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為假將軍叫冤

(2018-02-07 19:27:02) 下一個

 

 

 

 

 

 

 

中國出了個假將軍, 已被逮捕, 聽說已經驚動中央。 照這個氣勢, 此人不被槍斃, 也會判個十年二十年, 我急寫這篇文章, 不但要求刀下留人, 我覺得不但不應該判刑,還應該根據這個人的能力與真將軍對比, 量才錄用。

真假本來就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沒有絕對意義。 誰最適合這個職位, 誰就是真的, 將一個沒有能力的放在職位上是用人不當, 真的也是假的, 將一個有能力的沒有放在這個職位上, 是漏掉人才, 領導該打屁股。

要批評這個假將軍, 我們就應該將他與真將軍對比, 如果真將軍現在大部分貪汙, 搞女人, 而他沒有這些罪行, 就在品德上超過了真將軍。問題不在於將軍的真假, 而在於在品德上, 能力上他如果超過了真將軍, 那麽就是軍委漏掉了這個人才, 現在這個人才自己冒出來了, 軍委應該非常高興, 應該鼓勵大家都來冒充假將軍, 以假壓真,發現人才, 推動真將軍提高水平。

從他在前麵幾十年曆史中, 周圍的人都對他這麽尊敬, 到處請他做報告, 那就說明他非常像將軍, 而不是拉將軍的銜頭來要求人家服從他, 而是以自己的水平來表明自己是將軍, 如果他的將軍角色確實做得好,也是為我軍樹立了威信, 加強了軍民關係, 功勞顯赫, 何罪之有。


如果要判這個人罪, 實在是太冤枉了。  我號召中國有能力的人都可以冒充一下將軍, 如果冒充得好, 比真將軍還好, 中國人才就如雨後春筍, 到處生長出來, 還怕這個國家不強大?

 

如果共產黨不聽我的好人言, 一定要判假將軍的罪, 請讀讀下麵的案子, 老蔣被梁作友騙了, 不但沒有置梁的罪, 而且還買了車票讓他回家?  難道我們共產黨的氣量還不如蔣介石嗎?

 

山東老農的驚天騙局:讓蔣介石上當的民國詐騙案
轉載
2015-03-02 21:44:17
標簽:蔣介石宋子文韓複榘梁民國曆史

抗日戰爭開始後,很多有愛國精神的企業家紛紛捐獻財產,用自己力量支援抗戰。其中具有代表性作用的有陳嘉庚等海外華僑,聯絡南洋各地華僑代表在新加坡開會,成立“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在陳嘉庚帶頭捐款購債獻物,精心籌劃組織之下,使南僑總會在短短三年多的時間內便為祖國籌得約合4億餘元國幣的款項。

而在這危急存亡之秋,卻有人打著為國捐獻財產的名義,將當時南京國民政府的行政院長甚至最高領袖蔣介石都玩弄於鼓掌之中,在南京騙吃騙喝,最後全身而退。如此傳奇之人,他是誰呢?

山東冒出個“土老財”

1932年,山東省黃縣有一位名叫梁作友的農民向當地的山東政府請願說,自己家裏有七八千萬,為了民族大義,願意捐獻三千萬給國家,作為抗日的“救國”費用。

這請願一上來,當時山東政府的各位官老爺震驚了,因為當時全國戰亂不斷,局勢很不穩定,國民政府既要對外應付日本咄咄迫人的進攻,又要對內調兵遣將鎮壓各革命根據地的紅軍,開支龐大,政府財政入不敷出,就算是行政院長宋子文要做什麽事情拿出三千萬來,也是十分困難的事情,這下子可來了一位財神爺。

當地政府很重視這位“爺”的請願,於是1932年9月14日上午,黃縣縣政府要員在一個會議室內緊急召開秘密會議,與會者中有教育局長徐叔明和支應局長杜樂先等一十縣府要員。人到齊後,由縣長郎鹹德說明此事,在會上研究對策。

會上,支應局長杜樂先打破沉默,首先談出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全縣“榮戶”[1]

已經由支應局調查登記在冊,從來沒有聽說過有一個巨資七八千萬的大富豪,此時恐怕有蹊蹺。[2]

但也有人提出不同見解,認為一夜暴富的事很常見。龍口古稱“金沙灘”,藏龍臥虎。1929年張宗昌第三次入魯,與劉珍年混戰一場,由龍口經海路敗逃,沿途丟下不少軸重。據說有一張存在日本大豐銀行的軍費支票這時丟失。可能被梁作友撿取,而他自知以個人名義去外國銀行提出這筆巨款根本無望,便想出以捐獻名義借助國家通過外交途徑解決。這樣既可得到捐資美譽,又可撈點好處,倒是可能的……

會後,黃縣政府一邊核實梁作友的身份,一邊將此事上報。而山東省主席韓複榘直接將此事上報國民黨中央,這個消息對於當時的國民黨高層來說,可以說是“久旱逢甘霖”,求之不得啊,於是立刻電令邀請梁作友去南京,而路費皆有韓複榘“報銷”。

