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忽悠王,小西行長,中國小聰明,沈惟敬。一段異端忽悠史實。
縱觀沈惟敬一生行跡,可謂是騙子界的翹楚,國際騙子,騙王之王!他撒下的謊,讓中日朝三國暈頭轉向,讓萬曆皇帝和豐成秀吉兩國領袖顏麵盡失,影響曆史進程,他的曆史事跡在古往今來的騙子界,注定經久不衰,成為經典,成為傳奇。
1592年,在豐臣秀吉授意下,日軍突襲朝鮮,萬曆年間的朝鮮戰爭爆發。由於事先沒有預知日軍的瘋狂,朝鮮軍隊毫無準備,兵敗如山倒,危在旦夕。朝鮮的求援書一封接著一封寄往明朝,時任兵部尚書的石星為此焦頭爛額,戰爭關係國運的,稍有不慎將成為帝國罪人,民族罪人乃至曆史罪人。石星很清醒:明帝國最需要的是時間,隻有明帝國盡快剿滅國內叛亂,才能騰出手對付日本這虎狼之國。為此,他想到了一個辦法:和談。通過和談穩定朝鮮局勢,唬住日軍按兵不動,為明軍的集結爭取寶貴時間。
既然如此,朝廷該派誰去和日軍談判呢?這時候,沈惟敬登上曆史舞台,在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國際舞台上,長袖善舞左右逢源,在中日韓三國中撒下了史上最大的謊,也在瞠目結舌的世人目光中落下了生命的帷幕。但當時還在賣藥的沈惟敬肯定不知道自己命運,但就在他踏入石星府邸時,命運之盤悄然轉響。那時候,沈惟敬已近七十歲,卻長髯偉幹,顧盼燁然,頗有鶴發仙風之相。
被帝國委任重任的沈惟敬意氣風發地直奔朝鮮,迫不及待與日方談判。初次談判,日方見明朝隻是派一個小老頭,盛氣淩人的小西行長便擺出氣勢洶洶的陣容想給他一個下馬威。沒想到,沈惟敬毫不畏懼,徑直入座,反而指著鼻子破口大罵日方:天朝以百萬眾,來壓境上,爾等命在朝夕。何來從逆夷虔劉犯我屬國耶!日方被震懾了,提出兩點要求:1,恢複中日通貢; 2,分割朝鮮,北方歸還朝鮮,南方劃給日方。沈惟敬聽後,當即表示回去請示聖意。雙方商定,休戰50天。本來沈惟敬出色完成任務,成功拖延時間。但在回國途中,卻被入朝將領李如鬆問罪,認定他泄露軍機,擅自議和丟了朝廷臉麵,沈惟敬有苦說不出。就在他自認倒黴時候,李如鬆又派他去假意談判,實則借邀請談判之機降服日軍,逼問敵方軍機。沒想到,日軍單兵作戰能力不俗,逃了5個。李如鬆盡管暴跳如雷,但又生一計,繼續讓沈惟敬忽悠小西行長,讓他放鬆警惕。麵對暴躁的李如鬆,沈惟敬不得不再次踏上旅程。
沈惟敬麵對怒不可遏的小西行長,解釋這次衝突的發生純屬意外,把責任全推到日軍翻譯上去了,開誇下海口明朝已經派來冊封使臣,此舉成功忽悠了小西行長。小西行長隨即派遣使者同沈惟敬一同去明軍大營,陳述情況,表示友好。
結果日軍一到明軍營就被斬殺,日方終於明白被明軍狠狠地擺弄了一番,中日大戰正式拉開。經過數年大戰,兩方都精疲力盡,盡管明軍占據絕對優勢,卻始終無法全麵擊退日軍,恰巧日軍提出和談,沈惟敬又一次被委任為明朝使者。
沈惟敬到達漢城後,再一次見到了他的老朋友小西行長。雙方擺出條件,明朝要求:放回被俘朝鮮王子;把所有朝鮮國土歸還;向明朝上書謝罪,最為回報明朝將冊封豐成秀吉為日本國王,允許其在寧波港口通商。小西行長堅決不允,要求先冊封再撤兵。雙方僵持幾天後各退一步,明朝派出使者直接豐成秀吉談判。
到達日本後,豐成秀吉提出一係列條件,史稱秀吉七條:
第一,明朝必須派出一位公主,與日本天皇和親;
第二,恢複貿易路線;
第三,明日兩國永誓盟好;
第四,朝鮮將東四道割讓日本;
第五,朝鮮送一王子到日本做人質;
第六,日本隻釋放兩俘虜朝鮮王子;
第七,朝鮮永不背叛日本。
沈惟敬聽完後,立馬感到一陣眩暈。他明白豐城秀吉提出的七條建議完全是站在戰勝在姿態提出的,狂妄自大至極。同時他也深切明悟這七條要求要是帶回國內,肯定會引起朝廷的雷霆之怒,他的下場不敢想象,斬首都是輕的。但此刻身在日本,他也不敢直言。於是他悄悄跟時局的小西行長商量,兩人合計定下一個驚天騙局:瞞!
