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行軍一路歌

開心憂心中國心-憑良心說話說心裏話少廢話
個人資料
正文

癡人囈語一:林櫻 -- 紀念碑 -- 林徽因

(2007-05-09 14:45:51) 下一個

行者一路歌

幾周前在美國新聞周刊二月的一期上讀到一篇文章,說美國建築師協會於今年二月授予林櫻四分之一世紀成就獎,以褒揚她的越戰紀念碑設計及其對當代紀念碑設計的深遠影響。但是誰能想象,當初盡管她的設計中選並最終付與實施,但曾經備受非議,曆經坎坷。

林櫻(大約攝於90年代)。

二十六年前也就是1981年,越戰紀念碑設計競賽以公開匿名的方式舉行。從 1420 個方案中評選出的第一名是個平麵呈 V 形的一堵黑色石牆。石牆左右兩翼完全對稱, V 形內側牆麵刻有 58249 名越戰犧牲者的名字。整個建築處於地平線以下。兩翼所圍的一側地麵,由遠而近向牆中間轉折處逐漸下降。在石牆中間轉折的最低處地麵距地表約 2.5 米。沿牆鋪有石甬路。此設計者正是林櫻,一位當年耶魯建築係的大二女生。

1981年林櫻與她的越戰紀念碑設計方案。

方案一出,爭議四起。按說這本正常。但是要命的是,反對的幾乎都是惹不起的主兒,既有政客大老, 27 名共和黨眾議員,老兵政客,越戰老兵基金會 (VVMF) 等老兵團體,以及國家公園服務處。 VVMF 既是發起者又是出錢的東家。第一次見到這方案,這幫老哥們都 “ 啞口無言 ” ,傻那兒了。可以想象,一個不倫不類的建築,出自一個黃毛丫頭之手,還是個中國人,這真是 “ 萬萬沒有想到哇! ”

一時間,什麽難聽的都來了 , 有 “ 非英雄 ” 紀念碑,有 “ 下坡的地溝 ” ,有 “ 反戰者的哭牆 ” 。有一大老的話更狠:它整個一個 “ 黑色恥辱 ” 。 “ 哎,誰說的,” 五角大樓裏邊有人不幹了, “ 黑色不是恥辱! ” 說話的是位越戰黑人將軍。放狠話的那位一見是金爺那撥的,富布斯!惹不起,立馬歇菜不言語了。

話說這紀念碑設計,古今外中多是將 “ 高大全 ” 奉為旨圭。塑造都是往天上抬,向高了堆,無非是將先烈當神供起來,使人們產生敬仰,搞得非仰視不可見的效果。敬仰固然是需要的,但是這會產生隔膜,讓人忘了先烈曾經是一樣的普通人。

常見的有塑像,柱,牆,亭,塔,樓,甚至幹脆是大山及它們之間的各種組合。世界上最多的除了塑像就數柱了。柱有方柱,圓柱,如華盛頓特區的方尖碑 ( 華盛頓紀念碑, COPY 自法國,法國的又掠自非洲 ) ,中國的王八駝碑,英雄紀念碑,廣義來看,各種方塔和多角塔也應在內。

為什麽柱這麽招人戴見?一說源於人對武器的崇拜。古人尚武, “ 槍杆子裏麵出政權 ”( 現在不是了麽 ) ,所以碑呀塔的就都修成刀槍劍戟的模樣了。聽著似乎有理。可是一趕時髦 , 我又二糊了。一百多年前,當無業遊民馬導師的專政理論 “ 掌握了 ” 東方的革命群眾之時,一個專看神經病的大夫也忽悠得西方人人都覺著自己有毛病。這位佛姓大夫對性獨有心得。照他的分析,這些個戳在地上“朝天厥”,“刺破青天鍔未殘”,的家夥們,一個個全是真爺們的那旮!說是打早人就崇拜那旮壯的真爺們,認定這樣的才是真英雄,真英雄都是這樣的。維護祖國榮譽的朋友一聽撇嘴了,這怎麽是他佛大夫的發現,中國打有文字的時候就是這麽說的:聽聽,英雄,雄的!英雄紀念碑肯定得是雄的!別說,還真有按佛大夫的主意設計的。哪裏?中國!三十年代中央蘇區根據地的瑞金。那是個紅軍烈士紀念碑,它既象火箭也象那話 ( 當然你要堅持說象隻口紅我也沒脾氣 ) 。幸虧後來讓刮民黨給刮平了,否則,共產黨這麽多的運動,即使它逃得過反動,也逃不過資產階級自由化,那個老革命老時髦設計師肯定在劫難逃。

