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受苦或享受

(2007-01-31 08:09:44) 下一個


來到這個世界,受苦或者享受榮華富貴本質上是同一件事件。 痛苦或者歡樂,失敗或者成功,對於世界沒有區別,隻是對於自己個人感官得到的滿足的不同度量而已。受苦的人,歡樂的人都是人類,沒有質的差別。

社會通常以人的財產, 名譽和 權力來判別人的價值, 這個衡量隻是對於拜金人, 或者拜權人有意義。七十年代日本興起的清貧思想, 就是籍對中世紀過著恬淡, 清心寡欲生活的文人的懷念. 而對泛濫於社會的拜金主義和物質橫流的反動。

不管現代社會在組織人類的大生產上取得多大的成功, 如果社會中所有的學者,作家, 教授都失去獨立的思想, 而被卷入全民爭權或者拜金的大潮流, 這個社會不但沒有份量, 也令人寒心。

一個成功的人,從他的財產, 權力中直接得到的歡樂恐怕遠遠不及從別人對
的妒慕,敬重中得到的歡樂。 如果後者不存在, 那麽一個人去積累自己花不了的財產, 沒有多少實際意義。

一個不成功的人, 如果他不去妒羨別人, 苦惱自己, 而是知足者常樂, 那麽他就與成功的人沒有區別。

同時一個成功的人如果能視他的成功,名利和財產如煙雲, 那麽他就像一個不成功的知足者一樣話得瀟灑。成功者最美好和有價值的時光,往往是在他處於逆境時候, 從失敗中尋找出路的奮鬥經曆。 事實上一個在不斷的失敗中奮鬥不懈的不成功人也與成功者一樣, 已經得到了最美好的東西。

如果要脫出這些苦惱我們的五情六欲,我們就走入佛的無欲,無感的境界。

低級的佛界,恰如一個吝嗇的地主,省吃儉用,為了下世可吃可用。高級的佛界,可以理解為對造化的抗拒,不知為何而生,我寧不生。

--------------------- 思索人生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