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這個“貪”字,我的腦海裏立即出現了一連串的詞匯——貪婪、貪財、貪官、貪生怕死、貪得無厭、貪心不足蛇吞象……說到這個“貪”,或多或少,幾乎人人都會有,所以佛教的清規戒律中就有“戒貪”這一條。
從字麵解釋,“貪”是對某種事物的欲望老不滿足,比如玩過頭了還想繼續玩,控製不住自己,那是貪玩;吃飽了還吃或總想著吃得更多吃得更好,那是貪吃。還有一個解釋,“貪”是對事物過分地片麵地追求,比如隻看價格而忽視質量等方麵,價錢低了還想更低,我們就說那人愛貪便宜。一個人如果在修養上學識上不斷追求永不滿足,這是好事,我們隻會褒揚那人學無止境、鍥而不舍,不會用“貪學”這種字眼,可見“貪”字都含貶義,和“貪”有關的詞兒還有很多,如貪多嚼不爛、貪官汙吏、貪贓枉法、貪天之功、貪杯誤事等等。
剛看完韓國作家崔仁浩的長篇小說《商道》,書中描述了一個神奇的“戒盈杯”,往裏倒酒,隻能到七分滿,一過頭,杯中之酒便不見了,一滴不剩。這是神器,屬書中杜撰,世上自然不會有。但我們心中應該要有這樣一個容器的,應該要設這樣一種刻度的,達到目的,見好就收,知足常樂,那才是正理。如果多了還想更多,人心永不滿足,讓“貪”字在心中無限滋長,成了主宰,最後的結果往往就成了個“空”字。這次我在股票的操作上就得了個深刻的教訓。
春節前,股指走得好好的,2007下半年雖然仍是牛市,但已不如2006年行情剛發動時那麽氣勢衝天,但半年下來,我的帳戶上也有了15%的盈利。我一再對自己說,可以歇手了,但人坐到電腦前,看到股指在穩步上升,“貪”字作祟,就是下不了拋股的決心,一次次改變主意,想再等個幾天。就這樣捱著,等來的是美國的次貸危機,中國的股指也跟著狂瀉。還不隻是美國的次貸,它隻是引發的一個信號,中國股市本生也有著許多問題懸而未決,股指一路下滑,狂跌不止。3月10日到3月18日,這段日子我眼看著賬麵上的資金以每天1—2萬元的速度在減少,不肯殺跌,幾天後還補了點倉,錯誤的行為使自己更進一步踏進泥潭。帳上的盈利早就揩光,一步步跌進肉裏,損失慘重。那些天做什麽事都沒有心思,心情很亂,後悔不止。尤其是17、18日,繼續暴跌,一看盤就心悶心痛,索性不開電腦,像鴕鳥似的把頭埋進沙土裏。
買股票即是投資,又是投機,沒有永遠上漲的股指,漲到頭了必然下跌,跌到底了又會上來,這些道理,凡做股票的人心裏都明明白白。我在2006年牛市啟動後再次踏進股市,抱著解解厭氣,賺點小菜銅錢的初衷,懷著隻要比銀行利息高點就可以的心態,開始賺錢了,從來都沒有賺過那麽多,但並不滿足,因為貪,更想多賺點,不知不覺地逐漸加大投資,把大部分存款都挪了進去,以致股票跌了,弄得那些天心驚肉跳,做什麽事都沒有了心思。
反省一下是有好處的,我要調整股市的投資比重,時時提醒自己要戒貪,找回小富即安的心態。
2008.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