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我的博客複製一份至《海外博客》
由於數據量較大,請您耐心等待複製完成
2007 (2)
2008 (2)
2009 (28)
2010 (34)
2012 (11)
2013 (5)
2014 (48)
2015 (24)
2016 (17)
又來看看,願你在另一邊安好,南無阿彌陀佛
想念你~~~
喃嘸阿彌陀佛,好啊,好啊,說得好啊.
好文!
有如此好文分享給大家就是愛和善。
謝謝淵淵、gagaga、yanlan、yunong2012、陽光96、紅石...
你記性真好。
thanks for sharing!
good one!
回複 '花甲老翁' 的評論 : 很開心見到您 :)
有些時候,我發現自己好像還挺能安慰人的。 挺常見的是聽到朋友破小財的事情:丟了錢包、手機,或者提前離場卻被抽到了大獎!每當聽到這種劇情,我總是淡淡地說:“啊,丟錢包的人怎麽這麽多,昨天我的兩個朋友也跟我說錢包被偷了。”雖然實際上我聽到的消息是朋友又漲了薪水。或者說“我這兩天回老家跟人打牌,已經輸掉幾千了”,其實正為贏了幾百塊竊喜。當然我講得更多的還是我那個悲慘的大學室友,他真實地經曆了上周丟了錢包、這周手機被偷,然後昨天新手機又掉到馬桶裏的連環慘劇。巧的是似乎每個人身邊都有這樣悲劇得喜感的人物存在,“是哦,我的朋友某某也是這樣??”對方接道。於是我們在談論他人不幸的愉快氛圍中大度地忘懷了自己不足道的損失。 破財的心疼源自我們總是把這當成“本來可以並且應當避免的‘意外’的損失”,可是實際上誰能巧妙地度過不破財的一生呢?從佛法因緣果報的角度來講,沒有破財這一說,該是你的別人搶不走,搶走了也準得還回來,不是今生還,來世可就連本帶利還得更多了。但如果破財隻是償還過去生因虧欠別人而在今生所現起的果報,你又何必憤恨不平呢?不如甘受,並懂得從此約束自己的行為,不是自己應得的東西絕不覬覦,這樣今生後世不都可以穩當度日,不會被這些莫名其妙的破財類的事煩心了嗎?明乎此,心痛的感覺也可以減輕了。 破財的人如果隻是想找人吐槽,還不準備接受這些因緣果報的智慧熏習時,那麽你隻需要當一個耐心的聽眾,適當的時候用輕鬆的語調應和幾句節哀順變、破財消災的話,就皆大歡喜了。失戀的人就沒有這麽好處理了。你需要耐心的聽她講述自己的遭遇,對方的自私和背叛,自己的付出和委屈,還得憑經驗客觀的分析出她此次遭遇的前因後果,當她問起你的時候能夠有理有據的告訴她應該如何以一個良好的心態來應對這種遭遇等等。當然,如果她並沒有準備好接受分析說理,因為心太痛太煩亂,隻是想找個貼心的人來陪伴和傾訴,你最好不要表現得像一個心理分析師解剖來訪者的心理一樣的來解剖她,陪著她就好。最多,當你發現她已經因為被拋棄的痛苦而自輕自賤的時候,你可以輕描淡寫的告訴她,看過情感專欄裏形形色色又大同小異的男女故事,其實“你的痛苦並不特殊”,不過這世間每天都上演無數次的男女故事中的一例,這多少能讓她看輕自己的痛楚。 如果你有二十五歲以上、未滿三十的女性朋友,那你就知道害怕變老這件事情是怎樣令一個本該青春快樂的女人煩惱了。與未到二十五歲的時候相比,她們敏銳地發覺時間在身上經過時已經不再是單純地增加她們的美貌了;而她們又不像三十歲以後的女人,習慣或放棄抵製這種衰老跡象的發生。何況在我們的社會,還有個大家心照不宣的奇怪規則:人生所有大事都要在二十幾歲這幾年裏確定下來,從事什麽職業在哪裏定居跟什麽人結婚,定不下來的就要被歸到失敗者一類裏去了。這更增加了初熟的女性們的煩惱。 我隻有再次化用一段論建築的話安慰她道:“曾有一段論建築的話特別妙。說古典建築與天地山水相協調,簇新的時候有簇新的美,日曬雨淋風蝕塵染之後,常常效果更佳,直至變為廢墟,仍然有供人憑吊的魅力。但是你看中關村那些純求新感覺的現代寫字樓,有點髒有點舊後就顯出衰敗氣象,不堪入目。所以女人不要隻求一時的青春光鮮,像你這樣內外兼修的姑娘,肯定是像古典建築一樣,是有層次有演進的豐富的美感,不同時期有不同時期的妙處。