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侄子捷捷來玩,向女兒借了英語中級口譯的書,準備在大學的最後半年對英語和計算機補“充電”。他已和××銀行簽約,落實了工作單位,提起去年半年的求職經曆,很有感歎,說比讀書可累多了,人累,心更累。於是聽捷捷講他的求職記。
大大小小的招聘會是不能錯過的,網上眾多的招聘信息也是必讀比選的,填寫從招聘會上取來的或從網上複印下來的招聘表格就是一門不輕鬆的功課。有些表格複雜繁冗,一份表格多達60幾個問題;有些表格是全英語的,對表格所提問的回答是檢驗被聘者英語功底的試金石。一個人最終隻能落實在一個單位,但取舍是雙向的,誰都無法保證成功,應聘者隻能廣種薄收。
投遞招聘表的同時必附上各人簡曆。簡曆的製作力求簡潔、真實(稍稍的修飾潤色是可以的,但切忌虛假)、突出亮點,據捷捷講,用人單位除了看學生所在的學校和成績外,還看重學生的工作能力和實習經曆。過去常說:書到用時方恨少,現在的捷捷卻體會到“工作、實習應聘時方恨少”了的苦惱,因為他在校期間沒有擔任過學生幹部,沒有拿過獎學金,隻去過一家實習單位。(實習單位需自找門路,哪有這麽好找的?)他的一個同班同學學習成績並不好,至少比他差些,但實習單位去得多,經曆豐富,和應聘的那國際名企有對口的地方,便被錄用。有些聘方還要求學生隨簡曆附上生活照一張,概因有相當一部分人拍報名照時過分地美化自己,拍出的照片已“麵目全非”,和他(她)本人相去甚遠了。
投表之後就等待麵試,終於有了登場的機會,從後台走到了前台。整裝修飾,抖擻精神,去往或近或遠的麵試單位,一路還在揣摩著如何自信地成功地應對麵試官的提問。同學之間就有了行話:麵××,比如明天將去應聘教師的職位,就會說:“哦,我明天要去麵老師了”。難怪他說著說著我怎麽就聽不懂他的話了呢。
終於有了offer,有用人方誠意聘用了,讓你去簽約了,而這時,心裏的鬥爭權衡更為激烈,畢竟關係到自已今後的前途和職業走向。也知道怎樣去考慮自己的求職方向,要選自己熱愛的工作,要看企業的發展前景,要關注企業是否對員工進行培養,要考慮到今後的跳槽是否容易,要弄清上下班的路途是否不太成問題……,光說薪水,就分工資(是否包含四金六金)、隱性工資(指年終獎加班費等)、福利(各種券、卡、實物等),要搞清其中的複雜構成,但有些時可以問的,有些則是不能問的,問了也不會明白告訴你的,得由你自己去猜測去比較去旁證。
捷捷是本地學生,長的一表人材,就讀於複旦大學,本科畢業,所在數學係也算是“百搭”之專業,求職還這麽頗費心力,那麽可見求職之難。故報道說全國每年的大學畢業生當年能順利簽約就職的隻占百分之七十左右的這話是不錯的了。 2006.01.15.
http://yunhuawang.spaces.liv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