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野無人之路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國最偉大的僧人是誰?

(2016-08-04 17:46:41) 下一個

中國最偉大的僧人是誰?

2016-04-29 鬼腳七 鬆堂齋

中國最偉大的僧人玄奘----行走【15】

文/鬼腳七

藍蓮花許巍 - 時光·漫步

最近看了不少佛教方麵的書,印象最深刻的一本書,莫過於《玄奘法師傳》了。當年玄奘為了求法,一路西行十七年,行程五萬裏,九死一生,終於求得真經回到長安。

當有朋友讚歎我的行走時,我會覺得汗顏。我行走兩千公裏,道路條件那麽好,沒有生命危險,一路還時不時有人過來護持,相比玄奘,又有什麽值得稱讚的?

說到玄奘,以前我隻知道西遊記裏的唐僧,對玄奘了解甚少。2016年的春節,我住在西安大雁塔附近的亞朵酒店。大年初一一大早,我去了大慈恩寺,那裏有大雁塔,有玄奘的雕像,還有三藏玄奘院。

人生就是這樣,某個時刻,某個地點,時空交匯,有些東西就會在你內部滋生。

我對玄奘的感情就是在那一刻開始滋生的。

後來每當有人跟我聊起玄奘,我都很感慨,我說玄奘是中國佛教史上最偉大的僧人。然而,雖然玄奘一生傳奇輝煌,但他的一生也很有悲劇色彩。每每想到玄奘的一生,既有感動,又有悲戚,潸然淚下!

今天用這篇文章,記下我對玄奘的印象,把玄奘的故事講給你聽!

1 少年玄奘

小時候老師總喜歡問:“你為什麽而讀書?”

我在行走的路上時,也有人不時問我:“你為什麽出家?”我不知道該怎麽回答。

中國古代,不是所有人都能出家的。僧人的度牒需要考試,還需要有名額。據說是條件好,學識高的人,才可能成為正式的出家人。

隋朝末年,一日,隋煬帝下詔在洛陽招考,計劃剃度十四名僧人。當時玄奘才十三歲,年紀太小不能應試,一直在僧人考試的門外徘徊。當時負責度僧的官員叫鄭善果,見玄奘一直不肯離開,就問他是誰家的孩子,玄奘自報家門後,鄭善果又好奇的問:

“出家意何所為?”

“遠紹如來,近光遺法。”玄奘堅定地回答。
(大概意思:從遠了講,我要繼承如來佛祖的家業,從近了講,我要把佛教佛法發揚光大。)

鄭善果聽了之後大為驚歎。也難怪,一名才十三歲的小沙彌,說出這樣的話,確實讓人驚歎。鄭善果當時就破格錄取了玄奘,他對同僚說:

“誦業易成,風骨難得。若度此子,必為釋門偉器。”
(大概意思:文字記誦的工夫容易練成,而先天的風骨最難得,如果剃度這個孩子,將來他必定成為佛門非常偉大的人物。)

我想起周恩來總理小時候說的話: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玄奘出家後,確實不同凡響,跟他二哥一起住在洛陽淨土寺,好學不倦,過目不忘,天資過人。和僧人一起聽課,有些僧人聽不懂,課後過來向玄奘請教,玄奘就給他再講一遍。玄奘很快名聲就傳遍了洛陽,那年他才十三歲。

說玄奘天資過人有過目不忘的本事,估計是後人有些誇張了。幾乎所有的偉人,後人在立傳的時候,都會誇大他們的天資。但玄奘勤奮、刻苦、好學一定是真的。

剃度了還不算正式的比丘,隻能算是沙彌,正式的比丘要受具足戒。玄奘受具足戒是在成都大慈寺,那年他二十歲。

我在成都的時候,特地去了大慈寺,就在春熙路附近。那裏有玄奘的雕像,還有一塊牌匾:玄奘來處。


隋朝滅亡,兵火相交,唐朝初建,百廢待興。此時玄奘一直在外遊曆,拜訪名師。玄奘從洛陽到長安,從長安到成都,從成都到湖北荊州,在荊州天皇寺講法後,又去了相州(河南安陽)、趙州(河北趙縣),拜訪了高僧慧休法師、道深法師,最後又回到了長安。問學於法常、僧辯兩位大師,被大師稱為“佛門千裏駒”。

此後,年輕的玄奘真正聲名鵲起,譽滿京城。

 

2 踏出第一步

玄奘去印度取經的初衷,說法不一。有人說是玄奘想探索佛法的真諦,有人說是看見眾生疾苦。按照史書記載,當時佛經流傳到中國的數量有限,而且大多經書翻譯質量不行,包括一些大師的見解,也有矛盾和出入之處。於是玄奘起了去印度求法之心。

