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台灣政黨的轉型之戰

(2007-12-30 06:31:21) 下一個

扁、謝終須一戰


  中評社訊╱題:台灣政黨的轉型之戰 作者:王昆義(台灣),台灣戰略學會秘書長、台灣海洋大學通識中心兼任教授

  法國皇帝拿破侖曾說了一句他打勝仗的秘笈:「絕不做敵人希望你做的事——這是一條確定不移的戰爭格言」,這句話的意思可以是指在戰爭中要麽懂得使用奇襲的戰法,讓敵人措手不及;要麽能夠丟掉自己的包袱,不讓這個包袱變成敵人攻擊的對象。十一月一開始,台灣總統大選中發生的兩件冰風暴,卻是跟拿破侖這句格言有關。

  第一件冰風暴是台聯黨在沒有任何預警的情況下,開除廖本煙、黃宗源兩位立委黨籍,他們並把開除黨籍的理由說成是因為這兩人背離黨的原則,不隻跟民進黨走得太近,還接受新潮流係的邱義仁指揮,雙方「暗通款曲」。第二件冰風暴是國民黨突然莫名其妙的在年度「中心任務」的文件中,刪掉「國統綱領」和「九二共識」兩項主張,這不隻是引發連戰發表「錯愕、荒謬、不解」的反彈聲明,也把連戰和馬英九之間的心結正式浮上枱麵。

  台聯黨和國民黨的這兩件冰風暴看似無關,但如果了解李登輝長期構思台灣政治發展藍圖的想法,必然能夠讓人恍然大悟的說:「原來是這麽一回事」。

  去統去獨的兩個本土政黨

  從二00五年「扁宋會」得出十點結論以後,李登輝跟阿扁的關係就蕩到穀底。當年五月的任務型國代選舉,更讓扁李的關係正式破裂,扁李各走各的路已經是既定事實,李登輝隻好重新規劃台灣政治發展的藍圖。

  當然,扁李會因為宋楚瑜的關係而破裂,不隻是統獨因素從中作梗,主要還是因為李登輝和宋楚瑜個人的情結所造成。過去李登輝還在執政時,原本跟他「情同父子」的宋楚瑜卻全力反對他「凍省」的主張,李、宋從此分道揚鑣,留下許多讓人不解的「恩怨情仇」。

  而阿扁卻在二00五年主動和宋楚瑜會麵並尋求和解,這件事李登輝事前並不知情,阿扁也沒有為此事向李登輝「請益」過,所以「扁宋會」為扁李關係畫下句點,應該是可以確認的事。特別是在「扁宋會」的十點結論裏,阿扁宣稱「不宣布獨立、不更改國號、要推動全麵三通」的承諾,在受到李登輝的批判後,他直指李登輝「台獨過去做不到的,現在做不到就是做不到」,頗有怪罪李登輝的意思,這對扁李關係更是火上加油。

  然而,阿扁在「扁宋會」之後,除了李登輝的批判之外,深綠陣營也出現極力的反彈聲浪,讓阿扁招架不住,很快否決所有結論,最後又退回到綠色陣營的主張裏,為了安撫深綠的反彈,阿扁隻得回頭去搶占李登輝「深綠教主」的位置。李登輝經曆阿扁的反反複複,越發覺得阿扁是一位不可靠之人,於是如何建構台灣政治發展的新藍圖,變成是從二00五年以後他一直想要做的大事。

  在李登輝的構思裏,台灣的統獨競爭是兩個不可靠、也不相容的政治圖騰,更是引發中國對台灣政治發展充滿疑慮的根源,所以如何改造統獨這兩個政治圖騰,應該是台灣走向完全政治的重要步驟。為了這個目的,如何「去統、去獨」,營造兩個「本土化政黨」的良性競爭,才是釜底抽薪之道。

  為了這個目標,李登輝原先就寄望民進黨的謝長廷,以及國民黨的王金平扮演這個中流砥柱的角色。但後來的發展卻呈現謝長廷雖然貴為民進黨的總統候選人,卻一直遭到阿扁的「綁架」;王金平在國民黨內也缺少一根「反骨」的筋,戰不過馬英九,所以他不得不把希望寄托在台聯黨與馬英九影響之下的國民黨的轉型之上。如果台聯黨和國民黨能夠自動轉化成兩個本土化的政黨,那麽台灣政治的良性競爭將可順利完成。

