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野無人之路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擁有很多,但都不屬於我

(2016-07-06 15:37:34) 下一個

 

 

擁有很多,但都不屬於我

2014-11-18
 沐沐

每次去爬山,總會遇到一對恩愛的老情侶。漸漸地,就有點熟了!

一天在半途的涼亭休息時,湊巧,老先生夫婦也來了,一前一後,緩緩地就坐在我的對麵!

禮貌性點了頭,羨慕的語氣讚歎:“老先生。你很有福氣喔!太太很漂亮!”

老先生:“謝謝啦!我太太是我年輕的時候,以五千元向我丈人買過來的,暫用的而已!”

聽得我一頭霧水!用買的?暫用的?

這時候有點嘟嘴的老太太說:“你別聽他在臭蓋!我是名正言順娶的!”

我有點納悶的看著微微笑的老伯問:“太太是您娶的。怎麽說是借用的?”

老先生開懷的笑:“剛開始,我們根本都不認識。是媒人往來了好幾趟,才促成的啦!”說著說著,連聲音也笑出來了:“到我這把歲數,世間的一切,我想有的都有了,可也都不屬於我!我的太太,我的家財,我的子孫,我的身體,……都是讓我暫用的罷了!”

“有緣則合,無緣則散。不是嗎?”

“世間的一切。我們隻有有效使用期,談不上所有權!所有權這個詞意味永久的權利。但是,我們的一切,世間的一切,哪裏有永久可言?”

“我們的身體,頂多借我們用個100年,就要入土為安了!我的太太,頂多也不過是讓我牽手個六七十年,就要“薩喲那啦”了!這中間離婚或是意外死亡的,緣就更淺了!我們的錢財、房屋,經不起地震、火災的破壞、不肖子孫、強盜土匪的洗劫;一個閃失、一個意外、一個無常,說不定就化為烏有了!哪裏是我們能永久保有的!”



“人要是凡事能這樣想,就比較不會被眼前暫時的喜怒哀樂的景象給騙了,不會以為眼前我們所享有的一切理應永遠都是我們的;如果對這一切執著心重,等到因緣散壞、美景不再的時候當然會痛苦不堪了。”

“就比如生意破產、財產減損,身體患病、健康不再,乃至名譽破損、親眷分離,這些曾經帶給我們無限滿足與享受的一切,都會因為因緣的轉變而壞散,這是世間萬事萬物運轉的必然規律,緣聚則生,緣壞則滅,有生必將有滅,強求不得。世人執著,才會對本屬無常生滅的人事物產生要永遠保有的虛妄幻想,這樣,當然免不了痛苦不斷,煩惱不斷了。”

聽到這裏,我頻頻點頭,慶幸能聽到老先生這樣一番意味深遠的人生見解。

老先生見我聽得專注,便興致勃發的繼續說道:“凡事有個因緣,強求不得。懂得觀察因緣,隨順因緣,這是生活必須有的智慧。很多人覺得隨緣是消極的心態,不適用於現今講求“拚搏努力,把握命運”的積極進取的人生觀。其實不然。隨緣不是不拚搏,而是在拚搏之前,要先懂得世間萬事萬物運行的規律,懂得依於規律和現狀來擬定自己拚搏的目標方向以及達到目標的方式,這樣再來拚搏才會事半功倍,才不會枉費心機而一事無成,反而回頭埋怨世事不公了!其實世事從來公正,隻是世人沒有智慧,不懂其中的因果道理,緣木求魚,任意妄為,當然會南轅北轍,徒勞無功了!”

老先生這番話,對我這樣一個剛剛步入社會,對前途命運充滿未知與好奇的年輕人來說,真是醍醐灌頂般的受益匪淺,我迫不及待的請問老先生:“那麽請問您,世事運行的規律到底是什麽呢?我很想知道。”



老先生莞爾一笑,“其實說也簡單,世間一切不外因緣果報、緣生緣滅的道理。你所享有的一切都不是平白無故而有,你所遭遇的一切也不是平白無故衝你來的。因緣果報的兌現都不會是當生造因,當生受果的,往往都是過去的因,感應今生的緣,就有了今生你所承受的果;苦果樂果,都是自作自受,沒有人有本事讓你妄受惡報,也沒有人有本事搶去你該受的樂果。懂得這個道理了,也要知道,既然是自己過去的造化讓今生得到相應的苦樂果報,都是因緣和合的產物,所以對苦樂、對財富名譽地位,對身邊至親至愛的伴侶小孩,乃至對自己這個身體,都不必太執著,因為都是因緣和合的產物,總歸是要緣散而壞滅的,來了就好好應對,走了也了無牽掛,如此才能活得自在灑脫。”

我聽得入神,便繼續問老先生:“這樣說來,人為什麽這麽容易執著,讓自己活得這麽累呢?為什麽明知道不可執著,卻還是由不得自己的要去執著呢?”

老先生耐心的為我解釋:“根源在有“我”,有“我”就會執著,就會有煩惱。許多人都知道有我不好,應該無我,但關鍵是,很少人知道這個不該執著的“我”到底是什麽,又為什麽不應該執著。就從我們的念頭說起吧,我們的念頭時時刻刻都在變化,隻是我們沒有覺察而已,我們正是把能和這些念頭相應的心當作是自己,把這些念頭當作是“我的”念頭,把今生所有的身體、親眷、名譽、地位、財富都當作是“我的”所有,我們執著於這個“我”和與這個“我”有關的一切,包括外在的名利眷屬、財富地位和內在“我”的想法、觀念、感受、情緒,等等,這些都成為了我們執著的東西,也就成為了我們煩惱的來源!”



