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閑人華華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願為閑人
正文

三清山和婺源

(2008-10-16 00:46:43) 下一個

2008.09.19.—2008.09.21.

婺源

婺源是個很奇怪的地方,1937年從安徽被劃到江西,後來一度回歸安徽,1949年重又被劃入江西省至今。劃來劃去,婺源的山水不會改變,婺源的民風民俗也沒有改變,還有那土地上的建築,從明清直至現在,仍是完完全全的徽派建築,更不可能改變。婺源劃入江西省管轄百年不到,無法和它的千年曆史相對。所以婺源人不喜歡別人稱他們為江西老表。

婺源曾名紫陽,紫氣東來之意,這個地方不僅出徽商,也出名人,最出名的那就是朱熹了。作為朱熹的家鄉人,他們尊崇知書達理的人,連方言中也嵌入了文雅之詞。導遊告訴我們,他們把廁所叫成“舒園”,他們罵人,不說人“白癡”,而是說人“沒者也”,“之乎者也”的“者也”,不懂“之乎者也”,不是說明那人沒知識,像白癡一樣嗎?

徽派建築,黑瓦白牆,猶如中國傳統的水墨畫,在青山綠水中,樸素得動人。婺源人把香港某攝影家說過的“中國最美麗的鄉村”這句話作為廣告語,大打旅遊牌。他們把縣城周邊的村落和山水串連起來,分別是江灣、李坑、曉起、思溪延村、汪口、彩虹橋、百柱宗祠、彩虹橋、大鄣山臥龍穀、靈岩洞十個景點,搞聯票製。A票110元任選三處,B票138元任選四處,C票150元任選五、六處。聯票製有強迫消費之嫌,婺源人是以此創收了,而時間不夠或不想多玩的遊客則有點冤。

徽州古村落,安徽的西遞宏村被評上世遺,我們是2005年去的。這次到婺源,去了李坑和汪口,也都是徽派建築,許多地方大同小異,看得多了,容易產生視覺疲勞。宏村無疑首屈一指,李坑又勝於汪口。

李坑古村落依傍在青山腳下,村子中間是清清的河水,河兩旁是比鄰而建的民居,高高的馬頭牆倒印在靜靜的河水中,安寧而美麗的感覺。不寬的河流上隔不多遠就平鋪上橋板,橋板邊就有石階下伸到水邊,見一些村民在河埠頭淘米洗衣,對他們來說不用自來水不用空調可能落後了點,但就一個對遊客開放的古村落來說,那才是原汁原味。李坑在曆史上出過文官武將也出過大徽商,他們的故居都保存著,現在成了人們參觀的“點”。村盡頭有一叫作菇山的小山包,我們登高望遠,隻見村子裏高高低低一大片的黑瓦屋脊,屋脊下是層層疊疊的一麵麵白牆,白牆中是隱隱約約的一條條小巷,端起相機隨便朝向那裏,取景框裏都是一幅不錯的風景。

汪口和李坑不同,河流貼在山腳下流淌,民居都建在河對岸。如果說李坑像個“非”字,那麽汪口的“非”字則去掉了半邊,而且還拉得特別地長。導遊領著我們從這村頭走到那村頭,一路也沒什麽可介紹的。汪口的重頭戲是參觀汪口祠堂,一座木雕精美繁複的古祠堂。祠堂內的各種木雕圖案有100多組,采用的雕法有淺雕、深雕、透雕、圓雕,我們是外行,看不明白。那祠堂當初建好就是原色,重未上過油漆,現在仍原樣保持,顯見得蒼老古樸。文物保護,就應該這樣,哪怕年代久遠,木雕都有了裂縫。中國的古建築,木結構為多,保存不易,但那座祠堂,如果去油漆著色,那無疑成了另一種破壞。

聯票可任意選三個景點,旅行社為我們安排的另一處是彩虹橋。該橋建於唐代,是座木製廊橋。千年演變,可以看到開闊的江麵已變狹窄,橋兩端各有一個橋墩現在已和河岸連在一起了,隻剩下三座石砌的方椎形橋墩,結結實實地穩在江心。除了飛簷翹角有亭有頂可遮風避雨的彩虹橋外,不遠處還有古代的水利裝置水碓,極佩服古人利用水流的衝擊力舂米的巧妙設計。和彩虹橋相對的還有河水裏那條月牙彎形的梅花樁石道,遊人跨著一塊塊石樁,涉水而過時,水中倒影清晰可辨,形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我們住在婺源縣城,婺源縣人口七萬,由縣城改縣級市的條件之一是人口十萬以上,它不夠條件。第一晚不累,晚飯後我們散步去婺源新建的文化廣場。從賓館去廣場要過星江,我們經過的是新建的廊橋,中間四車道,兩旁是金瓦紅柱簷角飛翹的廊橋,晚間的珠燈把廊橋勾勒得格外美麗。廊橋兩端都有涼亭可拾級登高,我們上去了,但見扶梯及亭角蛛網密布,成了衛生死角。

