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泰浩

海納百川,取他人長高求成長;
剛自無欲,走自已道爾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個人資料
辛泰浩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灼紅皐月照春江

(2024-05-01 20:19:51) 下一個

  有感皐月(三江)
  果嶺

  灼
皐月照春
  三年罷旅
冠礙,
  劉阮何心滯異邦

  杜鵑紅:杜鵑花是中國的國花之一。它的花色絢麗、形態優美,是春季最具代表性的花卉之一。杜鵑花在中國的文化和藝術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杜鵑花與中國紅色文化的相互輝映,是因為杜鵑花的花色非常鮮豔,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力。而在中國文化中,“紅色”代表著祥瑞、喜慶、幸福等吉祥之意,具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義。因此,杜鵑花的花色與中國紅色文化的意象相契合,彼此相得益彰。杜鵑紅:絳紅、大紅、朱紅、嫣紅、深紅、水紅、橘紅、杏紅、粉紅、桃紅、玫瑰紅、玫瑰茜紅、茜素深紅、土紅、鐵鏽紅、淺珍珠紅、殼黃紅、橙紅、淺粉紅、鮭紅、猩紅、鮮紅、樞機紅、勃艮第酒紅、灰玫紅、杜鵑紅、棗紅、灼紅、緋紅、殷紅、紫紅、寶石紅、暈紅、幽紅、銀紅、洋紅等。
  
劉晨,阮肇。據《神仙傳》和《續齊諧記》載,漢明帝永平時,剡縣有劉晨、阮肇二人去天台山采藥,迷失道路,忽見山頭有一顆桃樹,共取食之,下山,得到澗水,又飲之。行至山後,見有一杯隨水流出,上有胡麻飯屑。二人過水行一裏左右,又越過一山,出大溪,見二女顏容絕妙,喚劉、阮二人姓名,好像舊時相識,並問:“郎等來何晚也!”因邀還家,床帳帷幔,非世所有。又有數仙客,拿三五個桃來,說:“來慶女婿。”各出樂器作樂,二人就於女家住宿,行夫妻之禮,住了半年,天氣和暖,常如春二、三月。常聞百鳥啼鳴,求歸心切。女子說:“罪根未滅,使君等如此。”於是送劉、阮從山洞口去。到家,鄉裏怪異,經查尋,世上已是他們第七代子孫。二人於是又想回返女家,尋山路,不獲,迷歸。至太康八年,還不知二人下落。以後詩詞中就常用“劉阮”“劉郎”“阮郎”來指久去不歸的心愛男子。天仙:指天台山神女,劉晨、阮肇所遇者。
  
葦鶯,東方大葦鶯,夏候鳥,部分留鳥。春季於5月初至5月中下旬遷來中國繁殖,秋季於9月末10月初開始遷離繁殖地飛往越冬地。
  常單獨或成對活動,性活潑,常頻繁的在草莖或灌叢枝間跳躍、攀緣,當人靠近觀察時極為警覺,不斷的變換位置或突然消失,然後又突然在另一個地方出現。常大聲鳴叫,聲音如:“ga-ga-ji”。繁殖期間常站在巢附近的蘆葦頂端或附近的小枝頭上鳴叫,也有的時候活動一會,鳴叫一會,或邊鳴叫邊在附近活動,鳴聲清脆尖厲。冬季僅間歇性地發出沙啞似喘息的單音chack。活動於葦地。
  天仙子·
躑躅花開紅照水
  唐·皇甫鬆
  晴野鷺鷥飛一隻,水葓花發秋江碧。劉郎此日別天仙,登綺席,淚珠滴,十二晚峰青曆曆。
  躑躅花開紅照水,鷓鴣飛繞青山觜。行人經歲始歸來,千萬裏,錯相倚,懊惱天仙應有以。
  “葒”或作“葓”,又稱“葒草”“遊龍”“石龍”,高五六尺,葉大,莖葉帶紅色,秋日開花,紅色或白色。

  (一)

  疫銷罩脫悸驚留,
  錯失鄉關偕友遊。
  驛舍行登強刷臉,
  卻憂老友
霜頭。
  (二)
  初刈翡圍躑躅殘,
  浮間舟渡客捶丸。
  推杯切洞汗流背,
  卻喜脂肝減
杆。
  (三)
  梯台球道隱沙痕,
  布穀子規啼野村。
  皐月連休宜度假,
  卻將野趣
封存。
  布穀鳥和杜鵑鳥在中文裏通常是混用的,但杜鵑鳥是一個更廣泛的概念,包括了大杜鵑、中杜鵑、小杜鵑和四聲杜鵑等多個種類。
  其中,大杜鵑是最為人們所熟悉的,它的叫聲與“布穀布穀”最為相似,因此常被稱為布穀鳥。四聲杜鵑的叫聲則比較多樣,有些描述像“快快播穀”或“光棍好苦”,這些叫聲的具體描述可能取決於聽到的人當時的心情。所以,雖然所有杜鵑鳥的叫聲可能有所不同,但通常所說的布穀鳥(大杜鵑)的叫聲與布穀鳥的叫聲相似。
  Japanese Bush Warble
  短翅樹鶯、告春鳥、樹鶯
  日本樹鶯:英文名:Japanese Bush Warbler
  學名:Horornis diphone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