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千”,中國的“萬”
“千の風”、“明治150年記念‘日本を変えた千の技術博’”……
千之風,千之技術博覽會都是日本人使用“千”這個特殊字來借指數多量大。
千六本、千貫、千切、千金、千秋楽、千手千眼観世音、千丈之堤、千摺(Masturbation)、千日紅、千日草、千人切、千日前、千人供養、千羽鶴、千波萬波、千尋之滝、千篇一律、千枚、千枚通、千枚張、千三つ、千裏一裏、千両役者、千重波頻,千切雲、千鳥足、千代見草(菊)……
這些“千”都不能用其它數字來代替的。可見日本人對“千”字有特別深度的情結。
在日本的成語習慣用語中以“千”字為多,千裏迢迢,千鈞一發,千秋大業,千載難遇……。換成“萬”字就有點拗口了。
“山千海千”(老奸巨猾),《千與千尋的神隱》……
日本表示多的東西更多時候使用“千”,可能是受佛教的影響。“千手觀音”,
日本地名多以“千”為多見:千葉千,千代田,千馱穀,北海道的千歲機場(chitose),千林,千舟,千草……。日本的國歌《君之代》就是千代開始……
千字就如近代四川料理如麻辣火鍋,麻辣燙的佐料花椒辣椒一樣不可缺少,但材料太多,又讓許多人受不了。
四川老人苦口婆心地告訴你“千萬千萬要注意……”表示極大程度地強調。
日本人喜歡“千”字,中國人則喜歡“萬”字——
萬家燈火,萬壽無疆,萬事開頭難,萬丈高樓平地起,萬惡的舊社會,萬眾一心,萬人空港,萬事如意,萬世師表,萬馬奔騰……。換成“千”字就不順口了。
至於毛澤東的詩詞中的數字更是多多益善,“不吃辣不革命”的毛詩人幾乎每首詩都要用一些數字為“調料”----
“北國風光,千裏冰封,萬裏雪飄”,“糞土當年萬戶侯”,
“萬裏長空且為忠魂舞”,“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
對於數字的無心使用也是詩人對數字的無頓著(不敏感、混亂)
那種“大躍進”,“萬斤水稻”,和“蘇修鬥一萬年”等不切實際的說法就大行其道。對“一句頂一萬句”這句話到了晚年最後明白了是“被利用”了,“萬壽無疆”,“萬歲萬歲萬萬歲”實際上是不嫌肉麻的“捧殺”,晚年之萬年,悔之已晚!“說什麽“一句頂一萬句”,我說了多少遍“不設國家主席”卻一句也不聽……”。上行下效,億萬人民則,萬眾一心地搞“批倒批臭,遺臭萬年”,希望的是“紅色江山萬年長”……卻萬萬沒想到萬歲活不過百歲,“罪該萬死”的也隻能“一死了之”,功與罪隻有後人評說……
(略)
有的“千”是無法換成萬,日本用“千”,中國用“萬”是顛倒的……千裏眼、千裏馬、千裏鏡……
日本中國各自習慣地使用:“千人塚”(萬人坑〉、千紫萬紅(萬紫千紅)、千裏一裏(不遠萬裏)……不暇枚舉。
|
日本古時學中國,也是萬。後來日本學西方,進階是3位,就是千,能用千的地方就盡量用千而不用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