  國民黨的本土化轉型

  在李登輝觀念的影響之下,以馬英九為核心的國民黨逐漸走向轉型之路,從「去統」、「返聯」、宣示「中華民國就是台灣」,馬英九最後更喊出他要選的是「台灣總統」,這一連串的轉型事件,國民黨走向本土化的方向大致成型,尤其是配合馬英九的「長住」(long stay)計劃,整個國民黨的形象在綠色的南部地區已經產生了效應,台灣南部的耳語都在傳說:「既然馬、謝選的都是台灣總統,那就換人做做看吧」,這種耳語當然讓馬陣營士氣大振。

  隻是如何維係與鞏固這個效應,卻是馬陣營最為頭疼之事,畢竟過去連戰兩次的失敗,讓國民黨陣營輸怕了,尤其是麵對民進黨善於操縱選舉機器進行輿論戰的作為,現在的優勢能否持續到投票日,恐怕誰也說不準。在這個情結之下,刪除「國統綱領、九二共識」的動作,雖然後來被說成是「烏龍」一場,但正如馬陣營發言人蘇俊賓所說的,他們是擔心在走本土化的轉型過程中,「國統綱領、九二共識」會被民進黨繼續拿出來做文章,才貿然刪除。這個說法顯示馬陣營怕輸的情結彌漫,所以連最重要的「神主牌」不要也可以,國民黨對自己的沒自信,由此可見端倪。

  然而,國民黨的「去統」、「去九二共識」雖然虛晃一招,卻拉了民進黨一把,也讓民進黨抓到了把柄,真正讓他們可以有做不完的文章。本來在國民黨急於向本土化的方向轉型之時,外加中共十七大的報告中,胡錦濤出乎意料地宣示願意在一中原則下,讓兩岸「結束兩岸敵對狀態,簽定和平協議」。這種不同於對「入聯公投」采取嚴厲批判態度的善意說法,馬上讓民進黨頭殼發燒。因為中國突然釋出「善意」,可能使民進黨的「中國牌」失去著力點,一旦沒有了「中國牌」,民進黨擔心這場選戰又該怎麽打?

  在民進黨擔心失落「中國牌」後選戰無法開打的困境下,從阿扁那一陣子胡亂抓了馬英九父親的骨灰壇大做文章,把「化獨」搞成「反獨」惡意的批判就可見得。隻是,這種不「慎終追遠」的心態,並未被選民認同,阿扁為這事差一點陰溝裏翻船。還好,阿扁也是夠幸運的了,在「山窮水盡疑無路」的窘境之下,國民黨自動送上「烏龍」的「去統、去九二共識」的事件,讓阿扁得以順利脫身,民進黨人不禁要高喊一聲「天助阿扁也!」

  原先「國統綱領」這塊「神主牌」在阿扁二00六年的「終統」中,早就被人給遺忘了,在國民黨往本土化的轉型中,也不再被人提起這塊「神主牌」,但他們卻重提這件事,等於是自動送上門讓民進黨人宰割,這跟提出「趕羚羊」、「他,馬的」的口號一樣,反而變成國民黨急於向本土化轉型的絆腳石,國民黨這次如果再選輸,不要怪別人,隻能怨自己的腦袋「秀逗」。

  台聯「去民進黨化」的轉型

  台聯黨的轉型從二00七年新春伊始就已經看到了眉目,當時李登輝接受台灣「壹周刊」的訪問,宣稱「我不是台獨教父,也從未主張台獨」的說法以後,大概就已經定案,隻是泛綠陣營的轉型之路跟國民黨相同,他們都把刀揮向自己人,而不是向著敵人。國民黨「去統、去九二共識」是把刀揮向自己,以致引發連戰與深藍的反彈;台聯也一樣,不隻出乎外界,也出乎當事者意料之外的突然對兩名黨籍立委開鍘,讓被開除者也不禁要高呼「莫名其妙」。

  雖然如此,但台聯揮刀的理由不清不楚,更讓人覺得怪異,李登輝的說法是:「開除廖、黃兩人很好,隻要是違反台聯原則的人就要開除,廖、黃兩人是因為反對台聯,不是因為親近民進黨才被開除」。但台聯立法院黨團辦公室主任、立委林誌嘉在李登輝說出理由之前,就已搶先指稱:「黃宗源與廖本煙兩人是接受民進黨新潮流係的指揮,才被開除黨籍」。這之間到底是李登輝說得對,還是林誌嘉說得對,恐怕也沒人會證實。但如果了解李登輝兩個本土化政黨的構思,應該就不難理解其中之因。

