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泰浩

海納百川,取他人長高求成長;
剛自無欲,走自已道爾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個人資料
辛泰浩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橄欖球vs. 拉格比 

(2019-10-13 19:58:04) 下一個

     孔球vs.高爾夫 ,橄欖球vs. 拉格比
   橄欖球,是脫離原英語語音翻譯而來的。如果還原回去“olive ball ”(橄欖之球),估計英語國家的人要費幾秒鍾才能反應過來。
  高爾夫在最初傳入日本時用“當字(填字)”為“穴球”,“杯球”,“洞球”,“孔球”……。當時的日本人不知中國宋、明宮廷還有和高爾夫極其相似的“捶丸”,否則就直接譯為“高夫捶丸球”了。
  如是,過通過日本人喜歡簡化單詞,再經簡縮成了“高丸”球,就很難在漢語國象行得通了……!
  日本人打高爾夫打成了“Tempra”,估計其它國家的人也雲裏霧裏,不知所雲。許多人不是吃過日本料理的“天麩羅(tempra.油炸大蝦類)”嗎?那“Tempra”和高爾夫嘛關係?原來“Tem”發音和“天”一樣,讓人聯想起“衝天炮”的“天”(天啊!轉了幾道灣)。而英語也有“Air Mail”(航空郵件)也讓人聯想“天”空,也是對那些個打球失敗者的嘲笑或自嘲。天啊!還有倒了幾道拐的更轉彎抹角的說法是:“種子島”。看日本人打球向天空而失敗的樣子說“種子島(tanegashima)”,就象對中國人說“酒泉”和“西昌”一樣,是美國人的“肯尼迪發射中心”,這些都和“向天打球”相似——宇宙發射中心!
  許多高爾夫、橄欖球術語連英語國家的人都搞不清,因為蘇格蘭高地英語和近代英格蘭英語有很多細微差別。
  高爾夫的“driver”,“spoon”,“paphy”,“click”都和現英語的意思不同。
  在日本以外來語按原單詞發音來處理。用漢語外來詞太多不方便了。與其說“懷俄林”不如說“小提琴”更讓人明了。故直接說成“一號木杆”,“三號木杆”,“四號木杆”,“五號木杆”……。
  就象北方人聽粵語、台灣閩南話“目屎”會變通為“眼淚”,四川人對東北話的“埋汰”處理為“塌謔”(taxue)一樣。否則,難以消化。
  高爾夫球,橄欖球等發源於英國蘇格蘭地方英語很多,再加上美式橄欖球與英式橄欖球還不一樣,許多日本人看鬧熱卻對術語和規則一點不懂。
  也如看跑馬場的跑馬、買彩票一樣碰運氣罷了,管它哪匹馬是什麽“跑二代”,“優二代”,“劣二代”……。
  英式橄欖球的規則與美式橄欖球的規則很不一樣,雖然美式橄欖球源於英式橄欖球,但是兩項運動完全不同。英式橄欖球通常指拉格比(Rugby)運動。美式橄欖球實際上起源於拉格比,逐漸演變出不同的規則、裝備及以下的一些不同之處。美式橄欖球和英式橄欖球采用的球形狀不同,美式橄欖球更小、更長,兩個長端呈尖狀,增加了球落地後的不可琢磨性,使比賽更有趣味。英式橄欖球的運動員不需要佩戴頭盔和身體護墊。
  兩者根本區別是對身體碰撞的程度區別。
  英式橄欖球的身體碰撞犯規,約和足球相仿(本來就是足球的手球犯規後產生的副產品)。
  所以英式橄欖球的簡化版——軟式橄欖球,實際上是在世界很多國家的中小學中都普及的橄欖球。兩者其餘的大區別,一是場地規則影響比較小(當然,標準場地是160×75碼,美式的是120×53 1/3碼),人員參與較多(英式的標準參與人群是15人,8前鋒7後衛,比美式的4後衛7前鋒多4人)。二是護具影響較小(美式是純粹的鐵包肉,英式則是普通的墊護——比籃球的多不了什麽,最常見的護具叫牙套)。三是比賽時間,英式的是80分鍾,分上下半場。美式的是4節各15分鍾。得分規則也不完全一樣。
  英式的進攻戰術缺乏攻擊性,不像美式的想盡一切辦法前推。英式橄欖球比賽裏,球必須往身後的隊員那兒傳,球員倒地後必須立刻將球“脫手”任由其它人搶,所以常常出現“疊羅漢”的場麵。
      得分方麵英式橄欖球的得分方式分達陣和射門。達陣5分。達陣後的補射計2分。因犯規獲得的罰踢計3分。
  美式分達陣、射門和安全得分。觸地達陣6分、補射計1分,中射計3分,把對方逼成死球算安全分2分。(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