得,說到這裏,既然 “ 英雄所見略同 ” ,我就將這類手法叫陽謀,或稱加法,因為它們全都從地麵“朝天厥”。

不用說,那對應就是減法或叫陰謀了。按陰謀搞成的紀念碑不多 ( 看來這世界還是喜歡雄的,哈 ) ,而且幾乎多建於近代。原因恐怕是與“高大全 ” 對著幹不好玩兒,當數高難動作,搞不好不但“革命群眾一千個不答應一萬個不答應”,還興許因褻黷神明而挨 “ 批鬥 ” 。

一個成功的陰謀是列寧格勒英雄紀念建築。它其實是一個沉在地平線以下的石頭方池。該建築二十米大小見方,一米左右見深,一個大五角星浮雕躺在池底正中。五角星的中心有火焰熊熊燃燒,長明不息。仿佛是那些長眠於地下的英靈沒有安息,他們活著,在向你訴說。池的四角有持槍標兵,晝夜挺立。使人肅然,使人起敬。

按敝人這個陰陽分類法,林櫻的這個半地下的設計可謂半陰不陽,或陰陽謀。

話說這幫大腕心裏都藏著個雄糾糾的“高大全 ”, 因此怎麽瞅這林妹妹的玩藝兒都別扭。廢了林妹妹是不可能的 (大小也是民選的!) 。因此就開始跟林妹妹對付 (COMPROMISE) 。

國家公園服務處建議在後方草地上插上一麵國旗 ( 看見沒有,雄糾糾來了 ) 。

這林妹妹可不是好對付的: “ 你當是建高爾夫球場啊? ”( 開什麽國際玩笑 )

大腕們一計不成,又生一計,決不甘休, “ 怎麽也得加上個碑文! ”

“ 這是在人家的肖像上畫胡子! ”( 我畫仕女,你要改張飛 ) 林妹妹激了,針鋒相對。

看著陽謀不成,大腕們也玩起了陰謀。背著林妹妹,這幫人請得了第三名的雕塑家搞了個戰士三人行銅像,想立在正麵草地上。不久林妹妹知道了,那個氣呀, “ 當我是小孩,啊! ” 當時就把活兒給撂了。

“ 林妹妹別走 ” ,說話的是 VVMF 的項目牽頭人叫 Jan Scruggs, 是位越戰老兵,當年三十來歲, 生得也不怎麽那麽酷似薑文,姑且稱他 J 哥。 J 哥好歹勸住了林妹妹。一開始 J 哥也是“高大全 ” 那撥的,與林妹妹一同工作了一段時間後,終於領悟到了林妹妹這玩藝兒的精妙。 J 哥說:這,就是我們想要的。

讓我們一起看一看這座不平凡的紀念碑吧。

越戰紀念碑鳥瞰。

它座落在華盛頓特區,華盛頓紀念碑以西大約 500 米的一片開闊的草地上。遠遠望去,它象向北飛行的一個巨大人字雁陣,一個 B-52 轟炸機的兩支巨大的機翼,一個臂章上的人字符號。。。這些都強烈地暗示著它的內涵:集團,軍事,行動。

走近它,沿著黑色的紀念牆,踏著牆邊的坡道一步步地向下向牆的中間走去,牆後的大地在上升,而你發現你在走入地下,去訪問那些長眠地下的英烈,犧牲者,青年人。。。當你轉身麵對石牆的時候,奇跡出現了:黑色的石牆隱退了,那些犧牲者的名子都浮在空中,在你的麵前,你看到你自己,鮮花和人群,以及藍天,白雲。。。你默念著這些名字,輕輕問:你們在哪?你們永遠去了,你們那時多大? (“ 一個生者與死者的對話 ”) ,是的,我活著,人們活著,歡聲笑語,藍天白雲下 (“ 看看英雄,想想自己 ”) 。。。

轉過身來,目光沿牆的東翼向東望去,你然發現,在牆的延長線上,遠處,那白色的方尖碑昂然挺立,碑尖高聳直刺藍天! ( 借景!中國園林的經典手法 ) 它與黑色的紀念牆一豎一橫,一白一黑,構成對比,又渾成一體!這時,仿佛你聽到響亮高亢的軍號。。。

   越戰紀念碑。

( 現在知道林妹妹高了吧,不是不要陽的,現成的,明擺著的嘛 ) 。

打那以後,越戰紀念碑一直是華盛頓特區參觀人數最多的地方。

打那以後,紀念碑的設計師們全都打陰陽謀的主意了。新聞周刊上的那篇文章形容說,林妹妹的理念給以後紀念碑設計投下了長長的影子。2004年選出的紐約世貿中心紀念建築又是一個陰陽謀的尤物。林妹妹也是評委之一 (不是她力排眾議吧?不得而知。但我信別的評委不是傻子) 。