  前麵我們已經說過了,李登輝為改造兩個本土化政黨,原先一個是寄望謝長廷,一個是王金平,王金平雖然沒有走向李登輝期望之路,但馬英九卻在本土化的路線上,越來越讓李登輝看得順眼,特別是當國民黨所舉辦的「台灣光複照片特展」中,把李登輝的照片重新掛回去,讓李登輝甚感窩心。因為自從他被撤銷黨籍以後,國民黨內再也沒出現過他的肖像,雖然國民黨解釋是因曆代總統都是曆史的一部分,沒有尊李反李的特別考量,但國民黨此舉,卻讓李登輝對改造台灣兩個本土化政黨又重燃信心。

  李登輝既然把改造兩個本土化政黨的目標,其中一個投射到馬英九的身上,另一個當然沒有放棄對謝長廷的期待,隻是既然期待謝長廷,那麽又跟台聯黨要開除兩個黨籍立委有何關聯呢?這恐怕還是得從謝長廷的處境談起。

  謝長廷從初選中高舉「反新潮流係」以後,雖然初選結束之後以蘇貞昌為主的「蘇係」已經鳴金收兵,但新潮流係並未就此善罷幹休,他們正等著謝長廷在官司纏身之下,隻要有一件案件被起訴,將一舉把謝長廷推下選舉舞台,讓蘇貞昌取而代之。

  隻是新潮流係的心思早就讓外界看出圖謀,所以台聯黨把刀先揮向自己人,並由林誌嘉說出是因為他們接受新潮流係邱義仁的指揮有關,頗有暗助謝長廷的味道。邱義仁絕對是阿扁政府中的第一把手,沒有他在背後操作,要說扁政府可能隨時垮台,恐怕都不為過。

  麵對這第一把手,謝長廷也不免心中不寒而栗,這從十一月初油價要不要上漲,謝長廷希望政府應該「視民如傷」,卻被邱義仁給否決,而阿扁和行政院長張俊雄並沒有理會謝長廷的呼籲,反而都支持邱義仁的做法,顯見邱義仁在扁政府中的分量,連阿扁總統都不得不讓他三分。當然,邱義仁的厲害就在於他雖然已經達到「功高鎮主」的階段,卻沒有發生「功高鎮主」之後隨時被斬的命運,所以他在民進黨內的角色,不隻民進黨人都怕他,連馬英九都擔心民進黨在選戰中要出什麽奇招,說的應該就是邱義仁。

  隻是雖然全台灣都怕邱義仁,但李登輝就是不怕,他看出謝長廷和新潮流係之間遲早要爆發一場惡鬥,所以希望以台聯黨自斷手腳,並把原因推到邱義仁的身上,暗助謝長廷一把,期待謝長廷有朝一日,能夠把民進黨調整回到另一個本土化政黨的方向上,那麽台聯如果自此消失無蹤,他也可以含笑而去。這個動作雖然被林誌嘉說破,李登輝也企圖把理由拉回到自家內的事,但台灣政治的不可預測性,卻還是可以從一些不經意的說法中看出個中原由。

  扁、謝終需一戰

  了解李登輝、謝長廷和邱義仁的關係之後,謝陣營的幕僚都在預示「扁、謝終需一戰」。這個「終需一戰」的說法,雖然是解放軍人士對台的無奈之詞,卻早已被民進黨人當成很好用的詞匯。尤其是謝長廷一直被阿扁「綁架」出不了頭,背後的原因雖然是由於邱義仁的操控有關,但謝長廷的戰略操作是隻找強者對決,他不會去找一個隱身幕後的幕僚出氣,否則就會把格局做小,所以他即使對邱義仁有多大的不滿,也絕不會把他當成對手。

  當然,要理解「扁謝終需一戰」的宿命,謝長廷可能對此秉持什麽樣的戰略,最好先來看看毛澤東的一段軼事。有一次毛澤東宴請蘇聯特使米高揚,米的酒量驚人,碰上不善飲的毛澤東,讓毛澤東在宴席上屈居下風。毛為了反敗為勝,化被動為主動跳出了酒局,拿了一根辣椒向米高揚挑戰。米咬了一口辣椒便辣得眼淚直流,毛澤東卻一根接一根的往嘴裏塞,讓米高揚甘拜下風。毛澤東這段軼事被解放軍的戰史稱做「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是一種掌握戰場主動權的藝術。

