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歐洲對以色列的轉向曆史
二戰後尤其是冷戰期間,美國與歐洲組成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後,在對付前蘇聯為首的共產主義陣營方麵可以說達到了親密無間的地步。相比之下,共產主義陣營裏的老大與老二並非像表麵上說的“老大哥”、“兄弟加友誼”那樣的鐵哥們關係。
然而,由美歐兩大部分組成的北約之間是在讓利、妥協的基礎上的合作,有時可以說是互相綁架。主要表現在歐洲曆史上與俄國無法割舍的恨而左右歐洲人的慣性思維與美國人審時度勢隨時改變假想敵的矛盾。
由於二戰後美國立刻把假想敵定位二戰時的同盟---前蘇聯,這剛好與歐洲尤其是西歐麵對的敵人也是蘇聯相吻合,雙方便走到了一起,成立了北約。然而,在其它地方美歐雙方卻有著不同的戰略考量。就拿中東來說,由於美國曆史上沒有排擠過猶太人,這跟歐洲對猶太人的看法上便產生了矛盾。美國旗幟鮮明地站在猶太人一邊,尤其是以色列建國後,美國把以色列看成是自己的一個州一樣地嗬護。而歐洲人隻能在與美國妥協的前提下才不得不改變對以色列的態度。拿第一次中東戰爭來說,英國公開站在阿拉伯一邊,並親自領導阿拉伯各國的軍隊對以色列開戰。
北約的歐洲成員國明白:要想對付蘇聯為首的東歐共產主義陣營,沒有美國的參與是不可想象的。既然跟美國成為戰略盟友,那就不得不在中東問題上讓步。
(二)蘇聯解體後歐盟堅持北約東擴
蘇聯解體後,葉利欽還找到美國,幫助俄羅斯走出經濟困境。不管美國經濟學家提出的“休克療法”是好是壞,是善意是狼子野心,俄羅斯想跟美國和好的意願是不容置疑的。然而,這不符合歐盟的戰略思維。由於美國的中東政策等都需要北約的繼續存在,也就不得不被歐盟綁架,一起壓縮俄羅斯的戰略空間,即北約東擴。歐洲各國對俄國的敵對態度是曆史造成的。別說被斯大林吞並的成為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十五個小國鄰居了,就是波蘭也在曆史上與俄國發生過無數次戰爭。法國德國都與俄國發生過你死我活的戰爭。二戰後俄國借助所謂共產主義信仰意識形態借口把東歐十幾個國家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包括德國的一半江山。這些曆史傷痛,歐洲人很難忘記。歐盟最害怕的便是美國把戰略中心轉移到中東而遠離或者放過俄羅斯,這就是北約東擴的背景。北約東擴,著實讓俄國人從“沒有了意識形態之爭便可與美國成為朋友”的夢中醒來。尤其是普京,他總想一輩子掌權,便煽動俄國人的民族主義心理以獲得選票。事實上,普京非常清楚,北約東擴是歐盟綁架美國所為,而美國此時的戰略重點是解決中東危機。
不論是剛好趕上了薩達姆發瘋入侵了科威特,還是按“陰謀論“者們所說的美國暗地裏縱容薩達姆侵略科威特然後有了滅薩達姆的借口便把戰火在中東點燃,結局是一樣的:蘇聯垮台後的美國,其戰略中心著重點已經放在了中東,這樣,打伊拉克的戰役就開始了。而對猶太人並無感情的歐盟各國則想著拉美國繼續壓縮俄國的戰略空間。歐美在這方麵的區別,普京是心知肚明的。他隻是為了拉選票才高調跟美國對抗。無論如何是薩達姆入侵了科威特,美國成功地讓歐洲北約成員國參與了轟炸薩達姆並分攤軍事開支,甚至日本等國也不得不出錢。但在小布什第二次打薩達姆時,美國就找不到出錢的了。別說出錢了,歐盟不少國家公開反對小布什攻打伊拉克與阿富汗,他們害怕美國長期陷入中東戰爭而顧不上壓縮俄國的戰略空間了。而美國則是想徹底解除以色列的危機,不論是來自哪個中東伊斯蘭教派,比如軍事力量比較強大的伊拉克與伊朗,美國都要解除他們的軍事武裝,以不再給以色列構成威脅為要務。
(三)歐巴馬“重回亞太”與歐盟鼓動烏克蘭反對派鬧事
在奧巴馬上台前,上溯到猶太人在以色列建國,美國的曆任總統一上台就必須高調提出保護以色列為第一國際要務。奧巴馬當然也不能解散北約,那他也就不得不在壓縮俄國戰略空間方麵跟歐盟妥協,但他來了一個”改變“,就是把戰略重心從中東轉到亞太。
這裏有個小插曲:在G20峰會期間,薩科齊在與奧巴馬舉行私人會談時提及自己對以色列總理的看法:“我受不了他了,他滿嘴謊言。”而奧巴馬則回應道:“你還煩了,我得天天跟他打交道呢。”據說是由於兩人沒關麥克風,這段對話通過同聲傳譯設備被屋外的記者聽到,並最終被法國媒體曝光。而當時潤濤閻分析不是忘記而是故意不關麥克風,應該是倆人早就商量好了怎麽說,這是是來對付美國國會政客的。
這裏我們需要認識到美國猶太人值得學習的地方。猶太人在美國所占人口比例比亞裔都低很多,但在科學等領域猶太人的貢獻按人口百分比計算是其它民族望塵莫及的。猶太人在各個領域都很成功。然而,美國大眾並不像歐洲人那樣反感猶太人。這裏有在美國的猶太精英與美國人打成一片、文化融合程度高、關鍵時刻犧牲眼前利益的因素。比如,次貸危機發生後,美國政府不救雷曼,讓雷曼垮台。猶太人在美國政界的影響力是巨大的,如果他們決定救雷曼,雷曼倒不了。雷曼是華爾街兩大猶太金融集團之一,另一是高盛。猶太精英這麽做,雖然犧牲了眼前利益,但獲得了長遠利益,讓其他人覺得美國政府欠猶太人的。
奧巴馬與薩科齊的“麥克風悄悄話”,並沒有引發猶太人對奧巴馬的報複,也得到了中東伊斯蘭世界對美國和以色列的讓步。奧巴馬上台後至今快兩屆了,他對以色列的不嬌慣與對中東伊斯蘭世界的打壓齊頭並進,致使雙方有了很長時間的和平。這樣,恐怖分子們不再往以色列發炮彈,以色列也不用轟炸機轟炸了,雙方都得利。
