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4)
2025 (5)
冊字的演變
從左至右:甲骨文,大篆,小篆,隸書,宋體字
古代竹簡
冊的拚音:Ce4
教師指南
字義解釋
甲骨文:一根小繩將寫好的竹簡穿在一起就是冊,古代的竹簡書。遠古時代沒有紙。蔡倫造紙是東漢,就是裏現在一千七八百年左右。雖然在西漢甚至戰國民間就有了簡易造紙,但大規模的造紙還是蔡倫以後才開始的。竹簡就是造紙術發明前人們用來寫字的媒介。
(有人說,甲骨文是刻在甲骨上的,不是寫在竹簡上的。這個字告訴我們:甲骨文時代人們就將字寫在竹簡上。刻在甲骨上隻是占卜的時候才做的。因為竹簡經過3500+年的風吹雨打已經都不存在了,但甲骨還在。這是甲骨文對自身文字的曆史的一個記錄,從中我們可以知道當時的情況,澄清一些誤解)
大篆:與甲骨文相似。
小篆:和大篆相似。
隸書:一條中線穿過,上麵封口,下麵沒有封口。或許有這樣的竹簡書。
宋體字:與隸書相似。
冊字的意思與現在書字的意思很接近,但不等同。冊是一本書的一部分,不是全書。比如,我們說的《語文課本》第一冊,第二冊。原因是過去竹簡不能寫很多字,所以,一本書會需要很多竹簡寫,分裝成冊。基本上所有的書都有很多冊。學富五車,其實沒有幾本書,但因為竹簡很多,需要車來裝。現在因為用紙,很薄,而且字小,一本書沒有多厚。所以,有分冊的書就很少了。另外,書在甲骨文時代是書寫的意思,沒有任何冊的意思。甚至今天,書仍然有寫的意思:書法,書寫,奮筆疾書。而冊字從古至今就是寫在竹簡或紙上的文字。
冊的繁體字:冊。與簡體字筆畫數一樣,都是五畫。說明在簡化漢字的過程中,常常出現沒有簡化,純屬多此一舉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