“其實,我們執著於內在外在所暫有的一切,根源還是在於我們對於這個“我”的執著,沒有智慧看清這個“我”的虛妄。應該要看到,我們的這個“我”從來都是相應與世間五欲六塵的存在而存在的,世間的五欲六塵變動不居,“我”自然無法安住不動,不是苦就是樂,或者不苦不樂,總沒有徹底安穩的時候。然而,正因為看不清這個“我”的虛妄,執迷的認為世間萬物可以變,唯“我”不變,這就是世人的一大無明。”

“為了這個虛妄“我”的快樂,我們習慣性的去拚命抓取那些能帶給我們快樂的東西,不惜為此造作種種會給他人帶來傷害的事情,其實到頭來傷害的還是自己,因為因緣果報的內涵就是自作自受,造惡業,得惡報,造善業,得善果。而且抓取來的一切,都不會永遠為你所有,都會壞散,所以因這些身外之物而引發的快樂也不會一直保有,必然會衍生為失去的痛苦。即便這些身外之物能一直為你今生所用,這快樂也不會一直保持不變,因為我們的心本來就是無常生滅的,心的感受也會不斷轉換,從很快樂到隻有一點點快樂到平淡甚至到厭倦,這些體會其實我們都無數次經曆過,隻是世人太過執迷,堅持要把五欲的苦毒當作甘露一般享用,把智慧的清泉當作敝履一般棄舍,還以為是聰明人行聰明事,殊不知越聰明越被聰明誤,無論他是投機取巧的鑽營獲利也好,還是勤勤懇懇的努力拚搏一個更好的物質待遇也罷,都是在為一個無常生滅的“我”爭取一堆“無常生滅”的事物,一期生命終了,身外之物一樣帶不走,隻有當生為這些身外之物所造下的一切身口意的善惡業種被帶到下一生由另一個我來承受業報。最可悲的是那些靠侵奪別人的財產利益來自足的人,他們不知道自己從別人那裏巧取豪奪來的東西,一針一線都得在來世加倍的償還,而且不見得就能用人身來還了,心性自私惡劣,其實就是在為自己來世的地獄身、餓鬼身、畜生身埋伏筆,來世恐怕隻有到這三惡道去受苦還債了,這是最可憐的人!”



最後老先生語重心長的總結道:“現在很多書名愛叫“你不可不知的......”,比如所謂“不可不知的”有關投資理財、生兒育女、婚姻家庭、心理常識、人際交流等等的道理,這些對於人們的生活固然有它不同側麵的重要性,但其實人真正不可不知的是佛法的道理,因為你想要了解、想要掌握的一切知識技能,目的無非是想生活美滿,事業順利;可是生活美不美滿、幸不幸福,說到底都是心的事,沒有這個心,你哪裏能知道自己是幸還是不幸呢?那就是如石頭草木一樣的無情物了。有情之為有情,都因為我們有心,因為有心,煩惱從之而生,智慧也從之而生。其實往往生活中的問題並不見得多大,出問題的都是心。而有關這個心的一切,隻有佛法能夠給你最圓滿正真的釋疑與解答。佛法之於外道法的一個很關鍵的分際就是佛法是心內求法,可是外道法往往都是心外求法的。當然,佛法所說的這個“心”,不光光是指我們平常最熟悉的這個見聞覺知心,更包括出生一切萬法的我們的第八識如來藏心,和那個處處為我們做主的第七識心意根,人對世間一切萬法乃至回歸到對人自身的透徹了解,其實都更離不開對這第七、第八兩個心識的了解和體認,因為它們才是出生你和這個世間的根源和動力。對於這些,你若不來佛法中了解一番,怎能知道?隻有妄受因果,隨性造業,時而天堂,時而地獄,白白受苦,無有出期了!所以 佛恩浩蕩,佛陀對我們無明眾生的恩德是再怎麽說都不過分的!”

“當然,學佛有學佛的因緣,入佛法智慧之海的深淺也看個人的因緣福德、根性心性的不同而不同。佛法的目的是教導人究竟解脫覺悟的,但即便你目前所迫切想要的不是大徹大悟、究竟解脫,而隻是想在這世間過得富足安康,每一世都能夠享有富裕的物資和理想的伴侶,即便是這些需求的滿足,也隻有佛法能夠告訴你最無後顧之憂而行之有效的辦法,因為隻有 諸佛是究竟了知一切因果運行的規則和粗細相的,你跟著 佛陀學,跟著佛法走,知因知果了,才能懂得善觀因緣,隨緣任運,順勢而為,否則隻能被無明和業力牽著鼻子走,往往不知不覺造了淪墮三惡道的業,卻還以為是在造去往天堂的橋!”

老先生一番話另我受益良多,他讓我擺正了對待生活,對待人生所應該有的態度:隨緣應物,來時就好好珍惜,好好應對,緣散也不再留戀,不再執求。除此之外,他更讓我擺正了對佛法的態度:原來佛法一直不離世間,它是我們要在世間生活得好最必不可少的人生指南,行動手冊。人要真正對自己負責,對自己的人生負責,都應該來了解一下真實的佛法到底是什麽,這裏才是開啟我們智慧和幸福之門的鑰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Sophie308 回複 悄悄話 你記性真好。
BHappy 回複 悄悄話 thanks for sharing!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