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個特別講禮儀的國家,我們就看日本人那點頭彎腰90度鞠躬的姿勢,一口一聲“哈依、哈依”的樣子,中國人可難以學到位。
日本人到中國工作,在往返兩國之間,總會帶上些異國的小小的禮品。帶回日本的,少不了中國的花茶、手工藝品,中秋時節,買兩盒月餅也不錯,有次女兒公司的某部長出差回日本,問我女兒有沒有荔枝賣,可惜不是季節,沒有如願。從日本帶過來的,糕點居多。女兒知道我圖個新奇,隻要能拿回家的,必帶一小點回來,讓我看看、嚐嚐。和日本料理一樣,那些糕餅菓子也都是迷你型的小包裝。從包裝的文字上很能看出些名堂。西式的糕點,有叫做洋菓子的,有直接用英文的(如Cheese,一看便知道那是奶酪餅了),有用片假名的(如パイ,就是派,和中文一樣,直接音譯)。日本本土的糕點,則叫做米糕團、栗饅頭、人形燒、銅鑼燒等等,味道如中式糕點,但更精致、細巧。本來嘛,日本古時就受唐風影響極甚,它的文字、書法、服飾、茶道等等,至今仍和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想起中日建交後坊間流傳的那麽一個故事。某人訪日,日本人在分手時鄭重其事地送上禮品,是包裝精美的像書本那樣大小的一個禮盒。行程匆匆來不及打開,到家後忙拿出那禮物,份量極輕,裏麵是什麽寶貝呢?迫不及待地拆開外包裝,見又是一層漂亮的紙包裹著,如是一層又一層地拆下去,到第五層,終於見到了那“貴重”的禮品,竟是高級餐巾紙一包,真正厥倒。
坊間的傳說,也許是捕風捉影,也許會加油添醋,但日本人送禮,好像確實把“千裏送鴻毛、禮輕情意重”這句話演示得很好。有位日本人,同女兒的公司有業務關係,在網上和女兒碰到了,口口聲聲說下次來中國時要帶禮物給女兒。果然不食其言,禮物帶來了,是包裝得很精致的一塊素淨的花手絹。這樣其實很好,心意送到了,又不使對方有什麽負擔。不像有些中國人,禮尚往來中,輕易出不了手,你比我攀,禮物越送越重,於是走不出人情債這個怪圈了。
講到日本人重禮貌,可能有些中國人會反感,會說日本人曾在中國燒殺搶掠,怎麽怎麽,其實這不能相提並論。是的,雖然中日邦交正常化已三十多年,但日軍侵華的那段曆史卻不能因此就抹去。侵華日軍的種種獸行暴行,有其特定的曆史環境造成,被軍帝國主義思想鼓動起來的民眾的那份狂熱,相當可怕,同樣也有如二戰時的德國、文革時的中國,國家被攪得天翻地覆混亂不堪,民眾間被激起的那種瘋狂,那種變態,好像由人變魔隻需一瞬間的過程。好在往事終究已變成了曆史。
2008.07.17.
Click Here for More Photos an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