這樣,奧巴馬就可把精力放在“重返亞太”方麵了。中東和平雖然與歐盟的戰略意圖沒有矛盾,但美國把戰略重心移到亞洲,就是圍堵中國,這就不符合歐盟的戰略利益了,因為美國這樣做,就不得不跟俄國和好。道理很簡單:如果發生美國與中國之間的戰爭,那一定是當年八國聯軍的重演,而俄國當年是八國聯軍裏的一員。所以,美國“重返亞太”等於美國不會延續打壓俄國戰略空間了。歐盟最害怕的便是這一點。如果美國不再打壓俄國戰略空間,歐盟寧可退出北約,因為不論是打中東還是打中國,都與歐盟的戰略利益不相幹。有北約在,美國跟誰打,一定拉著北約。在歐盟各國眼裏,中國經濟再強大,也沒有到歐洲去打仗滅歐洲的可能。而俄國則不同,它曾經把勢力範圍擴展到整個東歐甚至德國境內拉走半個德國。
所以,歐盟便想出了個妙招:搞亂烏克蘭。
烏克蘭越亂,美國越難脫身。畢竟是北約裏的主心骨,美國不能對烏克蘭與俄國的危機視而不見,也就不得不站在歐盟的立場上跟俄國對著幹。
奧巴馬和普京二人雖然說不出這些,但他們心裏非常清楚,這是歐盟想拉美國”重返亞太“的後腿。普京便高喊:“俄國永遠不會跟美國對著幹。”這話是說給奧巴馬的,也是說給歐盟的。普京更直截了當地承諾:俄國不會跟中國搞軍事同盟。這話也是說給美國聽的。那意思是說,如果發生美國與中國之間的戰爭,俄國也會像當年八國聯軍一樣。這是普京敢公開吞並克裏米亞的原因,因為他清楚,美國不會由此而對俄國開戰的,不論歐盟怎麽折騰。道理很簡單:奧巴馬“重返亞太”的國策不會因為俄國與 烏克蘭的危機而改變。美國和歐盟都清楚,普京給美國“永遠不跟美國作對”的承諾絕對不會給歐盟。
(四)中國的未來
習近平還是很清楚的:中國的貪官汙吏已經到了肆無忌憚的地步了,如果不整治,國際大環境、國內小環境都會導致大廈轟然倒塌的結局,而且比前蘇聯還要令人膛目結舌。一棵大樹,裏邊長滿了蛀蟲,一旦有風吹草動,便會轟然倒塌。所以,習近平大力反腐,是壯士斷腕,不得不為之。
然而,崇禎不是不反腐敗,光緒不是不想改革,哪怕慈禧都認識到不反腐大清就沒了。可是,腐敗是製度性的,非改革製度無法根治腐敗。
一個爛到根子的大樹,隻有脫胎換骨一途。
潤濤閻早在胡溫上台時就預測到中國將在2019年發生社會大動蕩。因為中國還沒有走出盛世---亂世---盛世---亂世的循環圈。當時我勸告胡錦濤要走下山去,就是不能再搞常委多數說了算而被江澤民掣肘的路了,一定要收權,組閣自己的班子。不論是胡錦濤沒能力這麽做還是他不想折騰,結局便是窩窩囊囊地混了十年。習近平收權然後反腐是對的,但如果隻是在治標方麵下功夫,而不在治本上動刀,那結局必然是走前蘇聯老大哥的路,政權一夜間轟然倒塌。
在大環境方麵,美國寧肯讓俄國吞並烏克蘭更多領土,也不會放慢“重返亞太”的步伐。歐盟的良苦用心恐怕是自己擦屁股了,美國的戰略方針已定,既然“重返亞太”是戰略重心,那美國就不會把中國與俄國逼到聯盟的地步。等到俄國搖身一變跟美國夫唱婦隨,中國的南海與釣魚島危機才會進入實質階段。
一個以共產主義為綱領的專製腐敗政權要成為世界經濟第一大國,這與秉承現代文明價值觀的美國是無法兼容的。要麽是美國承認共產主義專製政權符合現代文明,要麽進行一場殊死搏鬥。
其實,中國的經濟總量世界第一靠的是人民幣對外升值對內貶值計算出來的。裏邊還有中國各級政府虛報雞地屁的成分。事實上,中國應該還有十幾年的發展空間才能走到經濟總量世界第一那一步。那些吹牛的人說中國現在已經是世界第一了,是把中國政府提前放在火上烤。
美國的猶太人可以放棄眼前的局部利益而爭取長遠利益,而中國政府官員很少有人能為了民族的長遠利益而放棄一些眼前利益,以讓社會完成從絞肉機政治的專製製度走向民主法治的現代文明社會。這才是小聰明與大智慧的區別。別忘了,這個地球很小,不能關起門來過自己的專製日子了。地球上隻有北朝鮮古巴等少數一黨專製國家了。從小環境來說,數以億計看不起病買不起房的農民工一旦由於經濟危機而導致失業,便是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鬧革命的無產階級先鋒隊。亂世---盛世---亂世的循環便又啟動了。這也是毛左的可怕之處。
如果講曆史興衰規律,美國也開始走向歐洲國家的道路了,產生的毒素越來越多自身是代謝不了的,衰落是必然的。
中國發生巨變不一定先內亂。周邊國家,如日本入侵,北朝鮮報複,即刻帶路黨催化,富人跑路造勢,邊緣人士們趁火打劫。。。。國家動亂不一定會再有像老毛們那種有組織有紀律的行為了---會是更可怕的一堆爛泥式的。。。。上帝保佑,給中國人再長些時間的和平。
公元前8世紀和公元前6世紀分別被亞述和巴比倫所滅,公元70年羅馬帝國對耶路撒冷的毀滅。公元135年猶太人起義失敗後被逐出耶路撒冷以至整個巴勒斯坦,流落到世界各地。
以後的曆史,無論在東歐還是西歐猶太人不是被強迫隔離就是歧視和屠殺的事件屢屢發生。到了19世紀8,9十年代,猶太精英才提出"錫安主義"就是"猶太複國主義"。隻有建立猶太國家,猶太人才有真正的安全。
1882-1948年間,6次移民共46萬多人至巴勒斯坦。
1917年11月,英國外交大臣貝爾福發表<<貝爾福宣言>>,稱英女皇陛下政府支持猶太立國。但猶太人的命運在歐洲沒有發生根本改變,仍然屢屢發生隔離,歧視,乃至屠殺。像德國大詩人海涅放棄猶太教改信基督教也沒有改變對猶太人的看法,又像大科學家愛因斯坦同樣遭遇納粹驅逐沒有任何尊嚴。以至於希特勒屠殺6百萬猶太人的慘劇。
1947年11月29日第二屆聯合國大會通過181號決議,巴勒斯坦人和猶太人分別在耶路撒冷立國。1948年5月14日,在巴勒斯坦的猶太人宣布建立以色列國。
其中181號決議的表決中,英國投了棄權票,也就是不認同以色列率先立國。(因為英國在此地區有許多殖民地和阿拉伯人的相關利益,如埃及等國)這就與大閻的認證對上了,盡管英國認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分別自治,並開始從耶路撒冷撤軍。
巴勒斯坦周邊的阿拉伯國家不承認<<181決議>>,要與以色列賭一把,那就是戰爭。阿拉伯人一指認為自己的幾十萬大軍一定能打敗幾萬以色列雜牌軍,不是輸的問題而是把猶太人趕進地中海。五次中東戰爭最後以阿拉伯國家失敗而告終,但以巴衝突一直不斷。