時間倒轉半個世紀,來到北京天安門廣場,這裏,新生的共和國剛剛落成了一座人民英雄紀念碑。一個以歇山為頂的矩形方碑坐在兩層須彌座和兩層方形台基之上。通體用白色花崗岩製成。中西合璧,純粹的大陽謀。這正是當時要繼往開來振興中華偉業的新生政權所需要的。那是個推崇 “ 為有犧牲多壯誌,敢叫日月換新天 ” 的年代,它需要紀念的是為偉業的犧牲。

這碑的須彌座和台基的設計人不是別人,正是上世紀 N 段佳話的中心人物,大才女林徽因,也就是林櫻的親姑姑。

林徽因是二奶的女兒,而林櫻的父親林桓是三奶所生。

這老林妹妹的故事早已成萬人談了,我本不敢多饒舌。可是眼看著她在人們的口中越來越象個用書畫詩文忽悠了幾個男人一生的豪放女,我又捺不住了,將找到的一些她的主要功德抄錄在此,為她評評功,擺擺好。

林徽因 1927 年從賓夕法尼亞大學畢業,獲學士學位,後入耶 魯大學戲劇學院學習舞美半年。她是中國第一位女建築學家,其主要貢獻,一是於三十年代初,與梁思成一起,首開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代建築的先河。幾年間他們走遍了全中國十五個省的兩百多個縣, 實地勘察測繪了兩千餘處中國古代建築遺構。 發表建築論文幾十篇,是中國古代建築研究的重要文獻。二是參與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和 國徽設計,三是改造傳統景泰藍 。四是培育了一批建築學家。在文學方麵,她一生著述甚多,包括散文、詩歌、小說 、劇本、譯文和書信等等,其中不少屬佳作。可惜她長期患病,英年早逝,當年僅 51 歲 。

 三十年代初林徽因與梁思成在勘察古建。

三十年代初林徽因在勘察古建。


照片說明:西南聯大時期的教授之家。後排左起:周培源、陳意、陳岱孫 、金嶽霖;前排左起:林徽因、梁再冰、梁從戒、梁思成、周如枚、王蒂澂、周如雁。

有人說,她是三個男人成就的美麗。沒錯,但隻對了一半。誌同道合的朋友之間肯定有切磋,有啟迪,有扶助。難道林徽因沒有成就徐誌摩嗎?您也許不同意:那不是成就而是忽悠。不管怎麽著,沒有林徽因,恐怕他徐公子也篡不出那麽多美麗的詩篇了。

就此打住。

正是:
姑侄林妹妹
兩座紀念碑
人間傳佳話
才華汗須眉


補遺:最終這幫家夥還是把那個三人行 “ 陽物 ” 放上去了,盡管那是在紀念碑建成幾年以後的事,而且遠遠地離開了一段距離。安放儀式林櫻沒有出席。這是後話。


文獻

1. http://news.china.com/zh_cn/history/photos/11025921/20050328/12200721_16.html;
2. Cathleen Mcguigan,“Where Memory Endures”, Newsweek, February 12, 2007;
3. Mary Malone,“Maya Lin: Architect and Artist”, Enslow Publishers; January 1995.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9)
評論
Deena 回複 悄悄話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提倡移民assimilation,即那時說的"melting pot".在那個年代成長的華人大都不講中文,林櫻也不例外.在成長的年代不接觸中國文化,成年後就難以認同自己的根.當年華人在美國的處境遠不如現今.為了下一代能在美國立足,她的父母采取assimilation的教育,似乎也不應受到指責吧?!
mingyanzi 回複 悄悄話 回複行者一路歌的評論:
Here you go: (found in baidu)
懷舊軍營歌曲-《一壺水》
六月嬌陽紅似火,
我們爬山又越坡,
口幹舌燥心裏甜,
一路行軍一路歌,一路行軍一路歌。
連長問大夥:同誌們渴不渴?
你一言,我一語,齊把那話兒說:
要說渴,真是有點渴:嗓子冒煙臉冒火。
說不渴,也不渴,這點困難算什麽!
祖國的江河在胸中,我的心裏蕩清波。
連長把水壺遞過來,一股暖流湧心窩,
我傳給你,你傳給我......
嗬!全連同誌盡情地喝......
哎?一壺水沒喝完你說這是為什麽?
小小水壺連著五湖四海,連著五湖四海,
盛著官兵團結的心一顆。
行者一路歌 回複 悄悄話 回複mingyanzi的評論:

謝謝你mingyanzi。

“陰陽謀”的提法是我的原創。

“一路行軍一路歌”是很久以前(70年代)馬國光唱的一首戰士歌曲,叫“一壺水”嗎?我忘記了。

以後咱們多交流。
mingyanzi 回複 悄悄話 回行者一路歌:You're welcome!
也許應該更正一下:是“民權紀念碑”而非“人權紀念碑”。

你的“陰陽謀”提法很有趣。是誰的原創?你的嗎?