唔,現在想到十年後你大概會是的那種風姿卓絕的樣子,感覺到時候更有味道呢。”雖然人們尤其是女人對衰老的恐懼是生活一大主題,但這個說法總還能暫時博人一笑。至於人生無常,色身非我,不必執著等等這樣的道理,目前也許對她來說還太過厚重,她即便認可,也不太容易一下子消化而從這種角度來看待衰老的問題。隻有等以後的機緣再慢慢薰陶了。 我自己呢,自從學習佛法以後,世間的許多事都不再會讓我的心潮起伏了,因為知道真與假的界限,知道永恒與虛妄的分別,不會再為那些生滅無常的世事而過分憂患或者過分歡喜了,心境大多數時候都安隱自在。學佛學得越深入,越能知道佛法的可貴。可是,我的這份喜悅和收獲並不一定很快就能感染身邊的朋友像我一樣回歸佛法的道路。對於他們來說,世間還是一個雖稱不上極樂,但也絕不甘心就此放舍的地方,他們依舊試圖以各種方式證明著自己存在的意義。比如我有很多心懷文藝理想的朋友,至今驕傲又敏感而脆弱著。比如其中的一個,他前天讀了一部經典後相見恨晚,著文稱讚。朋友紛紛在他文章後留言讚同,表示自己也曾經在這本書裏經曆了美妙的旅行。他就不高興了,仿佛受到了冒犯:偉大著作的精妙深邃之處,需要同等高妙的心靈才能領悟,怎麽他們都說得好像完全懂得一樣呢? 我隻好開導他說:“我們能表達出來的東西隻是我們能感受到的一小部分。如果生活是一片海,人的感受力是一座冰山,表達力就隻是冰山的尖角。藝術家當然還有像您這樣心靈高貴深邃的人,雖然表達力遠遠超過我們凡夫俗子,但也往往隻是表達了我們凡人能感受到卻表達不出來的東西呀。”他聽到此處若有所思,我進一步道:“這也好比小學時候的您看《紅樓夢》也覺得是了不起的著作,現在您看它也仍然是偉大作品,偉大作品所以偉大就是可以引起普遍的共鳴,難道小學時候您的水平能跟您現在的理解相提並論嗎?”在聽到我這樣一番話,可以把那些留言讚同的人跟小學時期的他等同起來後,他終於露出了釋然的笑容。 因為安慰了需要你安慰的人,我也得到了安慰。當然,我還不至於得意忘形到以為自己真的能安慰到人。不過是願意被你安慰的人因為你的安慰的善意,暫時忘懷煩惱。而煩惱——破財的心疼、失戀的痛苦、變老的恐懼、平庸的掙紮——過一會還是要漫上來的。因為這些安慰的善巧隻是方便法,並沒有觸及煩惱的根源,也自然無法說到徹底破除煩惱的方法上,這些還需要觀看因緣一步步帶他們進入真實佛法中來修學了,但我知道這是最終的方向,是究竟利益他們的方式。 煩惱種類繁多,當然遠遠超過我粗略舉例的這幾樣。“人生是時時刻刻地不知如何是好”,雖然矯情,但近真相。《金剛經》裏說賢聖的智慧境界是“無人相,我相,眾生相,及壽者相”的,我還沒有福德因緣證得這種智慧境界,也無法想象那是一種怎樣的心境,但是想想我們目前的痛苦,的確大都是因於人我之間的分別與比較,我們在用他人的眼光證明我們自己的存在,在人我的分別比對中獲得相對的幸福和更大的痛苦。處於人道的人類有情,“我”是“我”,別人是別人,於是我們處處可見的便是因為想要占有更多自我生存的資源和權利而生的貪嗔癡嫉等等的不善心行,表現在這個人類社會的大漩渦中便是衝突、征服、占有與不滿足。生而為人,天性中便有因“我”而生的孤獨和不安的種子紮根了,這些種子時時現起一股龐大的力量,驅動著我們在這世間忙忙碌碌,不亦樂乎。所以見過一位作家說“我未見一個幸福的人”,有趣的是另外一個女作家也說了一模一樣的話,她說:“我見過很多聰明,優秀,敏銳,有力,深具魅力的人,但從未見過一個幸福的人。” 從前,我以為隻是因為自己的不完美,才會有那種陷於不安的時刻。後來,我見到了更多得天獨厚的人,他們或者漂亮,或者富足,或者聰明,他們甚至又漂亮又富足又聰明,我發現他們的不滿足不安全一樣的那麽明顯。在這紅塵世間,我未見一個真正強大的人,沒有誰不需要被安慰。直至學佛以後,我才知道,人生不是隻有相對的幸福可言的,究竟的安隱是存在而且可以被我們每一個人所實證的。隻是看你是否走對了方向,遇對了真善知識指點,是否足夠有勇氣選擇這條通往真相與幸福的路一路前行!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