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閑人華華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願為閑人
正文

gui(桂)和hui(會)

(2007-02-06 11:06:17) 下一個

    南宋權相秦檜,賣國求榮,迫害忠良,以“莫須有”罪名把抗金良將嶽飛殺害。多行不義必自斃,終於東窗事發,沒落得個好下場。老百姓對他是恨之入骨,秦檜寫得一手好字,但誰都不願去臨摹去收藏,過去上海人早餐中的“四大金剛”之一油條,最早就是杭州人搞出來的,他們用麵粉做成長條放到油鍋裏炸,叫做“油炸檜”。

    秦檜的檜字,有二種讀音,其一讀gui(音桂),檜是一種常綠喬木,幼樹的葉像針,大樹的葉像鱗片,也叫刺柏;其二讀hui(音會),用於人名。某晚無意中看到一個正在播出的電視劇——《八大豪俠》,講得是俠客和奸臣秦檜較量的故事,純屬違背史實的虛構故事,劇中演員口口聲聲的秦gui(桂)秦gui(桂)的念,聽著別扭,覺得好像讀錯了音。 

    女兒去查漢語詞典,一會兒跑回來說:“奇怪了,這個檜字什麽邊旁的都有,就是沒有木字邊旁的。”不可能吧,當時我已斜臥在床上,懶得動,但心裏記著那天我一定要親自去查一下字典。一、二天後記起此事,翻查,這個檜字好端端地列在字典裏,這又不是什麽生冷辟字,怎麽會沒有?不由地擔心女兒的粗心毛糙,似此怎能勝任今後的工作?

    一時興起,索性把嶽廟裏跪著的四個小鐵人中那個一直不知怎麽念的萬俟咼查了一下,萬俟(為姓,音默起)咼(音鍋),這三個冷僻字,讀不出的十有八、九,不知怎麽念,索性不念,說聲自己不知道,誰也不會奇怪。但如果在電視裏,也不應該讀錯的,現在他們連秦檜的檜字都沒有讀準呢。過去還有個典型的例子,電視劇《封神榜》中,演員把當時夏朝的首都朝歌(音招)一律念成“潮”音,好端端的一個電視劇就有了破綻。

    最近到齊雲山旅遊,到安徽的歙縣參觀潛口古民居,車上的遊客很多都把它讀成歙(音喜)縣,不顧已約定成俗的規定,不顧導遊在作介紹時那口口聲聲的歙縣歙縣的“社”音。歙縣的旁邊是黟(音譯)縣,那兒有電視電影裏多次看到的棠越牌坊群,導遊說起,很多人不知黟字怎麽讀,就幹脆把它讀成了黑多縣,想來好笑了。

2006.09.16.
http://yunhuawang.spaces.live.co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