  從初選勝選以來,謝長廷被阿扁綁在「入聯公投」的議題上動彈不得,為了勝選,他知道如果一直隻是阿扁的影子,最終想贏得選戰的機會並不大,即使贏得選戰,也難以擺脫阿扁在背後下指導棋的命運,所以如何設定時間點,跟阿扁做最後決戰,這樣他才能擺脫阿扁的牽製,也才有機會跟馬英九拚最後輸贏。

  隻是,如果要跟阿扁決戰又該采取何種戰略呢?當然不能直接對衝,那可能會兩敗俱傷。李登輝非民進黨人士,所以他把矛頭直接指向邱義仁並不會傷了自己,但如果謝長廷要跟阿扁決戰,采取直接對衝的戰術,最後受傷的應該還是自己,因此,采行毛澤東那項「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戰法,將是他不得不做的選擇。

  那麽扁謝最後的決戰點又可能設定在什麽時候呢?如果沒錯,應該就是在立委選舉之後。事實上,沒有一個民進黨人看好明年初的立委選舉會贏,隻要不大輸,就已經是阿彌陀佛(菩薩有保佑)了,民進黨若是在立委選戰中大敗,雖然民進黨人已經說過阿扁可以不負責,但在民進黨可能氣勢低迷的時候,正是謝長廷跟阿扁進行最後決戰的時機。

  其實謝長廷向來就是善於打「弱勢戰略」,當整個民進黨氣勢越低迷的時候,就是他擅長打勝仗的時候,高雄市長與台北市長選戰的經驗就是明證。所以明年立委選舉隻要民進黨大敗,就是謝長廷向阿扁開戰,以尋求脫身的時候。屆時阿扁如果再不放手,謝長廷就會打出「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戰法,不會再讓阿扁綁在「入聯公投」的議題上,而一直做個跟班者的角色。

  台灣政治鬥爭中的兩岸格局

  當然,思考「扁謝終需一戰」的可能性,勢必還要考量到兩岸的戰略格局。雖然,胡錦濤在中共十七大報告中對台釋放善意,但民進黨人不會因此認為兩岸從此就會平穩過渡,特別是阿扁還是堅持把「入聯公投」操作成他下台前最後的一件神聖使命,所以越接近選舉,兩岸關係的動蕩必然加劇。

  畢竟,正如毛澤東所說的:「戰爭不僅是力量的競賽,也是雙方主觀指導的競賽」,如果阿扁的「主觀指導」一直處於強勢主動的地位,中國大陸絕不可能就此任阿扁宰割,所以兩岸的高危險期,民進黨人就把它鎖定在明年二月底以前,這個時候兩岸動蕩加劇、危機升級,甚至出現小規模的軍事衝突,恐怕是難以避免的事。

  有了對兩岸衝突的想像,那麽屆時阿扁必然得全力去跟中國大陸對戰,無暇再顧及選戰的一切,這時也是謝長廷可以藉此啟動「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戰法的時機,謝長廷的目標當然是尋求如何降低兩岸的衝突,而不是在兩岸的衝突上加油添醋,他要的是跟馬英九比賽誰才是真正可以穩定兩岸局勢,誰才是能夠掌控兩岸全局的操控者。

  依據馬英九的思考,兩岸如果衝突加劇,他為了不被看成是一個「賣台者」的角色,一定會站到抨擊中國大陸的立場上,但謝長廷沒有這個包袱,所以他會選擇「絕不做敵人希望你做的事」的原則,采取對中國大陸親善的態度,用以安撫中國大陸那顆不安的心。

  但要安撫中國大陸的焦慮,謝長廷又可能有什麽樣的秘方呢?也許前不久兩韓首領會麵的經驗,未嚐不是一種可以想像的念頭。而這個念頭不隻阿扁曾經動過,包括呂秀蓮還有其他民進黨重量級的人物,也都曾經有過這個念頭,謝長廷當然不會不把腦筋動到這個可能性上。隻是這樣的念頭是否能成真,兩岸關係到底還有多大的空間可以開啟,恐怕還是得看中國大陸未來想要一個什麽樣的兩岸關係而定了。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07年12月號,總第120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