文化廣場占地麵積很大,廣場上有放露天電影的、有大屏幕轉播電視節目的、有多種兒童遊樂設施、有健身場地、有高聳的蟠龍華表,一切都齊了,隻可惜光照太暗,細察,原來照明燈的燈管十有七、八是“瞎”的。

回程時又過廊橋,江麵有涼風徐徐吹來,舒服極了。可站在廊橋上向江麵望去,眼前似有薄霧蒙臉般,黑洞洞的有點可怖。我們還特地從橋端下到橋洞邊,那兒黑沉沉的更覺陰暗荒涼。女兒脫口而出,“好一個星江之夜”,我知道她在和香港的“香江之夜”作比較了,差別如此巨大,我不禁也感慨一番,可見由縣改市,也不光是人口多寡的問題。

婺源的房價也漲得快,從500元/平方米升到過1800元/平方米,最近回落到1400元/平方米左右。在上海人眼裏,這是不可想象的價格,1400後麵加個零,隻能買到市區邊緣的房子,1400後麵加個零再翻個倍,那才有稍好的地段像樣的房。說婺源收入低消費低吧,在婺源吃飯,菜價又不便宜,幾和上海相仿。地區差別,沒得理說也無法比對。吃到了當地的名菜荷包紅鯉魚,因其形狀像個紅荷包而得名,肉嫩美味。導遊介紹說婺源的菜是無菜不蒸無菜不糊,蒸即粉蒸,其他地方都有,不稀奇。糊菜是什麽味道,點個試試。那天上的是糊薺菜,薺菜切成了末,加點蒜末在其中,不知用什麽勾的芡,果然糊得厲害,須用調羹勺著吃,碧綠一大盤,很養眼,味道清香。

在婺源,還有一個叢溪漂流的自費項目,叢溪離縣城僅5公裏,漂流全程達3.5公裏,是影片《閃閃的紅星》的取景地之一。收費50元/人,乘竹筏或劃皮艇任選其一。我們選皮艇,自己動手劃槳,那才叫痛快。和在公園人工湖裏劃船很不相同,一是不累,有些地方時快時緩的溪流會幫助我們向下漂行,二是刺激,叢溪分好幾個灘,什麽梅花灘啦杜鵑灘啦白鷺攤拉牛角灘啦,灘水淺處剛沒腳踝,清水底下卵石粒粒可數,然後過急流險渦,小小皮艇首尾轉向地一躍而下,有驚無險地進入了十幾米的深水區域。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體驗漂流帶給我們的刺激和歡樂。三是自在,溪麵開闊,不像在公園湖泊裏那樣遊船擠堆,主動權掌控在自己手裏,想快了,兩人齊心協力追趕其他的竹筏皮艇,想慢了,擱起槳,讓皮艇隨溪水飄蕩緩行。四是野趣,兩岸山巒疊翠,魚躍鳥飛,那溪流一忽兒碧波蕩漾,一忽兒急流白浪,置身在原生態的環境中,很有一種“人在畫中遊”的意境。玩得開心,就覺得50元/人的價格物有所值。

三清山

這次出遊,三清山是我們的主要目的地,婺源隻是陪襯。向往去三清山,是因為熟人中凡去過三清山的,都對它稱讚有加,甚至有人說,三清山比黃山更秀美。中國的名山可是太多了,有的山渾厚雄偉,有的山險峻崎嶇,有的山嫵媚妖嬈,有的山清秀神奇……黃山以雲海奇石著稱,三清山是黃山的餘脈,一脈相承那是錯不了的,那麽它還有什麽特別的地方呢?

