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解的黃石公三略
(2007-05-20 06:16:45)
下一個
古文太難了,摳了摳字典(康熙字典,新華字典,成語字典),把我自己理解的黃石公三略奉獻給大家,他家討論討論,補充補充,發揮兵壇的集體智慧。好好理解老祖宗給我們的珍寶。許多是我個人的理解,不免有錯,歡迎批評,嗬嗬!(這不是Lynette的笑,她的笑,是在她撒謊的時候發出的,俺這可是實實在在的傻笑,等著高人指點呢。)
上略
人才的人心向背決定天下的局勢,凡是喘氣兒的,皆有建功立業的心思。
軍讖 說了 柔能克剛,弱能製強 懷柔 表示你的修養,強硬 表示你的殺氣。楚楚可憐引起別人的包養之心(保護欲),氣勢洶洶的人往往引來抱怨。這四種道具都有其各自的用處,都要掌握,相機行事。不暴露動機於細枝末節處,別人就搞不清楚你的動向;天地神明,都是實事求是,改變策略的。這個世界變化是不確定的,要根據敵人的動向來調整自己的政策;敵不動,我不動,敵動我隨(其實也可以是機緣不動,我靜守,機緣一變,我跟進,與時俱進)這樣才能策劃機關,無窮無盡,可以為天立威,保四海,評定各個外族。這樣的謀略家,(因勢利導,不著痕跡的那種)可以成為皇帝的師傅。所以說,人性都想逞強,很少有人能夠靜觀變化的微妙的;如果你有定力觀察微妙變化,你就能夠至少保住你的基本利益。大徹大悟的人往往就是如此,相機而動。他的權謀、事業,舒展開來,四海都受影響;收縮起來,不過盈盈一握;居住不拘泥於屋宅,防禦不拘泥於要塞,胸中才華,才是讓敵國害怕的東東。軍讖 又說了,能懷柔又能強硬,一個國家就能光大;該示弱就示弱,該發威就發威,一個國家才能彰顯他的意誌;一味懷柔,一味示弱,這個國家肯定被人欺負,受到損害;但是一味強硬,一味發彪,這個國家肯定滅亡。
治理國家的原理,就是依靠人才和百姓。對人才要像對待自己的性命器官一樣,相信他,對待老百姓要像對待自己的手足一樣,善加使用,知疼知熱,才能達到計劃周全。當這個國家最求某個目標的時候,就能協調前進,碰到困難,就能協調解決,好比是健康人體的各個肢體器官,相互照應,自然而然好比是條件反射。巧妙到沒有漏洞。軍事國事的關鍵,在於體察民眾的感受,分別予以處理。處境危險的,應該排除危險,心中恐懼的應該鼓勵他,讓他開心,有反叛之心的,應該讓他回心轉意(在可以拯救的基礎上),有怨憤的應該查出原因,求得他的諒解,對於上訪的應該仔細核查,弄清原委,受到壓迫的,應該還他自尊,對於地方惡霸,應該抑製他,對於和你已經勢不兩立的,殺無赦,對於貪圖財貨的,給他展示一個美好的未來,對於貪圖享樂的,根據他的喜好來驅使他做事,對於恐慌的人應該讓他回避,對於善於出謀劃策的人,要親近他,對於喜歡搬弄是非,挑撥離間的,不能讓他得逞,反複無常的,廢棄不用,待人傲慢的,要讓他受點挫折,驕傲自滿的,要讓他吃點苦頭,對你有效力之心的,要招攬他,懾服你的,要保持他們這種心理,已經歸降的,解散之後放過他們,拿下要塞,戰略據點,應該堅守,取得咽喉要道,應該設立關卡,不讓他人通過,獲得稀有資源,要囤積居奇,獲得城市,土地,應該分割、封賞,獲得一般財物,散給需要的人。