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9)
2007 (61)
2008 (69)
2009 (98)
2010 (87)
2012 (121)
2013 (49)
2014 (89)
2015 (75)
2016 (54)
2018 (169)
2019 (134)
2020 (257)
2021 (186)
2022 (363)
2023 (456)
2024 (457)
2025 (18)
寫這篇我想也許很多人都會罵我政治不正確,或者歧視,但是我想這是我的自留地,寫下來保留一下吧。
我有一個助理護士幾個月前定了從洛杉磯出發的公主號。前幾個星期我就開始提醒她應該考慮取消,她一直猶豫不決,怕經濟損失。後來公主號有一個船在舊金山港口外被發現感染,我再次督促她是不是應該和cruise公司打交道要求取消。她拖了很久終於打電話,然後第二天跟我說,cruise說除非她有旅遊史或者症狀,否則不能隨便退款。我覺得很荒唐,因為加州已經開始社區感染,有沒有旅遊史已經無關緊要了,有沒有症狀對於一個潛伏期至少兩個星期的傳染病來說,也根本無所謂。cruise就是不想退錢,而總有這些不舍得錢的遊客願意冒險。
我隻能對她說,你和你先生都60以上了,身體也不是最好,要想想這個錢到底值得不值得,如果你生病住院,或者被隔離兩周,那些損失不是更大麽?但是她不願意聽我的。就這樣一直僵持著。每次我看到那些cruise的壞消息,想到那個和我朝夕相處的助理護士竟然還要去冒險,心裏就很焦慮。
我和醫院的管理人員討論,有沒有法律依據限製她去cruise,或者強迫她回來以後自行隔離,領導為難地說,他們明文規定醫生不能參加任何大型醫學會議,但是對助理護士這些私人旅行,無法幹涉,也無法強迫他們回來隔離。
第二個星期,她的行程將近,我終於忍不住問她,這次旅行到底多少錢?她說他們夫妻兩人一共一千。她大概看到我的表情,訕訕地說,我知道這也許不是很多錢,但是對我來說是很多錢了,我也許再也存不了這麽多錢了,這次取消不退錢,也許這輩子我再也不能去cruise了。
我什麽也沒說,默默走開了。到了這地步,說什麽還有什麽用。我知道她說這話時候,自己心裏也不好受。
那天晚上,我在考慮,要不要我給她一千塊錢,讓她不要去,但是這樣的舉動,可能也會造成誤解。
第二天上班時候,她興奮地跑過來對我說,cruise公司給她發了email,所有的trip都延遲到十月了。
終於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
但是這場風波,卻讓我一直在想一件事情。(聲明:此處政治不正確)。
在關鍵的時刻,決定什麽是最重要的,怎麽做出正確的取舍,人和人會如此截然不同。
記得我每次為大鐵和工作的事情糾結的時候,教練就一句話,what's your priority?
疫情當前,一個沒有什麽儲蓄,身體不太好的人,什麽是priority? 是保全那1000美金,膽顫心驚地去cruise?還是盡量保護自己,保護家人,身體健康地繼續工作麽?
我記得以前看過一個經濟學家的調查,他長期住在非洲最貧困的城鎮。他發現,那裏的居民也經常接到善款,很多慈善組織給他們帶去工作機會,但是當他們拿到錢,他們非常誇張浪費地去宴請所有的家人,或者買一個大電視機,沒有人會去看一下醫生把自己慢性病調理一下,或者把錢存起來,或者留給孩子去上學。這樣長久下去,那些城鎮仍然是最貧窮的城鎮。
那個經濟學家的結論是,當一個人停留在某個經濟階段,他需要instant pleasure,比如一頓大餐或者一個大電視機,而不是為將來的教育和存款做計劃,因為那沒法給他帶來即時的歡愉。但是恰恰是那些無法為他帶來即時享受的計劃,才會真正給他帶來長遠的快樂和富足。
我們老中講究一個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很多美國人也是這樣的,我有一個病人,從二十幾歲就開始固定從自己的收入裏省下一部分錢,存夠了就會去買房子,現在已經難以想象他的財富了。美國有強大的退休金和理財計劃,隻要有工作的人,都可以積少成多,聚沙成塔,就看你願不願意。
人生很多時候都有一些選擇和岔路,最後的人生怎樣,不過都是這些一個個的決定,鑄成的。
管不了別人,隻好盡量做好(保護好)自己那份分內的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與選擇, 隻要不違法,咋高興咋來,憑什麽要外人幹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