2011年9月23日,第67屆聯合國大會決定給予<<巴勒斯坦觀察員的地位>>的投票,英國投的也是棄權票。
最終一定是以巴個自立國,相互承認,和平才會真正到來。
回觀曆史,讓中國吃虧最多的就是老毛子,真若是老毛子和米國聯手,也是中國難受的時候
分析國際事務,頭緒太多,麵太廣。 能領個分析班子就好了。
老閻在實驗室工作是浪費人才,應去戰略或國家政策研究所工作。
烏克蘭是民主國家,但腐敗程序比中國嚴重多了,同樣的例子還有東歐很多民主國家。人性是貪婪的,這是腐敗的根因,民主製度可能在某種環境下(例如國家經濟已經很發達)對腐敗產生抑製作用,但別指望徹底消除。
追求一種政治製度適用於所有民族,所有國家,解決所有社會問題以及人性的弱點,如同哲學上追求一和全,絕對和永恒一樣,都不可能獲得成功。
http://blog.wenxuecity.com/myoverview/41946/
Aftermath: British policy during the 1948 War[edit]
As all the League of Nations mandates were to be taken over by the new United Nations, Britain had declared that it would leave Palestine by 1 August 1948, later setting the date for the termination of the mandate as 15 May; on 14 May 1948 the Zionist leadership announced theIsraeli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Several hours later, at midnight on 15 May 1948, the British Mandate of Palestine officially expired and the State of Israel came into being.
Hours after the end of the Mandate, contingents of the armies of four surrounding Arab states entered Palestine, setting off the 1948 Arab-Israeli War. As the war progressed, the Israeli forces gained an advantage due to a growing stream of arms and military equipment from Europe that had been clandestinely smuggled or were supplied by Czechoslovakia. In the following months, Israel began to expand the territory under its control.
Throughout the 1948 war, 40 British officers served with the Jordanian Army (then known as the Arab Legion), and the Arab Legion's commander was a British General, John Bagot Glubb.
On 28 May 1948, the 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 debated Palestine. The British proposed that the entry of arms and men of military age into Palestine should be restricted. At the request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ban was extended to the whole region. A French amendment allowed immigration so long as soldiers were not recruited from immigrants.[67]
The British had by this time released almost all inmates of the Cyprus internment camps, but continued to hold about 11,000 detainees, mainly military-age males, in the camps.[68][69]Authorities in the British, as well as American occupation zones in Germany and Austria imposed restrictions on the emigration of Jews of military age attempting to emigrate during the war.[70]