把軍事衛星放到天上,敵人國內的軍事調動情報要時時觀察,敵軍有戰略逼近的動向,就必須做好軍備,敵人有擴張軍備的,國力上升的趨勢,要遏製它,削弱它,敵軍逃跑,要乘勝追擊,敵軍來犯,要以逸待勞,敵軍暴虐,我們的軍隊應該注意群眾政策,敵軍行事違背正義,我們就應該打起正義的大旗,敵軍相互團結,我們就要離間他們,讓敵軍通常得意的軍事行動不能達成目的,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製造假情報,讓他們做出錯誤的決定,用盡各種手段,給他們下絆子,下套子,讓他們處處草木皆兵。得到了,卻不占為己有,而是樹立當地(親我)政權,保有這個地方的資源而不用我軍來防守,我軍拔下城池而不久留,立當地統治者而不自取。勞師動眾的事情我軍來做,而結果卻由當地的有能力的人來管理,如何知道其中的利益?(美國人好像讀懂了黃石公略)他是我的諸侯,我方則為天子,讓當地人自己出錢出力出人守住疆土。(我軍常備克製的威懾力量)(代理人)
世間人都知道祭祀自己的祖先,但是很少有人能夠尊敬在下位者的。尊崇祭祀祖先,那是屬於親情,而能夠尊敬下位者的,才是君主。什麽尊敬在下位者呢?重視農業,不幹擾農時;低稅率,藏富於民;不搞勞民傷財的大型工程,那麽國家富有,百姓喜樂,然後選擇優秀的人才(士)充任各種管理事務。而優秀的人才,就是英雄。所以說,搜羅敵國的英雄,歸為己用,就是讓敵國智窮力竭的好辦法。(美國人又是這麽做的)一個國家好比是一棵大樹,優秀的人才,是枝幹,老百姓是根莖,收羅了敵國的人才,使他們的老百姓都覺得在你這裏有奔頭,那麽你的天下政治,就能亨通而不會招來抱怨了。
在軍事方麵,關鍵在於崇尚禮敬和高額的俸祿。禮敬則智士來投奔,高薪則義士願意為你犧牲(不一定要生命,精力,技藝都可)。所以說如果你給人才發工資不肉疼,又能及時賞賜有功的人,那麽在下位者,與你同心,而敵國就被削弱了。用人的原理,在於通過爵位來使他得到尊貴,通過財富使他得到供養,這樣,人才就會不請自來,禮貌接待他,用仁義鼓勵他,那人才也就為你賣命了。
作為將帥的,必須和士兵同甘共苦,才能夠戰勝敵人。所以有的部隊能夠總打勝仗,敵人也有能夠保全自己的原因。過去,好的將軍對待士兵是這樣的,他得到一壺酒,於是把它投進河裏,然後和士兵一起趴在河邊喝水,分享酒味(好多人瞧著屁股,好性感)。一壺酒,不可能讓整條河都沾上酒味,但是三軍將士感動的願意為他去死,因為自己也有了一嚐甘醴的機會。軍讖(這本書看來是當時在軍事天地發表的主要刊物,黃石公經常引用,治學態度還是很嚴謹的)又說了,“士兵的水井沒有挖通之前,將官不能說渴;士兵的帳篷沒有搭好之前,將官不能說累,士兵的鍋灶沒有開飯之前,將官不能說餓,冬天不得穿異於士兵的皮裘,夏天不能打扇子,下雨不能撐傘。”這就是身為將官應當恪守的禮節。和士兵同安危,對於士兵隻能團結,不能分化,不能過度疲勞士兵,使其產生厭煩情緒。因為感情就是要通過不斷培養積累起來,而謀略就是要通過團結才能實現。因此,將官不知疲倦地培養於士兵的感情,就可以以一己之身,博得萬眾的衷心。
軍讖 又說了:“將官的威嚴,是通過號令來確立的;而戰鬥的勝利,則是通過軍隊的管理來達成的;士兵之所以鬥誌高昂,是因為願意為將官效命。” 所以將官不能隨意收回成命,賞罰必須分明;如天之高遠,清明,如地之博大,厚德,才可以驅使別人;士兵願意為你賣命,你才能出境作戰。
