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閑人華華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願為閑人
正文

相冊

(2007-01-23 14:10:18) 下一個

家裏有二本老相冊,一本金黃色,一本黑漆色,都是裝飾紙的封麵,黑色開花紙的內芯。一張張黑白的老照片,每張照片的四個角兒都套在照相插角裏固定著。還記得那時由二哥領頭,按著拍攝時間的先後,把大小不等的照片在相冊的版麵上布局,排列成扇形啊,弧形啊,環繞形啊,然後粘上插角,一經固定,就不可能再挪移了。

80年代初,我結婚時,朋友送的相冊已是漂亮的緞子封麵,內芯是由塑料薄膜蓋著的粘膠紙了。掀開薄膜,照片往上一按就成,位置不妥,撕開重來,多方便啊。那時國內已有了彩色膠卷(國外要早很多,我小娘舅女兒們的那些彩色照片是文革前寄來的)。彩色膠卷貴,衝擴費更貴,一個膠卷往往舍不得一次拍完。1983年我們領了結婚證後去北京旅遊,拍了一些彩色的,又拍了一些黑白的,一個完整的北京遊題材的照片,被分別放在兩種相冊內,多別扭,但從經濟上著想,也無奈。

女兒出生後,彩照漸漸普及,但都是擴放成5寸的。專門為她買了成係列的相冊,一個硬紙套裏是五本顏色不同的相冊,每本可插照片48張。從出生到學前,正巧插滿一套。以後又是第二套,第三套……。除了女兒的,我的照片也不算少,還有其它的,相冊已是厚厚一摞。

市麵上的彩擴店是越開越多,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有的店家就用同樣的價格替顧客擴印成6寸的,而且早幾年國外寄來的照片也都是6寸的了,所以我又買了幾本放6寸照片的相冊。那一階段的照片,很亂。比如女兒高二那年跟學校去貴州,膠卷分別在幾個老師那兒,衝擴出來有5寸的,有6寸的,我隻好這本相冊插幾張,那本相冊在插幾張,無法整理在一塊兒。插5寸照片的相冊都還沒用完呢,家家店鋪都改成擴印6寸的照片了,也沒有誰會舍大取小的吧,隻是苦了我這整理的人。

大家都知道,事情還在繼續發展,這不,幾百年曆史的傳統相機終被漸漸淘汰,外出遊玩,越來越多的人手裏擺弄的是數碼相機了。數碼相機的種種便利是明擺著的,拍照時再也無須考慮膠卷的耗費,平時高興時就拿過來卡嚓幾下,更不用說外出旅遊了,見到美景就一頓猛撳。大量的照片都儲存到了電腦裏,隻是揀好的挑幾張出來細細品賞。

今年三月去黃山,共拍了164張照片,精心挑選出30多張衝印出來,每張照片都作了“題詞”,然後插裝成一冊,以後每去一個地方就做一冊,主題明確,倒也合理合意。

從相冊的變化,反射出科技的進步發展,且速度之快,可謂神速。

2005.07.28.

http://yunhuawang.spaces.live.com/?_c11_blogpart_blogpart=blogview&_c=blogpart&partqs=amonth%3d8%26ayear%3d2005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