當時最吸引他的一部經書是《瑜伽師地論》,是彌勒菩薩在兜率天親口述,無著菩薩記錄的。

彌勒菩薩是誰啊?大家應該很熟悉,大部分寺廟的第一尊佛像都是彌勒菩薩,大肚彌勒菩薩。一般放在天王殿,左右分別是四大天王。彌勒菩薩身份特殊,是釋迦摩尼佛滅度後,下一個降生的佛:彌勒佛。是佛陀授記過的(預言的意思),大家以後再看見彌勒菩薩,一定要誠心頂禮:)。彌勒菩薩講的法當然十分重要!《瑜伽師地論》是一部很重要的大乘經典。

玄奘動了取經的心思後,一方麵做積極的準備,例如鍛煉身體,學習古印度文,收集地圖,召集同行者什麽的;另一方麵多次給朝廷上書,祈求朝廷能同意。

偉大的人之所以偉大,不隻是在於他們取得了偉大的成果,還在於其過程之艱辛。玄奘之所以偉大,也在於他取經的過程中,一路障礙重重,磨難重重。第一個障礙就是皇上給他的。

西遊記中,唐僧是唐太宗的禦弟,是唐太宗支持他去取經的。但真實的情況卻正好相反,當時唐太宗明確規定,不許玄奘西行取經。理由是當時剛剛建國,突厥威脅很大,擔心奸細混入混出。

但玄奘立誌西行,皇上不同意,他就決定“冒越憲章,私往天竺”,自己偷偷去。恰逢當時鬧饑荒,玄奘混在饑民人群中溜出長安城,踏上了西行之路。那一年,是公元627年(也有記載是公元629年),玄奘29歲。


曆史記載玄奘602年出生,627年應該是25歲,629年也隻有27歲,但很多地方都記載玄奘出發的時候是29歲。我也不知道古人年齡是怎麽算的,難道是厲害的人就可以多算幾年虛歲?不過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玄奘當時對未來會發生什麽,完全不知道,他毅然決然地踏出了第一步!

很多事情就是這樣,敢於踏出第一步很重要,一旦開始,向前走的信念會不斷激勵你!如果想太多,經常會被困難嚇倒。我在想,如果玄奘知道後來會遇到的困難,說不定會放棄取經的想法......

3 使命和夢想

我的行走,跟玄奘沒法比,但我一路上都受玄奘故事的激勵。出發時,師父告訴我:一路向西,不要回頭。我很幸運,出發時有個給我送行的師父,但玄奘沒有,他是一人偷偷西行的,還要偷渡過關卡。

玄奘在途中經過蘭州到涼州(姑藏),繼晝伏夜行,至瓜州,再經玉門關,越過五烽,渡流沙,備嚐艱苦,抵達伊吾(哈密),至高昌國(今新疆吐魯番縣境),受到高昌王麴文泰的禮遇......

玄奘沒有取到真經之前,也沒有回頭。第一次艱難的考驗就在大漠裏。這個故事一定要講講,因為我每次想到這裏,都會淚流滿麵。

過沙漠之前,玄奘本來騎著一匹大白馬,但有個老頭跟他換了一匹瘦小棗紅馬,說老馬識途。玄奘用棗紅馬馱著水和幹糧就進入了大沙漠,但玄奘一直沒有找到水源,而且還把帶的水囊掉在沙地裏了。

沙漠裏沒有水,就等於沒有了生命。玄奘他正準備向回走,重新裝水後再來的時候,忽然想起自己立下的誓言:寧願向西一步死,絕不向東一步生。玄奘毅然選擇了繼續向西!一路向西,不再回頭!

接下來他在沙漠裏,滴水未進過了五天四夜。人困馬乏,奄奄一息了。那天晚上涼風吹來,玄奘感覺精神一震,老馬也豁然站起,馱著玄奘朝另外一個方向奔去,走了數裏,居然看見了青草數畝,還有一個水池!得救了。

我們現在經常說自己在完成使命追求夢想,但遇到一點困難就放棄了。什麽才是真正的使命和夢想?

我覺得敢把自己的命賭進去的夢想才是真正的夢想。如果不好判斷,就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做這件事情,很可能會死,你還要做麽?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麽這真是你的夢想。

有人問現在社會還有這樣的人嗎?

有的。真的有!我這次行走遇到了一些真修行人,其中有人把佛法和眾生看得比自己生命還重!

有人說你怎麽知道?他們說說你就信了?

