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樂維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象形識字:龜(龜)

(2025-10-15 16:52:00) 下一個

龜字的演變                                          

從左至右

上麵:甲骨文,金文,簡化宋體字

下麵:甲骨文,大篆,小篆,隸書,繁體宋體字

                    
    背麵龜                                      側麵龜

龜字的拚音:gui1

教師家長指南

甲骨文:背麵龜(左圖),上麵是頭,下麵是尾,加上四隻腳。側麵龜(右圖),上麵是頭,右邊是龜殼,左邊是龜腿,沒有尾巴。

金文:背麵龜,與甲骨文相似。側麵龜缺失。

大篆:背麵龜缺失。側麵龜,上麵是頭,右邊是龜殼(很小),左邊是腿,有短尾巴。

小篆:背麵龜缺失。側麵龜,與大篆相似。

隸書:背麵龜缺失。側麵龜與小篆相似,但腿沒有穿過身體。

宋體字:背麵龜是簡化字,上麵是動物符號(象,兔,魚,上麵都有),這裏表示頭。中間的田是身體,下麵是尾巴。四條腿被省略。這很顯然是從背麵龜的甲骨文得來的。側麵龜與隸書相似。

總結:甲骨文有背麵龜,最後演變成了今天的簡化字的龜。所以簡化字並非從繁體字減少筆畫得到的,而是直接采用了了甲骨文背麵龜的形式,但把四隻腳省略了。

甲骨文還有背麵龜,最後演變成了今天的繁體字龜。雖然很複雜的,但從側麵龜的演變,你能理解哪裏還是頭,哪裏是殼,哪裏是腿,哪裏是尾巴,一目了然,寫(畫)起來就不難了。

博主的題外話

對龜字的研究源於一次聚餐的聊天。

大概是2012,或2013年,我在新澤西一所由台灣人辦的華文學校(台灣人對中文學校的稱呼)教書法。期中的時候,學校請老師們到一家自助中餐館聚餐,對大家表示感謝。我在一個桌子前坐下不久,來了一位女士坐我旁邊,大家聊天。不久我知道她是校長夫人。不過中文學校就是一個非盈利的組織,校長也是一個自願者而已,夫人也很健談,親和。不知怎麽聊到簡體繁體的問題上,我表示:繁體字保留了較多的象形特征,比簡體字要好。她則馬上表示異議,說繁體字太難寫難記了,說“我從小到大,從來就記不住龜字怎麽寫”。

回家以後,就去查繁體字的龜,一看是“龜“,覺得太複雜了。於是就開始研究,最後搞明白了,就是現在大家在上麵剛看見的內容。

當你記住了這個字的象形,理解了每一筆代表什麽,你就能很容易“畫”出一隻龜,不管是背麵的龜,還是側麵的龜。你不用死記硬背,所以有學生說我的課是Art class(繪畫課)。

這就是象形識字的魅力。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