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陀住世的時候,有一位女子她的名字叫作蓮華(蓮華就是蓮花的意思),她的姿色非常的端正,長得非常非常的漂亮,而且身材也非常非常的好,可以說在那個國度裏麵是美若天仙;而因為她長得這麽的漂亮,所以全國的王宮貴族們都非常非常地喜歡親近她,假借各種的理由就是要看到她或是要接近她,整個國度的人民心裏麵都非常非常地喜歡她。但是這一位蓮華女,她並沒有因為自己長得非常非常的漂亮,而就沉迷在她的聲色裏麵;她因為過去世善根非常的深厚,所以對於世間的這些美麗、繁華、歡笑等等這一些世間的喜樂,她並沒有非常非常的執著。
隨著年紀漸漸地增長,歲月一年一年地過去,蓮華女對於在她這樣子的一個環境裏麵,每天接受人家的讚美,然後有許許多多的皇親貴族們,來她的麵前來討好她、想要親近她,給她種種的這些禮物,給她種種的好處等等這樣子的一個生活,她覺得很厭煩;所以有一天,她終於下定決心,她要離開這樣子的世俗繁華、歡笑無常的生活,要跟隨著佛陀來出家修行。
她作了這樣子的一個決定之後,蓮華女她自己一個人,有一天她就離開了這一個城堡,這一個國家,然後自己一個人就單獨一步一步地走到佛陀所住的靈鷲山當中,準備要到靈鷲山佛陀的住所,向佛陀來請求出家修學佛法。她這樣一步一步一步地走著、走到了中間有一個地方休息,在這休息的地方,她聽到了嘩啦嘩啦的泉水流著、流到了一個池塘當中,然後這個泉水非常非常的幹淨,在這池塘裏麵也儲存了許許多多的泉水非常的幹淨;蓮華女走到這個地方累了,而且身體也髒了,所以她就到這個泉水的旁邊、池塘的旁邊暫時休息,然後也順便的清洗一下自己的身體以及把這些灰塵把它洗掉。
當蓮華女她從池塘裏麵把水捧上來的時候,清淨的、明亮的池水裏麵,反映著蓮華女她美麗而且年輕的容貌;這時候,蓮華女看著自己美麗而年輕的容貌,想著說:“哎呀!我正當著這麽樣子的一個漂亮年輕的年紀,我又擁有這麽好的條件,這是上天賜給我的;我放著這麽多的享受,不來好好地運用它,卻走啊!走啊!走得這麽辛苦,然後走得這麽風塵仆仆地、滿臉灰頭土臉地來到這裏,就是為了要找佛陀來出家,那我這樣子實在是太浪費上天所賜給我的這些條件了。”所以想著、想著,蓮華女她的心意就有了一些改變,後悔自己原先的決定——要追隨佛陀來出家。
所以,她想完了以後,她就決定還是要放棄要追隨佛陀出家的念頭,而回到她所居住的王舍城當中,去接受這些王宮貴族們的巴結以及討好,來享受世間的這些榮華富貴;因此她決定了以後,就回頭往王舍城的這個方向走回去了。
這個時候,佛陀以祂的神通力知道說,蓮華女她已經起了反悔的心,但是其實蓮華女她能夠得度的這個因緣也已經成熟了。所以,佛陀就以祂的神通力化現成為一位非常非常漂亮的少婦,這一位少婦,她的容貌、她的姿色比蓮華女還要漂亮,還要漂亮得非常非常的多;然後年紀比蓮華女稍為年長一點,是一位中年的少婦。