享受國賓待遇

此事傳到南京,頓時引起了當時各大媒體的關注,上海《申報》刊登了有關梁作友毀家紓難的事跡,引起社會各界的強烈反應。各大報紙競相在報紙顯赫位置以至頭版頭條用大號標題刊出“山東義士梁作友慷慨捐資三千萬以纖國難”的文章。

平津幾家報紙為了提高銷量,將梁作友稱之為“梁財神”。連英國《泰晤士報》也不甘寂寞,緊步後塵登載了“中國農村一奇人”的要聞,一時間,“號外”、“增刊”鋪天蓋地。唯《大公報》等幾家報社比較審慎冷靜,隻提“神秘的梁作友”,輕輕一筆帶過,未加減否。至此,梁作友的身價倍增,捐資救國的事跡宣傳達到高潮。

梁作友所坐的火車到了南京,政府派出孔祥熙、陳立夫、穀正倫、張靜江、張嘉敖等人下關接迎,《濟南日報》、《民國日報》的記者們隨同蔣伯誠已在月台迎候。而此時眾人看到的梁財神並無驚人之貌,甚至可以說有點猥瑣,身高不到一米六,背駝足瘸,身穿土布衣褲,給人一種土氣十足的印象,眾人難免有些失望。但是這畢竟是“財神爺”,於是安排了一個憲兵連警戒,一直護送到大行宮中央飯店下榻。而此時,韓複榘與山東省政府以不聞不問的態度保持緘默。

梁作友剛一入住南京中央飯店,南京、上海兩地的報紙、電台記者們便蜂擁來而至,前來采訪新聞人物梁作友,紛紛問起梁作友的家世,梁作友談得十分詳細和具體。他說,他是山東黃縣梁家村人,全族有兩百餘戶,男女一千三百多口。曾祖父是前清秀才,叔祖在東北營口經商,開了很大的油坊。父親梁克溫有七兄弟。父親在1917年病故,母姚氏還健在,60歲,也出身望族。外祖父姚廷梁是前清名孝廉。梁作友有一姐一妹,均已出嫁,一弟22歲,也是經商的成功人士。

而後梁作友侃侃而談,自稱梁家是以既務農又經商而發財的。曾祖就在東三省各地經營綢緞、雜貨、匯兌經營等業務,在俄國境內的海參崴、西伯利亞一帶都有數家商號。他本人從17歲開始繼承祖業下海經商。當時遺產不過幾百萬元,經他接管經營後,不到二十年的時間就翻了十幾番。[3]

而在當時的媒體看來,梁作友的老家黃縣地處膠東半島西北部,自古即是富庶之地,據清《黃縣縣誌》記載:“境內人稠地狹,民多逐利四方。”黃縣人走南闖北,造就了大批的富商巨賈,聞名全國,潛藏著幾個千萬富豪並不讓人驚訝。

國民政府的高層此時對梁作友的身份依然心存疑慮,想探探他的深淺。10月3日晚,宋子文請他到城東雞籠山北極閣官邸吃飯,財政部次長李調生與他合影留念,梁作友卻很有城府,幾個大佬都沒發現任何不自然的地方。素負盛名的國府委員張靜江贈送他一枝拐杖以示關懷,但也碰了個軟釘子。

會麵之後,雙方開始商談捐助的具體細則。商談結果定下三點:一、國家允許公民捐款救國;二、款項應作國家公用;三、款項用途的分配,權在梁作友,但政府可輔助個人支配用途的方法。這三項得到雙方同意。梁作友還說,等用款分配方法商妥後,2個月內就可匯3000萬元到京。宋子文提議,在用途分配中,應支持國家發展航空。梁作友表示讚同,但補助數目未定。會後,宋子文親陪梁作友到中山陵謁陵,還和他合影留念。當晚又是東北義勇軍後援會設宴招待梁作友,並贈送銀盾一枚,上麵刻著“毀家紓難”四個字,這無非是希望得到他的捐款。

宋子文、張靜江等人對梁作友經商致富的說法深表懷疑,在一番試探之後雖無結果,但是“範兒”倒是擺的挺足。比如張靜江走出飯店,記者們眾星拱月般擁上前交口詢問時,他雖心懷疑慮,卻毫無窘迫之態,仿佛梁某捐資底蘊他已一清二楚,顯出極神秘的樣子,閃爍其詞地感歎:“有幸,有幸識荊,有幸聆教梁先生!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齊魯乃聖賢輩出之邦。奇人奇才!奇人奇才!”

?

