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閑人華華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願為閑人
正文

難忘的日子

(2008-09-26 03:39:48) 下一個

每個人的一生中總有些日子,對個人來說是特別重要的,或難以忘懷,或值得紀念,比如生日、結婚紀念日等等。1979年1月10日,非年非節,再平常不過的一天,而對我,卻至關重要,至今不忘。因為那一天,是我經曆過插隊曲折,病退返城後有了工作,正式到單位報到的第一天,時年29歲。

按當時政策,回滬知青,父母已到退休年齡的,子女可以接替父母,以一換一,到父母的單位上班,叫做頂替。我就是頂替我父親進了南京西路的某女式服裝店。當時進國營企業,比那些隻能進裏弄生產組大集體單位的,工資啊福利啊似乎好了些許。

那時的工資低啊,進單位先學徒三年,第一年才18元月工資,三年後轉正後也隻有36元。對我們知青,網開一麵,在農村裏耽誤那麽多年了,免去了我們做學徒這一過程。試工期30.60元,半年後轉為36元,以後一、二年加一次工資,5年過去,1984年一月份我的工資為45元,擱到現在,隻能買到25斤大米。年輕人可能會想,不能那麽算,你們當時的物價水平也低呀。對,45元在當時能買到250多斤大米了,那麽再換算回來,如果現在隻給付你250斤大米的米錢作為月工資,就是450元,有那麽廉價的勞動力嗎?當時就算有了錢,也不是可以隨心所欲地買到想要的物品的,還有糧票布票工業券、手表票自行車票縫紉機票……各種各樣的票證和計劃供應的限製,買東西排長隊的現象更是隨時隨處可見,改革開放後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是毋容置疑的。

把扯遠的話題拉回來,1979年我們店裏前前後後來頂替的有近十位,我和其他三位是第一批報到的。春節前,店裏生意正忙,領導把我們四個統統放到最忙的棉襖罩衫櫃台。那時的冬天比現在冷,那時的人們攝入的營養和熱量比現在低,那時無論單位家裏都沒有空調放暖氣,所以那時的冬天,幾乎所有的女同胞都穿棉襖。添置一件棉襖後穿個三、四年甚至於近十年,很稀鬆平常的事,棉襖髒了又無法洗,所以人人都穿棉襖罩衫。眼看著春節將到,走親訪友去拜年,穿件新衣增添些喜氣,再說每年3月底是布票和工業券到期的日子,積攢了一年一直舍不得用,決不能讓它過期作廢了,於是湊出錢來,買新衣去。這樣,每年節前,必形成銷售高峰。也難怪有“臨上轎再穿耳洞”的說法,經濟困難時期,處處受鉗製。

那時的商店,早上八點鍾開門,晚上六點鍾打烊,每天的工作時間長達十個小時。規定職工七點半到店,每周還有二次雷打不動的政治學習時間,時間提前到七點鍾,每周休息一天。(國內是1995年5月1日才實行雙休日的)一到店堂,點貨對賬軋出昨日的銷售金額,做清潔工作,添貨上櫃,銷售量大的時候,這些活半小時得做完,也挺緊張的。

四個一米半左右長的木框玻璃櫃台一字兒排開,我們四個新人進入後,櫃台裏的營業員共九位了,齊刷刷地站在櫃台裏,背後是貼牆而立的格狀貨架,折疊得整整齊齊的棉襖罩衫,按貨號分規格地放入貨架,貨架前還放著七八個方凳,沒生意時營業員是可以坐著休息的,但春節將臨,連喝口茶水的功夫都沒有,更別談坐下歇息了,貨又多,所以凳子上也堆放著棉襖罩衫。

一些趕早的顧客已在街上徘徊,準點開門,顧客一擁而入。成交一筆生意,目測後拿衣讓顧客試穿,合適了開票讓顧客上賬台付款,憑蓋章收訖的發票取衣交給顧客,售出一件衣服,一般少不了這三道手續。碰到果斷型的,她選中了花樣,尺寸又拿對了,一穿就準的,開票後折衣裝袋,那叫爽快。但更多的顧客是猶豫型的,尺寸明明正合適,卻還要換件大點的試試,顏色花形也同樣,試了這種又換那種的穿到身上對鏡比照。擠在櫃台前的顧客越來越多了,都二三層了,擠在前麵的人都伸長著手,扯開喉嚨地叫,讓我們給她們拿衣或換衣。拿了衣服要試穿的得往外擠,穿好了的又得往裏鑽,她們互相擠著擁著推著,力量之大,連櫃台都被移動了,盡往裏靠,漸漸地把站在櫃台裏的我們擠得無法挪動了。我們也一直放大嗓門在和顧客說話,不然根本無法讓人聽到在說些什麽,看看櫃台把我們頂得無法再做生意了,於是拚命地發一聲喊,讓櫃台外的顧客往後退,我們用力把櫃台往外推出去,一天下來,如此好多次。

我記得當時的一件棉襖罩衫,價格在12-15元左右,棉的收布券5尺,化纖的收工業券3張。前麵說了,學徒滿師後的月工資是36元,每人每年的布券是16尺半,也別怪顧客的反複挑選,在當時,買件衣服也著實不容易的。更不說添置如自行車、手表、縫紉機這種物件了,就算湊齊了一百多元錢,還得拿出票來才能買到手。這種票按行業發放,被上麵開後門弄掉一部分,發放到基層單位,一年中幾百號人才輪到一、二張。這些票子在當年相當緊張,十分吃香。

我們一天站立下來,除了吃口午飯,沒個短暫的停歇,終於打烊了,大家都口幹舌燥,聲音嘶啞,精疲力竭。那時沒有夜市,也沒有霓虹燈,六點商店打烊後,哪怕是最熱鬧的南京路淮海路,也都冷清起來,除了路燈還慘慘地亮著。我記得開頭幾天下班後我騎車回到家,盡管空著肚子,但看到母親為我熱好的飯菜卻一點都吃不下,不想吃飯,不想說話,隻想喝水,隻想睡覺,那分明是累過頭了。

我曾告訴女兒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

瑞金二路向明中學隔壁那時有個皮鞋作坊,那年新進了個腿有殘疾的男青年,緔鞋修鞋學做小皮匠。工作不理想,又是殘疾人,找對象肯定很難吧?錯了,一個麵貌姣好的女子心甘情願地嫁給了他。為的什麽?因為男青年有房有錢呀,家裏落實政策後他得到了近萬元的“巨”款。當時在我們同齡人中間議論紛紛,有的說,一朵鮮花插在牛糞裏,也有的說,那阿蹺人又不壞,到底介許多鈔票,日腳過得適意了好伐。後來呢?誰知道啊,隨你怎麽去設想,應該是沒有好結果的吧……

2008.01.10.

Click Here for More Photos and Articles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