這一位佛所化現的漂亮中年少婦,她就沿著蓮華女所要返回王舍城的路途,就跟她相反的方向跟蓮華女迎麵而過走了過來。所以走著、走著,蓮花女跟這一位漂亮的中年少婦就相遇,然後就麵對麵地看著,因為兩個人是迎麵走過來的,當蓮華女看到這麽一位漂亮的中年少婦的時候,她心裏麵起了非常非常大的驚訝!她說:“哇!這一位迎麵而來的這一位中年的少婦,她的美麗、她的風華比起我來,實在是漂亮得太多太多了!人間竟然有這麽漂亮的一位女人。”所以她看了以後,心裏麵就起了非常非常的歡喜,所以她就問這一位漂亮的夫人說:“夫人啊!妳是要去哪裏呢?”然後蓮華女看著這一位夫人,一邊問她,一邊看著她美麗的容貌,幾乎忘了自己的存在。這一位中年的婦人就跟她講說,她隻是出來走走;然後也看到蓮華女長得這麽的漂亮,所以心裏麵也對蓮華女產生了歡喜心。所以兩個人就這樣子一見如故,然後就相談得非常非常的高興,談著、談著,然後這一位美麗的中年少婦跟蓮華女,她們就一起回到王舍城當中。
在走回王舍城的這個路徑上麵,中途也來到了一處有泉水,而且暫時可以休息的地方。在這個地方有一些樹木,有一些泉水,然後也有一些陰涼的地方,所以是一個非常好的休息地點;於是蓮華女和這一位漂亮的少婦,她們就決定在這裏好好的休息一下,等不累了以後再繼續前行。所以這個時候,在樹林中徐徐的涼風吹過來,然後也有泉水這樣子潺潺地流著,這一位美麗的少婦因為累了,走著走著累了,所以她就靠著蓮華女的雙膝就睡著了。
蓮華女看到這一位美麗的少婦睡著了,她因為實在是太漂亮了,所以她就盯著這一位美麗的少婦,一直看著眼睛都沒有離開;可是看著、看著,隔了一段時間,突然這一位美麗的少婦,她停止了呼吸,然後就死亡了。接著這一位美麗的少婦,她的身體開始浮脹起來,浮脹了一陣子以後開始潰爛,然後身體發出種種的臭味;蓮華女看著這一位美麗的少婦突然變成這個樣子,心裏麵非常非常的驚訝!但是也覺得說怎麽會這個樣子呢?眼睛也沒有離開這一位美麗的少婦。所以,這一位美麗的少婦接著在她全身七孔的地方,開始長滿了一隻一隻白白胖胖的蛆蟲,這些蛆蟲從她的七孔——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等等這些地方開始長出來,而且在那裏爬來爬去;除了這些七孔以外,在這個美麗少婦的內髒地方,以及她的四肢的地方,也開始漸漸地長滿這些蛆蟲,然後有一些蛆蟲開始撐破了皮膚,從內髒裏麵撐出來到了表皮。
蓮華女被這樣子的一個可怕的景象嚇呆了!怎麽會在轉眼之間,這麽漂亮的一位美麗的少婦變成是一個血肉模糊,而且到處是蛆蟲在爬來爬去、臭氣衝天的一個軀體呢?但是事情還沒有結束,這一位少婦的身軀,它又開始起了變化,流出了濃濃的血,漸漸地四肢開始斷了、潰散了、分裂了;這些膿血以及四肢開始潰散、斷裂了之後,開始腐爛;腐爛完畢了以後,這些四肢以及身體腐爛了之後,就變成白骨,然後散落了滿地,再過一陣子以後,這些白骨又變成灰燼,而整個在這個泥土當中消失了。這麽快的變化,對蓮華女來講實在是不可思議!她眼睜睜地看著一位美麗的少婦,從這麽絕代風華的姿色,然後變成潰爛、長蛆,乃至於四肢分散變成白骨,到最後是變成灰土,在整個這個大地裏麵消失;整個這樣子的一個過程,對蓮花女來講的話,實在是感受了人生整個過程裏麵的無常,在短短的這一段時間裏麵全部統統看過了。
蓮華女看過了這樣子的一個快速的、無常的變化之後,她心裏麵就起了這樣子的一個感歎:“這些繁華、這些姿色,轉眼間就變成潰爛長蛆的肉,乃至最後變成白骨,最後消失了。世間的這些美貌啦!容顏啦!不是都是這個樣子嗎?我蓮華女現在雖然是有這麽一個美貌的姿色,但是到了百年以後,還不是變成一堆的白骨,乃至最後消失;所以對於短暫的、所擁有的這一些美貌、姿色,以及世間的這些榮華富貴,實在是沒有必要去執著、去貪愛。”想通了這個道理之後,蓮華女就再度起身,懷著她堅定的修學佛法的決心,回頭向佛陀所住的靈鷲山再一步一步地走過去。
