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華散盡

所有的友情和愛情都從陌生開始,所有的歡笑和痛苦都以沉默結束
正文

中國人,你為什麽不開口

(2007-06-02 13:16:18) 下一個


一日,眾人和
INSEAD的異類院長座談全球性領袖須具備的素質——說他異類,因為他是極少數沒有學術背景而成為知名商學院院長的案例之一。院長同學談起跨文化管理的重要和困難,很誠懇地代表廣大歐美成功人士反思伊們對非西方主流文化——例如亞洲文化——的無知、忽略、和不合作。比如,幾乎所有歐美人商旅到亞洲都會抱怨時差和食物,而他從未聽到亞洲人到歐美和商業夥伴或客戶談論此類生活瑣事;比如,到中國或印度內地去訪問工廠希望談成合作或收購交易的美國人,會自相矛盾地想談成生意的同時不停地苛責當地的生活習俗,不能耐下心來了解和尊重本地文化,以至交易破裂於細微之處;再比如,在社交和談判中,亞洲人多半在語言上不占優勢;而很多歐美人會潛意識地把語言能力對等智力水平,犯下輕“敵”錯誤。

我作為在場幾十個人中唯一的中國人,十分之一的亞洲人之一,自然明白大家多少有點在等待我提供硬幣另一麵的觀點。可是,我說什麽呢?

批評歐美人歧視中國人,對亞洲或中國文化無知?姑且不提在美國或歐洲我並沒有真正感到被歧視(有感到被排外),對比我所知道的很多中國人對印度人和黑人不加掩飾的歧視,也覺得我沒有底氣跳起來指責歐美人歧視亞洲人;更不用提我碰到的眾多對亞洲文化非常感興趣並下功夫去了解的歐美人,人數起碼不少於對中國之外文化真正感興趣並願意花時間精力去了解的中國人。再說,歐美人到亞洲因為不足夠了解當地文化鬧笑話的多了,但國人初到歐美誰又從第一天開始就可以如魚得水?甚至過了三五年十來年,能夠入鄉隨俗的又有多少?說我自己吧,到了歐洲快兩年了,還是不能完全搞懂餐館裏長達兩頁的酒單;平心而論,我能理直氣壯地批評歐美人習慣喝袋裝茶就是不懂茶文化嗎?

批評歐美人有文化優越感從而傲慢?首先開始關注、並且到現在為止關注跨文化衝突的,大部分仍然是歐美人。在中國,更多的爭論在於發揚民族主義精神,振興中國傳統或現代文化,要多大程度的西化;這樣爭論的隱含前提儼然是把東、西方文化,中國和非中國文化對立起來看的。而在歐美,跨文化問題爭論的隱含前提是如何促進不同文化的融合。要說文化優越感和傲慢,中國人骨子裏恐怕更甚。

而且,讓我啞口無言的更是歐美大量的、來自不同職業背景的思想前鋒們這樣深刻反思和自我批評的態度,以及他們的視野和視角全球化的程度。中國人不是沒有反思精神,而是反思的角度和縱橫麵皆有欠推進。每當我聽見歐美的文化精英們不厭其煩地挖掘思想根源、尋找解決方案以促進跨文化了解和減少摩擦,總是擔心中國開始得太慢,會太晚!中國企業在海外拓展,從中海油並購優尼科石油公司未遂,TCL收購湯姆遜敗北,到在非洲投資引起新殖民主義的爭論等等,無一不暴露哪怕是理應以效率和結果為重點的中國的成功企業們,對跨文化操作的生澀和無知。這些已經是相對國際化和前衛的中國企業了!

我真實的對此話題的回應是:什麽時候中國才會也有這樣一批具有全球性視野、能清流獨立地思考和評論、並有能力影響到政策製定的思想先鋒?什麽時候中國人才不會執著敏感於有沒有被歧視,而是反思自己對有色人種甚至同一種族內部弱勢群體的歧視?什麽時候中國人才會承認並抹平脆弱而強大的自尊心帶來的白人情結?什麽時候中國人才會有充足的信心和見識把中國放進全球的背景來思考和權衡一言一行?什麽時候中國的商業領袖們,才會在把企業道德和對社會各方麵利益者的責任當作行動而不是宣傳?
 ……以及,什麽時候,當我說這樣的話,寫這樣的雜感,才不會引來我已經被西化不象中國人了的評語……

我象中國人象得不得了,所以才會在大家的期待中堅持一語不發。我不認為他們能了解我的觀點,不認為這些話適合對他們說,不認為說了對解決問題有何助益,不認為……所有這些不開口的理由,全都中國得不能再中國。最後,我也很無奈地問自己:當習慣於侃侃而談的歐美人開始學習傾聽和學習撬開習慣沉默的亞洲人的嘴時,我們是不是也應該開始學習主動表達意見,學習平衡三思而後言與暢所欲言?

中國人,什麽時候才會開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煙華散盡 回複 悄悄話 評得中肯,謝!
鬧-鬧 回複 悄悄話 好文!中國人的文化根源是中庸之道,不象西方的個性化培養,中國的主流更多的是隨大流,免得被槍打出頭鳥,無論是學校或工作單位,都鮮有提倡明確的表達自己的主張或意圖,看領導的臉色行事,聽大家的意見,即使自己有不同意見也不能隨便說出來,更不敢或不遠承擔責任,小民如此,當官的更是如此,否則暗中使勁的人多了,更甚者丟了烏紗帽和官位也是可能的。

但是隨和與圓滑也使得中國人的適應能力非常強,但通常不具備做管理者和指揮全局的能力。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