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今天獨自出差去香港,這是她工作後的第一次單飛,我沒有絲毫的擔心,隻是囑咐她一句:盡量把工作做做好。
我女兒是“80後”,每年每時每刻都有新生命誕生,為什麽獨獨強調“80後”這一代人,也是有原因的。1979年,獨生子女政策作為基本國策被推行,行政“指導”加上經濟“刺激”,城市中幾乎全部孩子都成為了獨生子女,(剛開始時每月5元的獨生子女費相當於個人工資的10%-15%,也算是不少的一筆錢了。)
眨眼間“80後”都長大成人,和過去的多子女相比,有些人覺得獨生子女會有不合群、私心重、太嬌慣、自理能力差等缺點,開始探討和驗證起來,還舉出種種例子加以說明。比如每年秋季大專院校的新生報到日,大多數家長會不辭辛勞地送自己的孩子入學,於是非議多多,把這種現象歸咎於獨生子女的不懂事,能力差。其實這樣的指責很片麵,進高等學校是人生中的大事,闔家為之歡喜,父母抽空送子女上學也是在和孩子一起分享這一快樂,並不一定是孩子沒這個能力獨自去學校。
我總認為,孩子性格和能力的形成,並不能強調是否獨生,反倒與社會環境和家庭教育都密切關聯。我們小時候,三、四年級的女孩,大都會使用鉤針棒針,用小手編織出襪子圍巾等小物品來,但現在的孩子大都不會,那是因為機織的東西又多又便宜,就像我們不去學紡紗一樣,那是社會環境在進步和發展。獨生子女中自然有一些內向害羞不善交際的、蠻橫不講理以自我為中心的、日常生活中洗衣做菜樣樣不會的,那是被嬌慣得過了頭,那是家庭教育的失敗,與是否獨生也無必然關係。
“80後”的提法,聽的多了,就覺得煩,絕大多數的獨生子女和過去有兄弟姐妹的多生子女並不存在明顯的區別,“80後”這種說法,可以休矣。
2008.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