指揮軍隊,保持軍威,把握戰爭的主動,靠的是將官,而殲滅敵人,實際作戰,靠的則是兵眾。所以沒有紀律的將官不能統軍,持軍,不團結的隊伍,不能拉出去參戰。攻打要塞絕對拔不下來,計劃拿下哪個稅收轄區也搞不定;兩件事情沒有一件達成的,那麽軍隊就會疲憊渙散,那麽將官會被孤立,士兵則會分化,這樣的部隊,守城城丟,進攻就會敗北。這就是兵法上的老兵(強弩之末的兵)。兵老了,將官就沒有威信,沒有威信,使並就不會畏懼軍法,部隊內部的建製就會不穩定,出現逃兵,被敵軍乘機進攻,那麽這支軍隊也就等於沒了。
軍讖 說了:“好的將官管理軍隊,能夠推心置腹,以己度人,注意把好處大家分享,這樣的治理,軍隊的士氣每天都是一個全新的麵貌,打起仗來,行動神速,勢如破竹。”這樣的隊伍,可以遠觀,但沒人敢於對抗,隻能表示尊敬,但是沒人能戰勝它。將官身先士卒,他的部隊就可以稱雄天下。
軍讖 名言:“軍隊以賞賜為其表,以責罰為其裏。”賞罰分明,那麽將官的威望才能得到認同;有了得力的將官,士兵才會服從;任用的職官賢明,那麽敵國就會震恐。
軍讖 名言:“賢明的人所到之處,無往不勝” 所以人才應該尊重而不是傲慢,將官應該是其心生喜悅,而不是隱憂重重;謀略應該深遠而不是老是猜疑不定。否則,人才傲慢,那麽他的群眾基礎就不牢固,將官憂慮重重,那麽當政的內外相互無法達成信任;謀略上遊疑不定,就會讓敵國更加強大。從此,戰事隻會引起內亂。將官是國家的命脈,將官能克敵製勝,那麽國家才會安定。
軍讖 名言:“將官能夠清正、廉潔;能待人平和,又能整肅風紀;能夠聽取批評,又能解決糾紛;能選舉賢能,又能集思廣益;能夠了解各地的風俗,又有豐富的地理知識;能在危險困難時作表率,能夠掌控軍中權力的職責分配。”所以說,具有仁厚賢明的智慧,洞察秋毫的縝密思維,平頭百姓的言論,朝廷重臣的議論,曆史上興亡故事,都是為將者應該學習的。為將者,要能思賢若渴,那麽就會得到良謀。如果他拒絕接受諫言,那麽英雄就會離去;對於良謀不采納,謀士就會背叛;不分善惡,則功臣心灰意懶;專權,則下麵的人都會把責任歸結到你身上;攬功,則部下不會有建立新功的動機;相信讒言,則部隊人心不齊;貪財,就不能管治部下部作奸犯科;貪色,士兵也會淫亂。上述缺點,為將的有其一,則難以服眾,有其二,則軍紀不明;有其三,那就總吃敗仗;有其四,則禍及本國。
軍讖 名言:“將官謀略以隱秘為佳,部隊以團結為上,進攻以神速為優。” 謀略縝密而不泄漏,那麽就能防止反製手段和破壞;部隊團結,那麽軍隊就會堅定不移地實現將官意圖;進攻神速,則能攻其不備。軍隊具備這三者,敵軍對我無計可施。將官謀略泄漏,那麽軍隊就失去了氣勢和先機;不團結,使得外人能夠了解你的內部情況,則不能防備各種禍端;財貨進入營帳,各種作奸犯科的事情都會發生。將有這三個缺點,部隊必敗。
將官不善於思考,那麽沒有用武之地的謀士就會離去;將官沒有勇氣,那麽部下職官和兵種,就會恐懼;將盲動,軍隊就失去了威望;將遷怒於人,那麽整個部隊都會惶惶不安。軍讖 名言:“思考謀略、勇氣是將官必須重視的自身素質;軍隊的行動和將官的憤怒,是將官必須善於運用的工具。” 這四點是衡量將官的標準。
軍讖 名言:“軍隊沒有資財,不能吸引有識之士;軍隊不行封賞,有識之士不會投奔。” 軍讖 名言 :“香餌之下,必有懸魚,重賞之下,必有死夫。” 所以禮敬,讓有識之士向往,封賞,讓有識之士效命。招攬向往著,表彰建立功勳的人,那麽求取功名的人自己就會找上門來。所以,那些先禮敬,後又反悔者,留不住人才;封賞之後又反悔者,人才就不會全力辦事;禮敬,封賞毫不懈怠,那麽有識之士就會爭先恐後地為你效力。
軍讖 名言:“準備戰事的國家,首先要在本國積累恩德;務必要先善待自己的國民。”內以少勝多,靠的是恩義。以弱勝強,靠的是民眾。所以良將養士,要像對待自己一樣對待士;這樣才能使三軍團結如一人,保證其不敗的地位。
