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28日電/台灣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張五嶽在即將出版的《中國評論》11月號撰文,解讀胡錦濤總書記的十七大報告。文章指出,如果台海的和平與發展不僅是兩岸執政者一貫的訴求,同時也是兩岸人民與國際社會共同的殷盼,那麽究竟應該如何落實與實踐,相信比停留在各自解讀更為重要。
文章認為,對北京而言,在麵對所謂的台獨分裂活動日益猖獗,兩岸關係處於高危期的時刻,仍然願意在報告中,十六次使用“兩岸”,十五次使用“和平”,十一次使用了“台灣”,七次提到“和平統一”,五次提到“和平與發展”,而並未使用以往慣用措辭強烈的恫嚇、威脅字語,應該表示肯定與重視。
在兩岸和平與發展互動中,言詞上的善意口惠,仍然遠比惡言相向的口惡來得好。兩岸和平與發展建構不易,千萬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我們不應放棄任何一絲可以營造兩岸和平善意的機會。
對於報告中提到,“台灣任何政黨,隻要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我們都願意同他們交流對話、協商談判,什麽問題都可以談”。由於中共與泛藍政黨已經進行政黨交流協商與對話,故此乃主要乃針對包括民進黨內的泛綠政黨,特別是台灣大選後的泛綠政黨。雖然中共設定前提要件改為“隻要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但可談議題卻較以前廣泛,而不局限發展兩岸關係與推進和平統一。
報告中提及,達成“和平協定”與“建構兩岸和平框架”,以“開創兩岸和平發展新局”,卻是近年來中共對兩岸結束敵對狀態做較為清楚而完整的論述。
不論一個中國的“基礎上”是否比一個中國的前提更具寬廣,此乃顯示出北京對明年大選後,對台灣新任總統與新政政府的期待與訴求。
報告中也提到“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經濟發展”,雖然中共中央與國務院,乃至“十一五規劃”都未正式使用“海西區”,字語,但此次報告提及此一政策方針,將使得福建省委省政府更加大力推動海西區,使其爭取中共中央更多政策鬆綁,以作為未來對台政策的重要的試點工作。
文章提出,相較於統獨在台灣內部與兩岸之間難有交集,既然兩岸與國際都期待台海的和平發展,因此,兩岸關係如果能改以和平發展為目標,則應不難找到共識。要建立台灣內部共識則必須透過建立有效機製,訂定可行綱領。因此,建議在二OO八年“總統”大選後,新任“總統”應在“總統府”成立“兩岸和平發展委員會”,訂定“台海和平發展綱領”,以作為朝野對話機製與兩岸和平發展綱領。
短期內台海的和平與發展並非一蹴可幾,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應該放棄台海和平發展的任何有所助益的努力。在兩岸政治歧見一時無法化解的情況下,雙方除了應該加強正確理解對方避免對兩岸產生誤判外,台北與北京都應該致力於:不要以政治的分歧影響到雙方各項有助於和平發展交流的進展。隻有逐步降低政權考量,強化人民主體利益考量,才能有助於台海的和平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