導遊先吹開了,人們都說三清山的三大主峰玉京、玉華、玉虛分別代表著道教的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天尊,山由此而得名,但也有這樣的說法,三清山雲遮霧繞的天氣居多,人們去一次看不真切,心有不甘,第二次第三次再去,去了三次才看清了它的真麵目,所以叫為“三清”山。那麽希望我們的運氣好點吧。

上山的人還是太多,新建的索道一車可坐8人,單程耗時僅8分鍾,這樣的速度夠快的了,還是不行,索道站裏人滿為患,擠都擠不下了。幸虧我們的導遊和檢票的熟識,招呼一聲,提前放行。

乘纜車一下子上到1000多米的山上,立即覺得空氣清新無比,沁人肺腑。出索道就見棧道了,平行不用爬坡,開始那段,輕鬆之極。邊走邊看,遠遠近近都是奇峰異石,導遊在一一講解,這像什麽,那像什麽,經她指出來後看過去,確實挺相像的。

一塊奇石,被命名為司春神女。有詞為頌:百丈高台佇玉身,閑雲野鶴結為鄰,不但花木爭春色,感動卷天敕女神。遠看,那石頭確實像一位神女背靠山頭佇立著,春天到了,神女四周必是山花爛漫,近看,啊呀,麵目也忒醜陋了點。所以很多東西,是隻能遠看不能近瞧的,是隻能意會不能透析的。

有一塊巨石,像一根巨柱在群山中探出頭來,頂端呈三角形,像極了蛇頭,被命名為巨蟒出山。開始登高了,連續十幾、二十幾個石階後一個小小平台,也不知過了多少個平台了,繞著山爬上去,高高在上的我們,視線已能和那根巨石的頂端平視。現在的位置和在底下看它時的方向不同了,高度不同了,現在看那石柱和它後麵連著的山峰,又像極了一匹雙峰駱駝,那根巨石柱成了駱駝的彎脖子和腦袋。

還有許多被人們命了名的奇石,玉女抱子啦猴子偷桃啦狸貓啦棺材(暗喻升官發財)啦,不及一一細數。其實像什麽並不重要,如有時間篤悠悠地在山上多呆一陣子,肯定還能瞧出些新名堂。移步換景,所處位置不同,石頭的樣子必然不同。管它像什麽呢,我們要欣賞的是莽莽群山,陽光明媚也好,雲遮霧繞也好,各有各的味道。山石間有杜鵑、黃山鬆等滿山滿坡的植物襯托點綴,聳立的群峰在陽光的照射下分出陰麵陽麵,又遠遠近近地層層疊和,那是一幅幅大自然書寫的潑墨山水畫,那才叫美不勝收啊。

三清山有十大景點,但大多數人走的是南清園、西海岸、陽光海岸這三個景點。這條線作一天遊,時間剛夠。這條線也是三清山的精華路線,全程15公裏左右,估計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路程是高空棧道。說到高空棧道,不得不特別地讚美一下了。它曲折環繞,淩空絕壁而建,遠遠望去,就像纏繞在一座座山峰的脖子上、腰際間的綢帶般,給山峰憑添了幾分嫵媚。懸空而建的棧道不用上下爬坡,平均海拔1600米,棧道兩肩寬,一邊是山壁,一邊是欄杆,碰到長在山壁上的樹,為維護自然生態,不折斷不砍伐,讓它們穿插在棧道的路上,寧願讓遊客側身讓過。

走在棧道上看山景,視野絕佳,西海岸那段,景觀最豐富。有一處山坡,一塊塊條市裸露著,頂端都是圓溜溜的,遠望過去,好像是個千人會場。又經過一處,山峰像被巨劍揮斬過一般,裂成幾條深深的溝壑,一眼望不到底。有些山峰尖頂像寶塔般直指蒼穹,有些山峰佝腰駝背,緊緊地排列著,被命名為五老拜月。一路欣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另人驚歎不絕。見有一位恐高症的,半閉著眼,由人攙扶著,靠內壁而行。如此美景卻不能欣賞,實為可惜了。為了欣賞西海岸那段美景,一路爬坡也值得。我的膝蓋不行,就怕走下坡路,但有上必有下,過陽光海岸後漸漸有下坡台階了,沒走幾級,兩個膝蓋就疼痛起來。橫下、倒走、用手拉著欄杆借力,變著法兒不斷調整,以減輕疼痛。有遊客看到我這樣,就說道:看哪,她是從殘奧會上出來的,我聽後也忍俊不禁。最後千餘級,實在難以堅持,向轎夫問價,開口200元,想想不舍。又倒著一步步往下挪了200來級,遇一空轎經過,出了150元,讓他們給抬了下來。女兒久坐辦公室缺乏鍛煉,她的兩腿也似灌鉛般,走起路來都一撅一拐的了。玩,總要付出代價的。我們喜歡旅遊,我們就不以此為苦,每次出遊,收獲的總比付出的要多得多。

p>Click Here for More Photos and Articles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