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閑人華華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願為閑人
正文

童謠

(2007-02-19 15:01:53) 下一個

 

    那天我小哥的一句話:“還是小時候開心”,使我想起了種種遊戲。那時的孩子多,放學後都會在弄堂裏玩,女孩子最喜歡跳繩、踢毽子、跳橡皮筋、造房子,男孩子則喜歡滾鐵圈、抽陀螺、打彈子、打刮片,也有時不分男孩女孩大家玩在一起,很多是集體遊戲,人越多越開心,比如老鷹抓小雞啊、捉迷藏啊、官兵捉強盜啊等等。

    我想起了一個“馬鈴鐺”的遊戲就是個很多人一起玩的集體遊戲。兩個孩子麵對麵地站著伸直雙手上舉,用雙掌抵著對方,其他的孩子列成隊,從兩人中間穿過,大家嘴裏齊念童謠:“馬鈴鐺,馬鈴鐺,家家要吃馬鈴鐺,玫瑰進洞”,就在童謠念完的那一刹那,那上舉的雙手突然落下,把列隊經過的其中一個套住,大家哈哈笑笑,輪到被套住的孩子站著和另一位一起舉手,遊戲繼續進行,至於童謠是什麽意思大家都含糊不清,隻知道這麽開心地玩著就是了。

    尼克鬆訪華那年(1972年)電台重又播放英語學習節目,我跟著學了一段時間後,才弄清楚了這首童謠的準確內容。原來是這麽念的:“Falling down, Falling down, 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may I coming?”譯成中文就是“放下來了,放下來了,倫敦大橋將放下來了,我能進來嗎?”倫敦大橋的橋麵能夠開合以便讓大輪船通行,那麽兩個麵對麵站的小朋友便是當作橋柱了,伸直的兩手便是橋麵,列隊而行的小朋友便是當作輪船在橋下駛過,好好的童謠被我們誤念成那樣,還那麽大聲地認真地念著玩著,天真快樂的童年喲。

    小時候不懂事,那裏識得許多想得許多,隻要琅琅上口,聽了別人念變鸚鵡學舌起來。還有一則童謠當時在小朋友中間流行開來,“莫(寧波音,讀mao)激動,激動要變長方形的馬桶。”那年暑假我在大哥那裏領著侄子侄女一起玩,正念著那個童謠呢,被大嫂聽見,一聲喝住,關照以後不許再念。當時有點發怔,一會兒便玩起別的來,但心裏總想弄個明白為什麽大嫂不讓我們念那個童謠。長大後某天一下子想通了,“莫激動”是“毛澤東”的諧音,這還了得,在當時這不是反革命行為嗎,怪不得大嫂要變臉。

    半百過五的年紀了,回憶起兒時的情形,仿佛就在眼前。

2006.12.25.
http://yunhuawang.spaces.live.co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