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閑人華華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願為閑人
正文

婚誓

(2009-09-09 10:55:23) 下一個

我們常常從影視裏看到這樣的畫麵,教堂內已賓客滿座,婚禮進行曲響起,新娘一襲白色婚紗從中央通道緩緩而入,到台上與新郎一起並肩麵向神父,在眾目睽睽之下跟隨神父一句句地宣讀誓言:我們自願結合為夫婦,今後無論生老病死,無論貧窮富貴,互敬互愛,永不離棄,阿門。新人交換戒子,然後神父便莊重宣布他們結為夫妻,在上帝的見證下,以神的名義!很真誠很溫馨的場麵,有時會看到底下座位上的親友被感動得熱淚盈眶,於是我也被感動。

昨天和女兒聊到現在辦一場婚禮的繁瑣和那些程式化的套路,覺得還是國外教堂的儀式來得簡單。新人從教堂出來後,登上汽車,和眾人道一聲拜拜,拋下一切忙亂,逍遙自在地度蜜月去也。何不也學學人家的瀟灑?否。中國自有本土文化的局限。在教堂辦婚禮的也不是沒有,但儀式後,仰或蜜月旅行後,辦酒席請吃這一程序總還是免不了的。親戚朋友同事知道了婚訊送了禮來,這禮,一點點是拿不出手的,即便同事、同學湊份子,現在每人也總得拿出個五百大洋。收了人家這樣的禮,不是發兩包喜糖就可以應付的。怎麽回謝?請吃喜酒呀!

前幾天在報上看到一則很有意思的短文,是說婚戒的起因,希臘神話裏,女子戴上戒子,就表示她身子正處在不方便的時候。不知怎的,後來人們把戒子套在無名指上,變成了一種對婚姻的誓約。

是的,人們是在神的麵前跪下發過誓後再交換戒子的,但那幾句誓約似乎也很程式化。生老病死是命運,天意不可違,但貧窮富貴則該論究。如果是因為夫妻中的某一方因懶散而不肯好好工作,因心念不存而去吃喝嫖、陷入賭場、染上毒癮,而致家財耗盡,生活無法正常維持,這種致貧致窮,可不在無論貧窮富貴都相敬相守之例,夫妻之間的愛慕之意早就七折八扣,或由傷心氣惱轉為憤恨鄙視,那麽教堂裏神壇前的誓言又當如何繼續遵守?歐美人士習慣在教堂宣誓結婚,但歐美人的離婚率始終居高不下也是不爭的事實。

大家夥兒或多或少都有一種從眾心態,覺得婚禮過程很煩,但要想特立獨行,卻也難。

2009.09.03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