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閑人華華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願為閑人
正文

溫飽和小康

(2008-10-13 11:37:30) 下一個

東西用久了,會舊會壞。這不,上個月花800多元換了個煤氣灶具,這個月冰箱突然不製冷,又了花300元換了內件。靠退休工資生活,每月的生活費用不能大手大腳地花,總要略有節餘,以補那些意外的支出。

早就有這種說法,叫做達溫飽奔小康。但至今,我對什麽才是溫飽什麽才是小康的概念仍是模糊不清的。小康是什麽水平?有錢節餘每年能外出休閑度假就是小康了?有房有車就是小康了?度假是國內還是國外?房有幾間車有幾輛?這裏的進出大了,我搞不清。溫飽看似容易理解,不就是吃飽穿暖嘛。但是且慢,光是吃飽沒餓著行嗎?人體必需的蛋白質、維生素等都能否保證?每天鹹菜窩窩頭管夠就算吃飽了嗎?一年中隻有過節才能吃上肉的這種人家也算達到溫飽了嗎?還有穿暖,凍是沒凍著,破衣爛衫的幾年沒錢添新衣服也算到到溫飽了嗎?當然,我們住在大城市的居民,絕大多數的家庭現在都生活在溫飽線以上,這點倒是明明白白大家都可以肯定的。

我們這一代,經曆過缺衣少食的時光,曾經在溫飽線上掙紮過。現在想想,我母親那時當家的難啊,家裏著許多人要吃要穿,或又有人生病了,或又有親戚之間的禮數了,還有每學期四個孩子的學費又要交了,每月的工資總是入不敷出,每月總得向父親單位的互助儲基金會借錢,寅吃卯糧,惡性循環。人說“開源節流”,源頭總是這麽一點,靠不多的死工資要養活一大家子人,再怎麽節約,也是捉襟見肘。

那時我們不小心摔碎了一隻碗,會被母親一通責罵;那時我們不肯多穿衣服而感冒了,會被母親一頓嘮叨;而她自己偶而弄壞了個什麽物件,也必深深地懊惱自責老半天,因為這樣一來又要多花錢了,所以會氣會急會懊惱。母親沒讓我們凍著餓著地度過了困難時期,很不容易的啊。

可憐天下父母心,在母親病重時我請過一個安徽阿姨做看護,她和我同齡。在大饑荒時期他們農村比城市的居民又苦很多,為了省下一口糧食給孩子們活命,她母親就吃觀音土,吃下去火燒火燎的饑餓感止住了,但觀音土吃進肚裏就拉不出來,慢慢的肚子越脹越大,難受萬分,她母親就這樣丟了命。據說那時光安徽省就餓死了一百萬,比起他們來,我們似乎又幸運許多。

也叫巧了,正寫到對“小康”標準的疑惑,看到了關於這方麵的報道文章。“小康”是鄧小平在1979年年底回答日本首相的提問時提出的,以後進一步深化。以1980年年底我國的國民生產總值人均250美元為基礎,計劃在世紀末達到人均1000美元,把貧困的中國變成小康的中國。然後再用30-50年時間,達到人均4000美元,成為中等發達的國家。中國在1995年已經達到了人均1000美元,也就是說早在十年前我國已是小康之國了。這和我的理解就差得太遠了,直到今天,仍有很多孩子讀不起書,吃得住得都極差極簡陋,他們還在貧困線上生活著。許是中國的貧富差距越拉越大的緣故吧,他們離小康還遙遙無期。

2008.09.01.

Click Here for More Photos and Articles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