我告訴你我信了,當然不是因為他們是這麽說。你隻要知道我也不真是個傻瓜就好。

關於什麽才是堅持夢想。玄奘的行為給了我們很好地詮釋,接下來再講一個故事。

西遊記裏唐僧是禦弟,真實的玄奘也是禦弟,但不是唐太宗的禦弟,而是高昌王麴文泰的禦弟。這裏有一段故事。

當時高昌王麴文泰是個漢人,知道玄奘要去印度取經,就邀請玄奘從高昌國經過。

到達高昌後,高昌王對玄奘十分欽佩,誠懇邀請他留下來當國師。被玄奘拒絕了。高昌王很生氣,說要麽留下來當國師,要麽遣送回大唐。玄奘陷入了絕境,用絕食表達自己的態度,一連三天,滴水不進,第四天陷入了昏迷。

高昌王心生愧疚,稽首謝罪,後來結拜為兄弟,準備了很多物資財寶,送了他四個弟子,派了一直隊伍護送玄奘。

這又是一次生命和夢想的選擇,還包含了對名利誘惑的抵製。


後來唐代的義淨三藏法師也去印度取經了,隻不過走的是海路。他寫了一首詩來紀念那些求法的高僧們:

晉宋齊梁唐代間,高僧求法離長安。

去人成百歸無十,後者焉知前者難!

路遠碧天唯冷結,沙河遮日力疲殫。

後賢若不諳斯旨,往往將經容易看。

 

4 誘惑

說到誘惑,玄奘這一路可謂誘惑甚多。

高昌國,是一個小國,玄奘拒絕了,還好理解。但後來取經回來的時候,舉國歡慶,唐太宗盛情款待,一直邀請玄奘還俗,跟他一起治理天下。但還是被玄奘拒絕了。

西遊記裏有個妖怪用美色誘惑,還有女兒國王要以身相許,這些應該都是小說家杜撰出來的。對於一個出家人來說,對佛法的追求,需要有堅定的道心。玄奘就有一顆堅固的道心。

拒絕權利和美色,對於出家人來說還好理解,畢竟出家人以修道為本,尋求解脫生死,超脫輪回。玄奘也不例外。

玄奘在印度遊曆了十多年,在那爛陀寺就呆了好幾年,聽戒賢法師講了三遍《瑜伽師地論》,還學了很多其他經典。由於玄奘天資過人,學得很快,在那爛陀寺也創出了些許名聲。因為一件事情,玄奘的才華得到了當時佛教和其他教派的認可,可謂聲名赫赫。

一天一個順世外道婆羅門高手,專程來那爛陀寺下戰書,寫了四十條大義,並誇口說:“如果有人能駁倒其中一條,我就以頭謝罪!”

連續好多天,那爛陀寺都無人敢出來迎戰。(我猜當時寺廟一定很尷尬,被堵門了好些天,都無人應戰啊!)

玄奘知道這件事,就讓侍者把這些論義全部撕掉,算是應戰了。經過一番辯論,那個婆羅門起身認輸,就要自盡。玄奘說:“佛門慈悲,我不要你的命,做我的奴仆好了。”婆羅門感恩不盡。

後來這位婆羅門教了玄奘很多小乘經典,玄奘也恢複了他的自由身。從此以後,這位婆羅門到處宣揚玄奘的學問和道德高尚。

玄奘在那爛陀寺時,地位日益提高。那爛陀寺是世界佛教的中心,如果留下來,既有地位,又可以深入研習佛法,對任何一個僧人來說,這是多麽大的誘惑啊?!

但玄奘此時還是做了一個重要的選擇:回到大唐!

回來的路途順利很多,一路有隊伍護送,帶回佛經526策、657部,還有諸多佛舍利和佛像等,終於抵達大唐長安。

那一年是公元645年,距玄奘西行出發十七年,玄奘四十五歲。別算具體數字啊,都是曆史記載,年齡有些對不上,總差一兩年。不過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玄奘終於回來了。


玄奘剛回來,舉國歡慶,聽說長安城都水泄不通,瑞像頻出.......讓玄奘沒有想到的是,接下來的歲月,一直到圓寂,他的人生充滿了“悲劇”。當然,這個悲劇也隻是我認為的悲劇.......

 

5 悲劇

玄奘回來的時候,當時唐朝推崇的不是佛教,而是道家。唐太宗李世明,自認為是老子的後代,老子姓李名耳啊,都姓李。老子又是道家的鼻祖。加上當時身邊有一些不錯的道士,皇上很推崇的是道家而不是佛教。之所以重視玄奘,是因為唐太宗很重視人才。

看看玄奘和唐太宗的對話,就知道玄奘有多麽不容易了。唐太宗召見玄奘的時候問:

“法師出國取經,為什麽不向朕報告呢?”

“我出國之前,也曾再三啟奏,因為撐微願淺,未能獲得朝廷的批準。知音求法慕道心切,所以才私自出境,深感慚懼........”

“法師是出家人,自然與俗人不同.....常念這一路上山川阻遠,法師竟然能來去自如!”