軍讖 名言:“用兵的關鍵,在預先觀察敵情:了解其倉庫存糧,(今天為軍事物資存量)估計其國力支撐戰爭的長短,估算他的強弱,了解其氣候、天氣,地形地貌,政治狀態,尋找突破口。”如果一個國家沒有受到外國侵略而奔命於各種民用物資的轉運,說明國庫空虛了;老百姓營養不良,貧困的征兆。大麵積缺糧,老百姓麵有饑色;有柴草卻做不成飯,軍隊有上頓沒下頓。一個國家(注意當時中國是諸侯分封製,一個國很可能就是一座城)要到一百裏以外的地方運糧食,說明他在已經一年沒有收割到糧食,從二百裏以外的地方運糧,說明已經兩年沒有收割到糧食了,三百裏以外運糧,說明三年來糧食都沒有收成了。(這個今天要活用)這說明國家空虛了,老百姓貧窮了,國內矛盾激化無疑了。這個時候,外敵入侵,內部矛盾重重,盜賊四起(實在不行咱們支持盜賊四起),這決定了這個國家必定崩潰。
軍讖 名言:“在上位者暴虐,那麽在下的民眾就會惶急相互傾軋;橫征暴斂,刑罰沒有節製,老百姓相互戕害算計,這個國家已經亡國了。”
軍讖 :“表麵廉潔,實際上貪汙腐敗,騙取名譽;侵吞國家財產,來顯示個人恩惠,是上級和下屬昏庸;裝出道貌岸然的樣子,獲得高官;這是盜賊興起的起因。”
軍讖:“文官勾結,隻推舉自己親近的人;招攬舉薦奸猾不正直之徒,壓製仁厚賢良的人才,忘記公益,建立私黨,對於同事互相取笑詆毀;這是內亂的根源。”
軍讖:“實力強大的宗族嘯聚,沒有職務而妄自尊大,樹立自己的威望,震懾其他宗族,相互勾結,到處顯示自己的恩惠,僭奪有司的職權;欺侮老百姓,為霸一方,民怨沸騰,為臣子的卻閉口不言,不上報,這是內亂的根本。”
軍讖:“世代為奸,侵犯當政者的權力和威望,規則要根據他的喜好變更,胡亂解釋法律條文,給其國君造成危境,這是國家的奸賊。”
軍讖:“公務員多,老百姓少,尊卑不分,強弱相互傾軋,沒有了控製的法度,牽連到有德的君子,國家將會承受損失。”
軍讖:“知道善而不能舉薦任用,直到惡而不能革職屏退;賢明的人會退隱,宵小之徒會得誌,出現反向選擇,國家會深受其害。”
軍讖:“某個家族諸侯士大夫日益強大,朋比為奸,形成勢力,以下犯上,並且不斷強大,在上位者卻不忍心廢黜,國家會因此衰落。”
軍讖:“佞臣當權,整個軍隊爭執不休;隻知道自己擺威風,搞儀仗,行動總是違背軍隊基層的意見;職官沒有升降,相互苟且包庇;專權獨斷,包攬功勳;對於道德清明的,誹謗詆毀;對於平庸的,卻粉飾推崇;沒有善惡標準,以同自己同好惡為標準;拖延公務,不傳達和執行命令;捏造政績,違背社會風俗,踐踏社會規則;君主任用佞臣,必定遭起禍殃。”
軍讖:“奸雄相互勾結推崇,使得君主閉目塞聽,偏聽偏信;極盡詆毀和阿諛的能事,是君主喪失個人判斷能力;每個人都吹捧自己的嫡係,讓君主失去了忠信的幹部。”
所以軍主要注意不同意見和非常的言論,以看清楚各種事端的萌芽,君主聘任儒者和賢明的人,奸雄就會遠遁;君主任用老成的人,按照程序提拔上來的人,萬事也就有了頭緒;君主在出生卑微的人中選拔人才,聽取意見,那麽人才就不會匱乏,功業就會被後人傳頌;不失人心,德能自然圓滿。
中略