先假意瞞住豐臣秀吉,讓他退兵。接著瞞著明朝,不讓他們知道秀吉七條存在,隻需要讓他們知道,日本已經服軟,就可以了。於是,沈惟敬對朝廷宣稱,日軍將全部撤出朝鮮,日方將遞交投降書。而對豐臣秀吉的七條要求,隻字未提。
蒙在鼓裏的萬曆皇帝於是錯認為明朝已經大獲全勝,下達口諭要求日本上書謝罪。沈惟敬把情況跟小西行長一說,兩人不約而同歎了口氣,他們深知兩方條件都無法認同,也沒法談。兩人最後決定,繼續瞞!於是,這兩個膽大包天的騙子開始了驚天動地的表演。先是偽造一份謝罪書,接著小西行長在豐臣秀吉麵前活動一番,哄他明朝答應全部要求,請他派一位使者去明朝做最後批準,這使者也是小西行長家臣,尊重上司旨意裝聾作啞。
到此,這件事已經徹底演變成一場國際玩笑。明朝方麵,萬曆皇帝以為使者是來前來乞降的;日本方麵,豐臣秀吉以為使者是去表示日本皇恩浩蕩,接受大明投降的。雙方使者使出渾身解數,共同完成世紀表演。萬曆皇帝欣賞完這場曠世表演後,龍顏大悅,當即決定派使團去日本冊封豐臣秀吉為日本國王。
沈惟敬算是長出了一口氣,接下來隻要哄騙豐臣秀吉就行了,出發前詢問小西行長信心時,小西行長拍著胸脯應承,放心,包在我身上。
於是,興奮不已的豐臣秀吉還做著他的春秋大夢,在使節團來臨那天,他特意穿戴嚴整,邀請全日本權勢人物來大阪,目的就是要讓世人都見證他豐功偉業的曆史性時刻。他不知道的是,不久之後,展現在這些人的麵前的,隻有他那丟了一地的顏麵……
明使團到達日本,秀吉很快接見了他們,日本的所有大名也趕來見證。在宴席上,使臣手持大明聖諭,宣讀了萬曆皇帝的詔書。這份詔書,大明作為天朝上國,特許恩準日本內附的請求,口吻強調也完全是明朝一貫對待蕞爾小國的姿態。這份詔書一字一句通過翻譯的嘴,清晰無誤地傳達到每個在場耳朵裏。
宣讀後,全場靜寂無聲。大家目光投向秀吉,隻見秀吉臉色一陣紅一陣白,怒氣無以複加。他把詔書狠狠摔在地上,大吼:“吾掌日本,欲王則王,何待髯虜之封哉!”隨即立馬發出命令,宣戰明朝。
使團出使失敗,朝野震動。正在朝廷詫異之際,忽然接受到來自朝鮮方麵有關“秀吉七條”的全部內容。萬曆皇帝聽後震怒,下令徹查。這個並不高明的謊言,很快就查清了。憤怒的萬曆帝下達命令捉拿本世紀最大的騙子沈惟敬。
而躲在朝鮮避難的沈惟敬還是被中朝兩國一起捉拿回北京了,打入天牢。兩年後朝鮮戰爭結束,明軍大獲全勝,萬曆帝也想起了那個耍的自己團團轉的老騙子沈惟敬,下達命令——斬首!
一代騙子沈惟敬,就此隕落。
盲人,看不見東西但耳聰,因此會辨聲,容易掌握音韻;聾啞人,因為耳背,時常將話聽錯,張冠李代,所以才說其會安名。中日之間雖然語言不通由於都使用同樣的漢字,交流是可能的。當然就像聾啞人一樣,然而“手振身振”(比比劃劃)還是可以明白一些,如中日身體部位的不同功效,不懂日語可以聯想但很牽強。
不會日語可能聽日本人說話有點不著邊際,但具體指身體部位可以猜到八九不離十,
但總覺得不實在。
用嘴巴來哭泣----“口”讀成“哭泣”(口,kuchi)
用眼睛來表示魅力----“目”讀成“魅”(目,Me(i))
頭是用來“押踏馬”的----“頭”讀成“押踏馬”(頭,Atama),
臉害臊的時候感覺很“烤”----臉即“顏”(顏,Kao)
用頭發卡米----頭發(髪、Kami)
用手來抬------手(手,Te,tai)
用腰表示可喜----搔首弄姿,扭腰擺胯(腰,Koshi)
用肩來卡他----肩(肩,Kata)
用腿來壓膝----跑腿人“阿西族”腿漢字寫成“足”(足,Ashi)
用指頭誘彼----指頭,(指,Yubi)
用眉來麻友----眉,馬油(眉,Mayu)
用眉毛來麻友額----眉毛(Mayuge)
用牙齒來哈----牙即“齒”(齒,Ha)
用耳朵來咪咪----耳(Mimi)
用屁股來臥稀粒----(禦尻,Oshiri)…
兩個聰明人和一群傻子
關於沈惟敬和小西行長主導的中日和談,中日史料上都有大量繁蕪叢雜、真假難辨的記載。兩人的膽量之大、手段之高、臉皮之厚,和談的跨度之長、頭緒之亂、結局之奇,都令人歎為觀止。關於沈唯敬出使日本的這場和談,後世無數人總結為:荒唐滑稽,貽笑敵國。
其實,貽笑後世的豈止沈唯敬一個!萬曆皇帝的不明就裏,明朝中樞大臣的妥協求和,豐臣秀吉的傲慢自大,小西行長的自作聰明,哪一個比沈唯敬好些?
和談怎麽談?翻開以往和日本打交道的老黃曆,明朝君臣想當然地認定:平秀吉隻求“封貢”。那麽,索性封他個大的,像玉皇大帝封孫猴子為“齊天大聖”一樣,保住“天庭安寧”也就是了。
當今世界也不乏“沒有金剛鑽,也攬瓷器活”的忽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