再,你的篇首題詞“一路行軍一路歌”聽起來有些耳熟。是不是很久以前有一首歌叫“一壺水”的故事裏的?

行者一路歌 回複 悄悄話 回複mingyanzi的評論:

Thanks a lot! Mingyanzi. I like that Civil Rights Memorial too. I pay my high respect to Dr. King.

You are also appreciated for the response to the comment of Mr.人間鬆楓. Yes, she is sb. in the history though she is not a one having every integrity.

Thanks, 人間鬆楓 too.

mingyanzi 回複 悄悄話 林櫻還是人權紀念碑的設計者。她根據金博士作的“我有一個夢想”裏說的“until justice rolls down like waters and righteousness like a mighty stream”而設計的人權紀念碑是個巨大的圓形黑色大理石平台,有清水漫過,在阿拉巴馬州的蒙高馬利市內,在金曾經布道的教堂旁邊。在那裏,訪問者可以用手觸摸碑上刻寫的名字,緬懷死去的冤魂和鬥士。
Lin wrote: "I was surprised and moved when people started to cry," said Lin. "Emmett Till's mother was touching his name beneath the water and crying, and I realized her tears were becoming part of the Memorial."

Re:“曇花一現的角色。不喜歡林櫻這個人。”

林櫻恐怕不能算"曇花一現"的人,她的名字將隨她的作品而傳世。
生於俄亥俄的林在成長過程中,其父母顯然采用assimilation 的培育方式,以致她隻認同美國不認同中國。可惜,不管她怎麽自我認為,別人總是要認為她是華人。
比如,曾經參加總統競選的羅斯.佩洛就管林櫻叫“春卷”("...businessman Ross Perot, a major promoter of the project, frequently called Lin "eggroll" and, according to press accounts, "he hated that she was Asian". [見Frank
H. Wu (2002):"Yellow"]

about Civil Rights Memorial see http://www.splcenter.org/crm/lin.jsp
行者一路歌 回複 悄悄話 回複ruby968的評論:

謝謝評論。林徽因的三弟是恒, 林櫻的父親是林桓, 字看著象是吧。
人間鬆楓 回複 悄悄話 曇花一現的角色。不喜歡林櫻這個人。
ruby968 回複 悄悄話 您看過林徽因於1934年寫的《哭三弟恒〉嗎?林櫻應該是林徽因的侄孫女而不是侄女。
行者一路歌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各位光臨。

shima喵喵: 不少人營營苟苟地活著,都是為生計為飯碗。林櫻也如此罷。不過她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不假。

Christ:你的觀點對,V也應是代表著越南Vietnam的簡稱。是她的符號之一。謝謝!



實質: 謝謝你的信息。


shima喵喵 回複 悄悄話 很多年前還在國內時從“美國之音”中聽到林櫻的一篇文章(英文),大意是說她不喜歡被人看成是中國人,她認為自己是美國人。又說她父母從不在子女麵前說中文,也不教子女說中文, 從不談論中國。她不會說中文,以自己是美國人而自豪。“林櫻”這個名子,恐怕她是從不用的。
俺覺得別人把俺們當成鄉下來的窮親戚,竭力要撇清關係,俺就不必去趕著攀親吧。所以,俺從不特別留意甚麽宗敏華,林櫻之著名“美籍華人”,因為俺知道這些人自己是竭力要去中國化的。
實質 回複 悄悄話 有一部得獎的紀錄片叫Maya Lin : a strong clear vision (1995)
詳細地敘述了越戰紀念碑設計的始末以及maya lin的設計思想,很值得一看。

另外,Wilma Fairbank的回憶(書) Liang and Lin: Partners in Exploring China's Architectural Past 也非常不錯。
Christ 回複 悄悄話 V是否也代表著越南Vietnam的簡稱?
QuietObserver 回複 悄悄話 也看過梁思成林徽因夫婦和金嶽霖交往的文章,真是感動人。
那一代精英的才華和人品給後人留下許多美好記憶。
yijibang 回複 悄悄話 好文!好文啊!謝謝您!長見識了,希望繼續能拜讀您的大文。
mingyanzi 回複 悄悄話 Your story about Maya Lin is timely for the upcoming Memorial Day. Thanks.
iampassover 回複 悄悄話 林妹妹幸虧沒嫁給徐誌摩這廝。
Half-bucket-full 回複 悄悄話 you made the story more interesting, well done.
www12345 回複 悄悄話 一直喜歡林徽因和林櫻。 也喜歡你的文筆。 謝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