過去三皇不用吱聲,就能德化四海,所以天下人沒有辦法評定那個人的功業。五帝,體會天地的至理,也立言,也施號令,天下也太平;群臣相互謙讓,不居功,四海德化,百姓也不知道怎麽回事。所以臣子不需要禮敬封賞,就各司其職了;有了功業,能夠做到有利無害。王,通過道來管理人,使人心服,設立規矩來防備道的衰落,四海之內出現大同的局麵,王的職位不廢除。國家有常備軍,但是沒有戰爭隱患。君主不懷疑臣子,臣下也不猜疑君主,國家安定,君主輕安,臣下根據義的規則進退,也能做到有利無害。霸, 通過權謀來控製人才,通過信用來交結人才,通過封賞來役使人才;信用衰退,人才就會疏遠他,封賞不足,人才就跟他打馬虎眼。
軍勢(另一本當時的軍事名著):“行軍打仗,要讓將官自己相機定奪;如果事事都要君主來定,那麽很難完成事功。”
軍勢:“智、勇、貪、愚者四種人性都能發揮其作用:智者很樂於建功立業,勇者喜歡實現他的誌願,貪者會趨利避害,愚者悍不畏死;根據其主導性格來任用他們,這是軍隊的微妙之處?。”
軍勢:“不要讓辨士描述敵軍的長處,這樣更能迷惑自己的隊伍;不要讓仁厚的人來掌管財政,因為他容易多給而受製於下屬。”
軍勢:“禁止巫祝,不準為軍官或者策士卜問軍隊的吉凶禍福。”
軍勢:“對於義士不能通過財貨來役使他。所以,義者,不會為不仁者賣命;智者不會為昏庸者出謀劃策。”
做君主的不能無德,無德沉下會背叛;不能無威,無威會失去權柄。臣下,不可以無德,無德就不能相佐君主。不能無威,無威則國家孱弱,威過則招來禍事。
所以聖王禦世,觀察盛衰,權衡得失,然後確定製度;所以說諸侯有兩支軍隊,大諸侯(方伯)有三支軍隊,天子有六支常備軍。世亂,叛逆滋生;王的恩澤用盡,隻能與諸侯相互盟誓,共同誅伐。團結起來共同對敵,相互之間不發生衝突,招攬英雄人心,與百姓同好惡,然後再施加權變。所以沒有計策,不能排解疑惑;沒有詭變出奇,不能破除奸賊,平息盜寇;沒有陰謀,不能成功。
聖人象法於天理,賢者取法於地,智者師從曆史。所以三略是為衰落的時代而作的,上略用來設立禮儀和賞罰製度,辨別奸雄,著眼於成敗;“中略”分析德行,審視全變;“下略”陳述道德,體察安危,明確奸猾和賢能的過失。所以,作為君主,深刻理解了“上略”,就能任用賢人,克敵製勝;深刻理解“中略”就能通過控製將官來控製軍隊;深刻理解“下略”,則能明白興盛和衰敗的根源,審度治國的方略。
人臣深刻理解中略,就能建立功業保全自身。(所謂飛鳥盡,良弓藏,敵國滅,謀臣亡。這裏亡不一定是喪命的意思,而是威望和權勢被褫奪的意思。著者應該寫在括號裏的部分)受封於朝堂之上,位極人臣,以表彰其功勳。好的封地,使他富有,美女奢侈品,快慰他的心。人眾一旦團結起來了,不能突然分解。威權一旦給予了,也不能突然褫奪。軍隊回朝和解散,是決定存亡的台階。所以通過官職來削弱它,通過授予封地來褫奪軍權,是霸者的謀略。所以霸者的行為,得到的評論各不相同。保存社稷,羅致英雄,是“中略”的威力所在;所以世主要注意保密。
下略
誰能匡扶天下的危難,就能據有天下於平安之時;能消除天下的憂慮的,也能享受天下的快樂;能救天下的災害的,也能獲得天下的福田;所以福澤及於百姓的,賢人會為你效命;福澤及於昆蟲,(都有了環境意識了)聖人就會為你出力。賢人歸附你,國家強盛,聖人歸附你,天下眾生都能和諧共處。通過德行才能求得賢人,通過至道的體悟,才能引來聖人。賢人離開,則國家式微,聖人離開,國家會變得無序。式微是危險的緣由,無序是亡國的征兆。
