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瑞銀專家:中國央行出手冷卻股市是誤解 (圖)

(2007-11-23 07:44:57) 下一個

  中評社香港11月23日電/韓國《朝鮮日報》11月22日載文《瑞銀集團經濟學家安德森談對中國經濟的誤解和真實》,摘要如下:

  今年10月,中國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PBC)發表說,要今年以來第9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就是說,將從26日起將存款準備金率上調0.5個百分點,調高到13.5%。

  中國人民銀行是否把住飛奔無阻的中國經濟的韁繩?騎手是在快馬加鞭還是放任不管?跨國投資銀行瑞銀集團(UBS)亞太首席經濟學家喬納森-安德森5日發表了86頁英文報告《中國貨幣政策手冊》,揭開了一般人對中國人民銀行的“誤解和真實”。

  誤解一:中國央行要全麵調整股市過熱?

  如果中國各大銀行正常持有的存款準備金率提升到13.5%(預計26日提高),那麽,從年初的9%開始分九次已經提升了4.5個百分點。從這點上來看,人民銀行欲通過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冷卻過熱經濟的觀點也是不無道理的。然而,人民銀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其重點在於控製人民幣升值,而不是經濟穩定。也就是說,這是防止人民幣升值(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下降)的一種手段。若本國貨幣升值,通常會導致出口減少、進口增加,這對經濟狀況帶來消極影響。

  誤解二:人民銀行利息過低

  有人擔心,是低利息導致股市持續走熱。總之,人民銀行對存款利息設定了上限。即便1年定期利息漲到3.87%,也趕不上物價上漲率。如果人民銀行取消利息上限,存款利息將立刻升高。

  很難認為,因為利息水平低,企業就進行過剩投資。目前,中國企業的實際資本調動費用是本金的6%,與日本、韓國、香港、台灣和新加坡等亞洲新興發達國家加快經濟發展步伐時期相比,屬於相當高的水平。

  對於人民銀行在利率方麵的影響力被高估。雖然利息政策指標由人民銀行正式發布,但實際的貸款、債權收益率及資金市場利息是根據供需平衡原理決定的。因為人民銀行沒有把利率當作溝通的橋梁使用,而是當作直接吸收市場流動性的量的調整手段。與調整隔夜利息就能立刻影響市場利息的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不同。

  誤解三:中國的資產存在泡沫

  結論是,中國資產價值不存在泡沫,隻是看似泡沫而已。中國滬市綜合指數10年前僅為2200點,2005年中期甚至降到了1060點。然而2005年末起卻開始急速上升,幷且已經超過了6000點。

  與上述一樣,幷沒有發外匯的流入和低利息引發的流動性過剩現象。一些人又指出存在著國際套利資金(hot money)。但2000年以後,國際套利資金湧入中國最多的是在2003年和2004年。在股市不斷上升的2006年,資金反倒從中國流向了海外。進入2007年以來,隨著股市持續火熱,投機資金才開始流入。原因就在於被過低評價的股市。21世紀初期的中國企業的平均股票收益率(PER)上升到60,但2003年降到了40,2005年末甚至降至15,於是反攀的時刻就來到了。

  誤解四:暴漲的食品價格和房地產泡沫會引發問題?

  最近,很多人逐漸擔憂稱,中國經濟有可能在整體上麵臨突發性的、劇烈的通貨膨脹。11月13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說:“10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上漲6.5%,創下11年來的最高紀錄。”

  CPI上升的原因是食品價格上升,肉類和鶏蛋的價格影響力最大。其他食品(穀類、乳製品、水果、蔬菜、煙、飲料)的同比上漲率反倒有所減少。極端地講,抑製CPI上升隻需控製住肉類和鶏蛋的價格即可。隻要在2008年上半年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肉類和鶏蛋的供給不足現象,CPI就有望下降。與人民銀行實施通貨政策相比,中國政府的解決方法更可能是僅針對肉類和鶏蛋采取措施。

  房地產市場則更不用擔心。中國沒有麵臨房地產泡沫。從全中國來看,高收入層居住的幾個屈指可數的城市有可能出現房地產泡沫破滅現象,但還不足以影響到國家宏觀經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