到了佛陀所住的靈鷲山,蓮華女就依止在佛陀的座下出家修行。她出家修行以後,就在戒定慧的這個方向上麵精進地來實際上修行,不久之後,蓮華女她就證得阿羅漢果,出離三界輪回的痛苦了。從以上“蓮華女悟無常”這個故事,我們可以體悟到世間的美貌姿色以及榮華富貴其實它都是無常的,在百年之後,就全部統統變成是一片虛空。
由這樣子的一個故事,我們再來說明佛所開示的五陰虛妄的道理。所謂的五陰這個陰,五個陰這個陰是陰天的陰。五陰的內容:第一個就是色陰,所謂的色陰就是有情所擁有的這個身體的實際物質;也就是實際上的這個身體,有重量、有體積的這個身體。有情所擁有的這個身體,它是由四大的元素——地水火風這四種元素所積聚起來的;這樣子的一個積聚起來的,地水火風所積聚起來的這樣子的一個四大物質身體,它頂多就隻有一百年,以人身來講的話,頂多就隻有一百年。過了一百年以後,這個四大所聚集起來的這個身體,就完全都不見了,所以這個是色陰的虛妄。
第二個我們要講的是受陰的虛妄。受陰所謂的受,就是領受或是接納的意思。透過我們的眼、耳、鼻、舌、身,前麵的這個色陰的眼耳鼻舌身根的功能,我們能夠了知到外麵的境界,能夠領納接受到外麵的這些境界;這些外麵的境界所接受進來的,會是痛苦的、會是快樂的或是不苦不樂的這些境界的接受,也一樣是無常的。今天所承受的痛苦,或是說享受到的歡樂,到了明天、到了後天乃至於一百年之後,也是一樣全部統統不見了。所以,這些受陰的話,它是無常的、是虛妄的、短暫的,不管是快樂或是痛苦,隨著時間的消逝就會不見了。
再過來是想陰,第三個是想陰的虛妄。所謂的想是什麽呢?是覺知或是想望或是欲求,想要做什麽事情這個欲求。這樣子的一個了知、想望,或是一個欲求的作意也是一樣,當看到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會想要去看,但是這個時間過了,這個境界過了以後,它就變成是記憶裏麵的東西;它當下的時候雖然有覺知,雖然有想望、雖然有欲求,但是隨著時過境遷,它也會變成是虛幻、是無常的,這是第三個。
第四個是行陰的虛妄。有情眾生他要在這個世界,要能夠有一些功能作用出來的話,他一定要有他的身行,有他的口行以及他的意行;這些身行或是口行或是意行,它的行為跟過程這個就是行陰。但是這個行陰它也是虛妄的,今天所作、所講的話,或是所想的事情,到了明天乃至後天,乃至一年或是一百年之後的話,也完全就變成是虛妄無常的。所以,這些行陰不管是身行,或是身體實際上的動作,或是嘴巴所講的話,或是心裏麵所想的這些念頭,都是無常虛妄的。
最後一個是識陰的虛妄。識陰的虛妄,這個所代表的就是六識,也就是前五識以及第六識的意識,這些意識今天所想的,或是今天所了別的這些東西,到了明天、到了未來的話,也是都變成是虛妄無常的。
總之這個五陰就是色陰以及受、想、行、識這四陰,都是虛妄無常的。前麵的色陰就是實際上的物體,後麵的受、想、行、識陰就是見聞覺知;不管是身體,或是由這個身體所產生的有情的見聞覺知,身體跟見聞覺知這個都是虛妄無常的。身體最多就是百年,見聞覺知每天每天睡著了以後就不見了,夜夜斷滅更是無常,所以這些五陰的無常,是我們現在就可以觀察得到的。所以,大家要對於這個五陰的無常不要去執著,不要把它誤認為這是常住永恒不滅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