“我聽說乘疾風者,造天池而非遠;禦龍舟者,涉江波而不難。

自陛下握乾符,清四海,德籠九域,仁被八區,淳風扇炎景之南,聖威鎮蔥山之外。

所以戎夷君長,每見雲翔之鳥自東來者,猶疑發於上國,斂躬而敬之,況玄奘圓首方足,親承育化者也。既賴天威,故得往還無難。”

看見最後一段了吧。玄奘說我之所以能取經順利,完全是因為陛下英明神武四海升平啊,那些外國人都敬重咱們大唐,所以都很恭敬.......

這個馬屁拍得好吧。唉,看到這裏我隻能說玄奘真的很不容易,一個得道高僧,為了佛教的發展,也不得不低頭。

玄奘這一路取經影響力太大,他的故事不隻是沿途的國家知道,連本國的老百姓都口口相傳。這時唐太宗動了心思,於是極力邀請玄奘還俗輔政。唐太宗想:要是這樣的人都在朝為官,何愁百姓不安居樂業啊!

玄奘當然不會同意了,於是以皇上英明神武自己才疏學淺為托詞,同時說自己取完經回來,都還沒有翻譯為借口,所以準備到嵩山少林寺去翻譯經典。

嵩山少林寺在河南,離長安還蠻遠的,隻要能遠離長安,玄奘也就自由了。但唐太宗明確的說:

“譯經不必在深山,我建了弘福寺,專為三藏經典而建,也以此功德為先母穆太後祈福。弘福寺禪院幽深虛靜,法師大可安心翻譯。所有費用我來出,你就別走了。。。。。”

就這樣,玄奘接下來十幾年,幾乎都沒能自由行動,隻是在皇上規定的幾個寺廟翻譯經典。對於一名得道的高僧來說,十幾年不能外出遊曆,不用外出弘法,這是一種什麽樣的感受?

期間,玄奘為了弘揚佛法,多次找了機會上奏,讓唐太宗幫助寫序。每次上奏都是溢美之詞滿篇,等到第三次的時候,皇上終於答應了,寫了一篇《大唐三藏聖教序》,共七百八十一字,敕令放在眾經之首。為了這個聖教序,玄奘也算是費盡了心機。

期間還發生了一件讓玄奘很尷尬的事情。

玄奘有個很有才華的弟子辯機,《大唐西域記》就是由玄奘口述,辯機筆錄潤色的。辯機年輕有為,翻譯了很多經典,成了玄奘最得力的譯經弟子之一。辯機不隻是有才華,而且長得英俊,法相端嚴。後來被高陽公主看上了。

高陽公主在曆史上是有名的膽大好男色,但她眼界很高,一般人看不上。她看上了辯機,辯機也逃不掉了。和高陽公主發生關係,這不知是辯機的幸運還是不幸。

後來由於公主相贈的金寶神枕被盜一事牽連,此事敗露,唐太宗很生氣。高陽公主敢作敢當,就承認了,她覺得自己是皇上的女兒,也沒什麽大不了的。但唐太宗一怒之下,把年輕的辯機腰斬了!高陽公主也傻眼了.......

這件事情看上去跟玄奘沒啥關係,但玄奘當時一定很難堪!你想啊,自己是得道高僧,自己的得意弟子,出了這種事情,皇上也沒有給自己任何麵子,直接把他腰斬了........

等唐太宗駕崩,唐高宗李治繼位,玄奘又找了個機會又上奏祈求去少林寺:“望乞骸骨,畢命山林,禮誦經行,以答提獎”。沒想到高宗還是拒絕了。

玄奘隻好繼續埋頭譯經,總共翻譯經典75部,1335卷。後來,他感知到自己時日不多,開始交代後事。公元664年二月,玄奘病故,享年62歲。(這次數字對了,是我自己算的)

 

6 尾聲

2016年大年初二,我在護國興教寺掛單,住了一晚,那裏有玄奘的舍利塔。行走到成都後,我在文殊院掛單,在文殊院藏經樓叩拜了玄奘的舍利。我記得當時自己淚流滿麵。

後來每每我念《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時候,經常會想起玄奘。目前流傳最廣的《心經》就是玄奘翻譯的,每天誦《心經》,就是在向玄奘大師致敬!

在誦《心經》時,我頭腦裏經常會出現一幅畫麵:

一個四五十歲的僧人,在昏暗的燈光下,用毛筆快速的寫著: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筆鋒向下運轉,我感受到一種寧靜,也感受到一種無奈......

現在佛經看起來容易了,不過想起義淨法師寫的詩:後賢若不諳斯旨,往往將經容易看。那些經書都是聖賢們用生命換來的,一定要珍惜........

文章的最後給大家看一個視頻,韓磊演唱的《千年一般若》,歌詞也寫得很好:

雪山沙漠  古國  恒河日落
菩提樹  天竺僧  那爛陀
萬水千山  求真經   度苦厄
唯有故土難離舍
苦難  化成了傳說
誦聲阿彌陀佛  可解脫
千載風雲過
滄海平  桑田沒
唯留世間一般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