賢人的政治,通過控製人的行為;聖人的政治,通過心性的教化。通過行為管製,可是取得好的開端,化育心性則可以確保長治久安。行為管製的方式是禮儀法度,心性化育的方式是通過樂,這裏的樂不是金石絲竹的音樂,而是讓人能享家庭天倫之樂,能享宗族之樂,能享事業之樂,能享所居都邑之樂,能享政令之樂,能享道德之樂。達到這種成就之後,君主才開始做音樂來節製它,使其不失和諧。所以有德的君主,通過音樂來愉悅別人,無德的君主,通過音樂來取悅自己。樂人的,能夠綿長久遠,樂己的,不久就會亡國。
不顧當前的實際情況,做些實事,而是好高騖遠,會勞而無功;放棄不切實際的遠大目標,從當前實際情況入手的,安逸而能長久。安逸的政治容易出忠臣,擾民的政治,民間積怨大。所以說,一味開疆擴圖的,內政昏聵;專心廣布德政的,國家強盛。能守成自己已有的,安定,貪圖別人所有的為賊。賊滅的政治,貽害後世;做作不合禮儀的製度,雖然取得了暫時成功,最終還是免不了失敗的命運。
己身不正,而去教育別人的稱謂逆教;己身正,再去教育別人的,稱為順教。逆教隻會導致叛亂,(聯想當前的腐敗問題)順教則是政治倡明的根本。
道德仁義禮這五個字是五位一體的。道是人的行為所應該遵循的,德是增加人的福慧的,仁是讓人相互得以親近,不相傷害的;義是讓人知道什麽是應該追求的,什麽不是;禮是讓人知道如何得體待人處事的;這五個字一個都不能少。所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屬於禮規範的範疇;聲討賊寇,報仇雪恨,是義所激發的;惻隱之心,同體之悲,是仁所啟發的;自己增加福慧的同時,別人也能受益,這就是德所追求的;讓每人人都能心安理得,各得其所,這是道化育的結果。
出於君主之口,下達於臣子,就是我們所稱的命令;寫在竹帛之上的,叫做法令;命令得以執行,稱為政。如果命令傳達不通,那麽法令也就得不到遵守;法令得不到遵守,那麽政治也就不公正了,政治不公正,天道就不通了,邪妄的臣子就會得勢,君主也就處境危險了。
要想賢明的人匡扶你,你需要做很大的努力,走很長的路(比喻);但是宵小之輩,則無孔不入,你根本無須費力,他們就不請自來了。所以說,聖明的君主您願舍近求遠,放棄眼前利益,著眼於長遠利益,所以能夠做到功德圓滿,成為時代被推崇的人,而其臣下也個個殫精竭慮,為他效命。
當你廢黜一個賢人,廢除一項善舉,那麽其他的賢人都會望而卻步,其他的善舉也不能得到正確的發展;賞賜一個惡人,褒獎一件惡事,那麽所有的惡人,醜惡的事情都會得到鼓勵,不斷甚囂塵上。好人好事得到愛護,壞人壞事得到懲治,那麽國家就會安定,而各種正麵的美好的事業都會蓬勃發展。
老百姓對國家缺乏信任,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維持安定的;老百姓對於是非曲直無所適從的,則不會出現遵紀守法的國民。隻有先培養老百姓對國家的信心,對於是非曲直有著堅定的信念,這樣的國家才會安定。
一條法令不被遵守,那麽所有的法令都會失去效力;一件惡事得以實施,則所有的惡事都會接踵而來。所以對於順民廣施恩惠,對於凶民顯示憤怒,那麽法令就會得以暢通貫徹,而民間沒有怨言。通過民眾之間的相互積怨來達到分而治之,這是違背天理的,通過民間的相互仇恨來從中漁利的政治,最終會玩火自焚。治理老百姓講的是公平,讓老百姓心氣平和,心氣平和了,政治才能清明,老百姓各得其所,天下也就太平了。
