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華散盡

所有的友情和愛情都從陌生開始,所有的歡笑和痛苦都以沉默結束
正文

智利行( 6 ) 5 月 2 日:複活節島第二天

(2007-05-06 11:53:09) 下一個


這一晚整整把時鍾睡了一圈十二個小時,晨起神清氣爽。明朗絢爛的豔陽天下,感覺幾乎看得見各種植物在開懷舒展、生長。我依稀記得我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好像是我和我未來的兒子一起旅遊,其樂融融的樣子;但完全沒有兒子他爹的影子 —— 從來沒有做過這樣的夢,忍不住站在院子裏發了會兒呆,想記起來我兒子長什麽樣兒。當然是無果,隻能在心裏嘀咕這個島有點怪:不僅讓我這個從來想走遠走遠再走遠的人第一次有想停步的意願,還讓我夢見八字連一撇都沒有的兒子 …… 無語中 ……

我和美麗騎上租來的自行車,開始一共 60 公裏的環島遊(實際上隻是環東半部島,西半部沒有開放)。路遇其他自助遊的,都是男生,都騎摩托!少有人騎自行車環島自有道理:島路不是上坡就是下坡,騎起來費力;還有不少路段是坎坷不平的土路,顛簸得厲害。我們既然上了路當然隻能堅持下去。一路旅遊車上的遊人和摩托車上的男生們都投我們以不解但敬佩的目光 …… 繼續無語中 ……



騎車自然也有好處。最妙的是每到有趣的地方一定沒有一堆的人前後左右。相反,大多數時候極目四望除了山和海就是野馬野牛,完全不像在旅遊區裏。騎車還可以隨時停下來拜訪被遺忘在海岸線邊的零星孤獨鬼們。複活節島的有名石像大多是成群很有規模地出現,落了單的人頭於是顯得分外神秘。有時看著看著會覺得他們是有思想意識的 …… 誰知道呢。



一路的景色美得非常經典:經典的大海的樣子,經典的原野牧場的樣子。特別是山坡草地,經典得如同 Windows 係統的藍天白雲綠野牆紙的現實版。海浪一波接一波地湧動,周而複始地合著自然的節奏拍打礁石,濺起雪白跳躍的浪花。海水從遠處推進便是深藍、靛青、瑩綠、玉白 …… 無數層次的冷色堆疊交錯,隱約透明的同時質感厚重。

最應景的活動當然應在水中而不是陸地上,我們也確有幾次就要扔了自行車撲進那看一看都覺清涼的海中 ­­—— 烈日當空,坐在草地上不動都熱得冒汗啊。騎在車上,我看著長袖蓋不到的手腕一點點地被染成粉紅淺紅橘紅紫紅,琢磨是不是可以用這個來推算時間和報告陽光強烈指數 …… 會曬壞麽,顧不上啦,拚命騎上坡,盡情聽浪看海吧 …… 會曬黑麽,哼哼,昨天那個人形巧克力好像也很帥的 ……

奮力蹬車上坡時,總想起中學時的暑假,一個個酷熱的下午長得好象永遠也不會結束;很多次,我一個人漫無目的地騎車出城,火城重慶盛夏的陽光照得路上的瀝青都半融化了,自行車騎上去感覺粘粘地 …… 也是這樣沒完沒了的爬坡爬坡 …… 熟悉的感覺穿越時空把從前和現在的我連接起來;頭昏眼花口幹舌燥之中,我不僅恍惚回到那時夏日裏騎車遊逛的物理狀態,更重新體驗到那時心無旁騖地期待更新鮮的明天更遙遠的將來的心理狀態。



騎車四個小時之後到達小島北端的阿納凱,看見居住環境最優美的一組石像。這裏的白沙海灘和大片棕櫚樹林使之成為島上最象旅遊點的地方,遊人當然也最多。全島最高點也在這裏,從山頂上可遠眺島上大小火山。我們用了簡單的午餐,在沙灘上曬著太陽小睡 —— 這一懶下來可就再也不想動了。在美麗的堅持和我的順水推舟下,我們搭出租車回了鎮上。

此時唯一還可做的活動是乘小船到海中停泊的智利海軍 “ 埃斯梅拉達 ” 號 (Esmeralda) 訓練艦上去參觀。其實也已經太晚,我們倆作為最後兩個遊客單獨上了軍艦。七、八十年代近二十年 軍事獨裁 給智利留下相當壯觀的軍隊……和英俊的老少軍官…… 埃斯梅拉達號上的海軍一律穿著雪白的軍服(真難為他們能把白衣白帽保持得那麽幹淨!)一律長得帥得不象話。陪同的年輕軍官有堪與南太平洋的陽光媲美的純淨笑容,讓我回到岸上之後遙望暮色中的埃斯梅拉達號時仍感覺普照在明亮陽光中。


到和昨天同樣的地方又看了一次日落。碰到昨天教我馴馬的人形巧克力扛著衝浪板,隔著街道衝我叫喚:嗨嗨,你的馬呢?然後大笑。


晚上很無聊地去網吧工作了兩個小時……

後記:

我在複活節島上的洗衣單經曆大概就是這樣了。但是有很多特別的感受,無法言表。我想我會再回這個地方來,不是智利,是複活節島。無關考古或傳說,隻是喜歡。

回家後補做了一點功課,以下摘錄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發布的複活節島簡介。

複活節島是南太平洋中的一個孤島。三角形的島嶼並不大,總麵積不到 120 平方公裏。島上的最高點拉諾—阿洛依火山海拔隻有 511 米,比波利尼西亞諸島的許多山峰都低。複活節島是一個火山島,它處在“太平洋火圈”上,即太平洋海底火山地震帶上,是由三座海底火山噴發而形成的一個火山島,整個島嶼至今還被火山熔岩和火山灰覆蓋著。至今,複活節島還在發生著驚人的變故。一些完全可以信賴的船長也不斷報告說,他們在這一帶的海域裏發現了新的土地,但這些土地後來卻不見了。

西元 1722 年,荷蘭總督羅伯芬(一說探險家洛加文)在複活節當天經過此處,將島名取為“ Easter Island ”,少數譯名為“複活節島”,多數譯為複活島。當地島民則自稱“赫布亞”,意為“世界之臍”,或稱“拉帕努依”( Rapa Nui ),為“石像的故鄉”之意。人口約 2000 人,語言以西班牙語為主,也有少數人使用葡萄牙語,信天主教,氣候受東太平洋海風的影響,氣溫平均在 16-23 度之間,夜晚時溫度驟降,整體氣候熱而不燥。自然景觀主要是火山活動後形成的地表景觀,多為休火山,僅有一個小湖泊。經濟活動以觀光業為主,次為畜牧業(羊皮、羊毛為主)、石雕、木雕。 觀光活動以探訪沿海地區的千年石像及火山形成的奇岩異石為主。最佳旅遊季節: 4 、 5 月及 8-12 月。

島上有無數的巨人石像莫阿伊。建造如此多巨人石像的那個神秘民族拉帕努伊人後來到哪裏去了呢?科學家從島上老人那裏收集到大量根據假設而來的傳說和故事。其中一個假設:拉帕努伊人是在不間斷建造莫阿伊,耗盡了島上自然資源而死絕的。

當然,不能說這個問題隻有惟一的正確答案。另一種說法認為,在一些老地圖上複活節島周圍還有其他一些島嶼,口頭傳說中都說這些島嶼是慢慢沉到水底下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GuGuBoston 回複 悄悄話 I will be there soon. You made it to special to skip, must go. Haven't decided traveling by myself or with PP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