蔣介石親切接見

宋子文等人表麵上與梁作友虛與委蛇,但是背後又派出委派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特別調查科科長鍾竟成連夜趕赴山東黃縣一探底細。

鍾竟成到達黃縣後,會同地方官徐叔明直奔梁家村。梁作友家的三間瓦房已經破舊,老母親60多歲,另有一個30左右歲的已出嫁的妹子住在家中。室內陳設確實簡陋,但各種器物放置得井井有條,迎門擺著一張三屜桌,桌旁是兩隻盛糧米的小瓷缸。桌上方牆壁上懸掛著兩幅篆聯:“苟利國家生死已”、“豈因禍福趨避之”。

鍾竟成和梁家母女敘話時,拐彎抹角地詢問梁妹,梁作友離家時都帶了些什麽東西。梁妹告之:“帶有一隻黃舊皮箱,一床棉毯,箱內隻有幾件換洗衣服。另外,還特地買來一尺白粗布,把一個本子包起來,讓我用針線牢牢縫好。”鍾竟成想,這可能就是梁作友撿到那傳說中張宗昌遺留的軍用支票,於是回到南京後就將此情況匯報給宋子文等人。

聽到鍾竟成的報告後,宋子文對梁作友所說的三千萬不由又多信了三分,但是時任財政部司長的徐堪覺得此事疑霧重重,會不會是韓複榘因欠餉而向南京政府所施的一個報複手段呢?宋子文等人卻覺得徐堪的猜測過於兒戲,可能性不是很大。於是製訂了一份詳細的捐款分配計劃書交給梁作友,催促梁作友盡快將捐款拿出來。[4]

但是梁作友明確提出,隻有麵見蔣介石後,才能把錢拿出來。宋子文與何應欽商量再三,還是同意了梁作友去見蔣介石的要求,於是電告正在漢口親自組織“剿共”事宜的蔣介石,並將懷疑之點一並報告,文末又加了一句:“是否接見,請委員長裁定。”

蔣介石當時對這位奇人早有耳聞,很好奇之餘也想見見梁作友。一是可以撈到一筆軍費,二來可以顯示他禮賢下士,擴大影響。於是他特電南京召見梁作友。南京的宋子文等人閱電後,馬上買了長江客輪頭等艙船票,派專人把梁送到漢口。

1934年10月18日,蔣介石親自接見了梁作友,梁財神在蔣介石麵前大表忠心,說明了自己矢誌報國的一腔熱血,願做中正公的“卜式”[5]

,所許諾的款項七日之內就全部到賬。蔣介石聽了十分感動,對梁作友慰勉有加。

騙局露餡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了,梁作友所許諾的七天就要過去了,但是卻沒有看見他有任何動作。有意思的是,他卻向中央飯店賬房借起錢來了。第一回借了50元,說是自己帶的300元已施舍用光,然而茶房說,向他借錢的人是有,但沒有看到他給過人1元錢。

七天過去了,梁作友所說的錢一分未見,倒是他已經借了不少錢了,這時南京政府的諸公自然著急了。梁作友到漢口以後,是陳立夫的侄子,“剿匪總部”特地派總部副官長兼漢口特別市警察局局長陳希曾負責接待。陳希曾上門直接問三千萬在哪呢?[6]

可是梁作友卻不慌不忙,慢慢擺起賬來。你看看啊,委員長最是愛國,在國內也是聲望極高,他雖想帶頭為國捐款,卻擔心百姓說他做了多年大官發了大財,於官聲有礙。所以我想親自與他麵談一次,打消他的顧慮。由他出錢,由我這個普通百姓頂名,以此帶動全國有錢者踴躍捐資以濟國用,你想想,全國四萬萬的同胞,一年節省一角錢,湊個三千萬還不是綽綽有餘?

陳希曾此時目瞪口呆,這不就是詐騙嗎?這個鄉巴佬竟然敢如此瞞天過海,戲耍整個民國政府。

而這時,山東省政府方麵卻傳來消息說,韓複榘並未見過梁作友,是好奇的民政廳廳長告訴韓複榘後,轉介紹給蔣伯誠的。而黃縣縣長郎鹹德此時公布了黃縣政府的調查結果,查明梁作友並非黃縣的富商,家中僅有田數畝。

知道真相的南京政府氣急敗壞,但是對這麽一個農民又能有什麽辦法呢?花了不少錢維係的國賓待遇算是扔到水裏了,無奈之下隻能將其趕出賓館。對外宣稱關於山東老農冒充大款詐騙一案,政府念在其沒見過世麵,腦子愚鈍,最後按驅逐出武漢了事。

但事情並未到此結束。那位被趕出豪華旅館驅逐出境的假財神梁作友,於當日晚上忽然跑到漢口警察局自行投案,並賴在局裏不肯走。經訊問,梁說他願意判刑坐牢,因為旅館正向他討房飯錢,他一文不名,不僅不能付旅館費,而且無錢買車船票回山東。梁作友滿口山東話,又哭又鬧,弄得那位瞪眼睛吹胡子的警察局長陳希曾無可奈何。最後為避免事情鬧大,於蔣委員長的麵子上不好看,陳隻得派人押解他上船,另給20元為路費,把他打發回山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