如果不尊重上級,不尊重有德之人,不尊重長者的人反而獲得尊重,貪婪心裏陰暗的人反而能夠致富,即使是三皇五帝來了,商湯周文王來了,他也沒轍。如果犯上違法亂紀的人得到誅殺(懲罰就好了),貪婪心裏陰暗的人被管教,那麽自然就能教化民眾,各種醜惡的社會現象也就逐漸消散了。清廉高尚的人才,不可以通過官爵和俸祿利誘他們為政府效力;高風亮節義薄雲天的人才,不能通過威逼刑罰來脅迫他們為政府效力。所以生命的君主要招攬賢良的人才,必須了解人才的脾性,對症下藥,用正確的方法來吸引他們。對於廉潔高尚的人才,要注意你自己的修身養性,以及對對方的尊重;對於有節操、忠義的人,君主自己要注意行止合乎天道。達到上麵的要求,你才能獲得真正的人才,才可能讓你的聖名,萬古流芳。
大徹大悟的有獨立人格的君子,他們明白興旺的根源,知道成敗的原因,會觀察治世與亂世相互轉化的關鍵和時機,也知道其職位去留的時間。雖然他們處於困境,他們不會在必亡的國家任職;雖然他們家徒四壁,他們不會領取亂邦的俸祿。隱姓埋名,行止依從天道的人,一旦時機來了,他們才會行動,憑自己的才華位極人臣;時勢合於其道德的,他們就會建立前無古人的功績。所以其修行高深,而聲名也播於後世。
聖明的王者使用武力,並不是他們喜歡動武,而是為了懲誅暴虐的統治者,聲討亂國之君和亂國之臣。以正義之師誅滅不義之人,好比是決長江、黃河之水來滅炊饌之火,在萬丈深淵推搖搖欲墜之人,取得勝利是必然的。所以寧願享受輕鬆恬淡的生活而不願意進取官爵的人,是看重武力對於人命和萬物的傷害。武力是不祥的工具,是天道所厭惡的,萬不得已才用它,這就是天道了。人在道中生存如同魚在水中生存一樣,(這個好比是現代核武器、生化武器戰爭對於人類和環境的破環,使得最終人類也將滅絕一樣,現在大家生活在道中,不覺得,等氧氣沒了,到處核輻射,生化武器導致的疾病來了,人也就嗝屁著涼,去地獄報到了)有了水,魚就能活,沒了水,魚就會死。所以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常常懷著敬畏的心理,不敢違反天道生活。豪強、俊傑之流,喜歡掌握權柄,他們在國家供職的話,國家的威望反而會削弱(如布什等鷹派之流,把美國在世界上的民主自由國家形象,搞得惡臭無比,前蘇聯在亞洲到處推行沙文主義,結果東歐離心,最終崩潰;德國在俾斯麥之後,不聽俾斯麥的忠告,走上軍國之路,日本在軍國主義的掌握下,侵略亞洲鄰國都把他們自己削弱了),如果這些豪強俊傑掌握的國家的生殺大權,那麽國家的國力就會枯竭;讓豪強俊傑之流(軍國主義分子)受挫,國祚才能綿長。君主自己掌握生殺權利,國家才能安定;各行各業的老百姓都要費盡心思去謀生的話,國家就沒有了足夠的積蓄,各行各業的老百姓都能夠生活富足,國家才可能安定繁榮。
接納賢臣,邪臣就會被排斥,接納邪臣,那麽賢臣就會被害死。這一個接納,一個排斥如果失去了合理的方法,舉措失當,災難和內亂會幾世不絕。
大臣猜疑君主,則各種奸猾之人都會集聚在一起;臣子的威望比君主還高,就會出現混亂;君主和臣子的地位顛倒,那麽就失去了應有的尊卑秩序。
傷害賢明的人,禍殃會傳及三代;杜絕賢人的,自己會身受其害;嫉妒賢人的,自己的名聲就會不保。推薦,接納賢人的,會造福子孫。所以體悟天道的君子,都會積極舉薦賢人,而他們自己的美名也同樣得到了彰顯。
為了一人私利而傷害成百他人的利益,老百姓就會離開這個城市;為了一人私利傷害上萬他人的利益,國人就會想著逃散(上海的老百姓估計都想出國)。放棄一人私利,以利益上百他人(老百姓),就會被人向往;放棄一人私利而利益上萬他人(老百姓),政治就不會潰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