:投票,就是要在“台灣價值”與“政府責任”之間建立正確的聯結。不要被選季中漫天飛舞的“羽毛”遮住了眼睛,要看過去8年,要看未來百年,要看“遠山”!
是的,選民手中的每一票,在今天,可能要決定的不是未來的4年,而是未來的百年。台灣麵臨的十字路口,不是可以朝令夕改的小路口,而是曆史進退的大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