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喝茶。茶有貴賤,幾千幾百元一兩的,咱喝不起,沒這份奢想,也品不出那些高檔茶的優劣。我平日裏喝的,十幾、二十元一兩的就可以,撮些茶葉到杯中,必再加些清火的白菊花和明目的枸杞子,滾水衝下去,清香撲鼻來,趁燙吹吹浮沫,小口小口地啜,我一氣能連喝三杯,清腸滌肚,那叫爽快。
孩她爸喜歡喝咖啡,速溶咖啡是從來不碰的,他認準了上海咖啡廠產的焙炒咖啡,碎米粒般大小,要喝咖啡時,舀一大勺碎粒放杯子裏現燒,煮時香味太濃以致刺鼻,他喝慣了這濃澀苦味的清咖。
女兒是混合型,喜歡喝奶茶,取個立頓紅茶包,加煉乳成奶茶,如果再配上速溶咖啡,則成了鴛鴦奶茶。有時我的茶水喝得淡了,見她衝泡,也會來上一杯。香味是可以,就是太甜,不甜口味就不對,但甜的東西喝過後又感到太膩。
一家三口,各人喝各人的,這就叫做青菜蘿卜,各有所愛。
中國人飲茶曆史悠久,采茶製茶品茶的學問深著呐,不然怎麽叫得上“茶文化”?生活精致又愛喝茶的人,光在茶具上就可以做足文章了。這些道道兒咱都是門外漢,也學不來,但既然愛喝茶,怎樣喝才對身體有益,倒是應該知道一些的。
飯前半小時和飯後一小時之內不宜飲茶;還有很多慢性病者不宜飲茶,有便秘、神經衰弱、貧血、缺鈣、骨折、胃潰瘍、痛風、高血壓、心髒病者和發燒病人都屬於無福消受之範圍;濃茶不能解酒反而會刺激胃粘膜分泌過多胃酸引起潰瘍;茶垢含鎘、鉛、鐵等多種金屬物質對人體有害;還有喝中段之說,茶樹易生蟲,必施農藥殺滅,葉片上難免有殘留物,所以頭泡茶水最好撇去,茶泡久了,過二、三小時後茶葉中會釋放出一些不利身體的物質來,所以也不能再喝,不知是不是危言聳聽。
知道了一些道理,就得注意保健,我腸胃不好,胃酸過多時,就停喝幾天;平時也不放太多茶葉,免喝濃茶;茶水泡了三、五次後,沒了顏色,不管有害無害,是該倒掉的了。那麽喝咖啡呢,是否也有許多講究,是否也有許多要注意的地方?我不得而知,隻知道咖啡和茶一樣,都是提神之物,不宜過量。
上月某日我們幾個老同學碰頭,約在“和記小菜”吃中飯,飯畢意猶未盡,又有人提議去“星巴克”坐坐。誰料“星巴克”的生意太好,都滿座了,最後我們在另一家港式連鎖的咖啡店找到了座位。咖啡名堂不少,每份價格在20—40元之間。我點了一杯28元的,品嚐之下,覺得與女兒自己調配的奶咖也沒有什麽大的差異,可見我是豬八戒吃人參果,白白浪費了這“昂貴”的液體。肚子飽飽的,慢慢地呷,咖啡很快便溫了、涼了,喝到嘴裏就更不對勁了。哪有喝茶的好,一杯喝完還能續上水接著喝。但上海的茶館現在哪裏去找,老城隍廟九曲橋那家還在,進內坐坐恐怕也已是要高消費的了。新型的茶室開出很多,那是小青年聚會嬉笑、打牌玩樂的場所,不適合我們這種年齡層次的,但就算過去街頭巷尾的茶館店還在,也都是些老年男性茶客,八仙桌長條凳,大口吸煙大聲談天,也非我們呆的地方。那麽我們要尋個地方坐坐聊聊,也隻有進咖啡店的了。
2008.04.14.
Click Here for More Photos an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