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4)
牙字的演變
從左至右
金文,大篆,小篆,隸書
獅的門牙
牙的拚音:shi1
教師家長指南
金文:這是側麵看的門牙。老虎,獅子,狼,狗,等都是這樣的門牙。大而尖,上牙與下牙錯開。犬齒交錯齒在兩邊,比較小,上下相對,沒有錯開。牙一般負責撕咬,撕開肉。齒則負責咀嚼。
大篆:與金文相似,但上牙的下麵與下牙床碰在一起了。
小篆:不但上牙碰到下牙床,下牙也碰到上牙床。而且下牙還莫名其妙地轉90度向下,目的應該是想達到對稱的效果,結果是破壞了象形。
簡化身體字:上牙還在,下牙就不知所蹤了。簡單了,但完全沒有象形了。
博主的題外話
漢字與英文不同,英文隻有tooth, 牙和齒都是tooth。但漢字牙是牙,齒是齒,”咬牙切齒“很形象描繪了它們各自的功能,而兩個漢字也精準地抓住了它們的特點。
牙相對來說是門麵,所以我們叫牙科,而不叫齒科,也不叫牙齒課。我們說看牙,不說看齒。即使是齒的問題,也是說去看牙。這種小區別還是非常有意思的。當然這個區別並非造字的商朝人的發明,那時還沒有牙科。而是近代中國引進西方的Dentistry時候出現的,可以想象,當時的知識分子在這個譯名上還是動了腦筋的,最後覺得牙科是最好的譯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