In October 1948, Israel began a campaign to capture the Negev. In December 1948, Israeli troops made a twenty-mile incursion into Egyptian territory. Under the terms of the Anglo-Egyptian treaty the Egyptians could appeal for British help in the event of an Israeli invasion, however the Egyptians were concerned to avoid any such eventuality. During this period, theRoyal Air Force began mounting almost daily reconnaissance missions over Israel and the Sinai, with RAF planes taking off from Egyptian airbases and sometimes flying alongside Egyptian warplanes. On 20 November 1948, the Israeli Air Force shot down a British reconnaissance plane over Israel, killing two airmen.[71] [72][73]
On 7 January 1949, Israeli forces shot down five British fighter planes after a flight of RAF planes overflew an Israeli convoy in the Sinai and were mistaken for Egyptian aircraft. Two pilots were killed and one was captured by Israeli troops and briefly detained in Israel.[71] The UK Defence Committee responded to this incident and a Jordanian request by sending two destroyers carrying men and arms to Transjordan.[74] Israel complained to the UN that these troops were in violation of 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 Resolution 50. Britain denied this, claiming the resolution did not apply to Britain and that the troops were not new to the region as they had been transferred from Egypt.[75] The British also managed to prevent shipments of aviation spirit and other essential fuels from reaching Israel in retaliation.
As the IDF drove into the Negev, the British government launched a diplomatic campaign to prevent Israel from capturing the entire area. Britain viewed the Negev as a strategic land bridge between Egypt and Transjordan that was vital to both British and Western interests in the Middle East, and were anxious to keep it from falling into Israeli hands. On 19 October 1948, Sir Alexander Cadogan, the British representative to the United Nations, pressed for sanctions against Israel. The British believed that it would be in their and the West's strategic interest if they maintained de facto control of a land bridge from Egypt to Transjordan, and Foreign Secretary Ernest Bevin tried to persuade the US government to support his position and force Israel to withdraw. In particular, Bevin hoped to restrict Israel's southern border to the Gaza-Jericho-Beersheba road. The British ambassador in Cairo, Sir Ronald Campbell, advocated military intervention against Israel to stop the IDF's drive into the Negev in a January 1949 cable to Bevin. However, the British diplomatic campaign failed to persuade the US government to take action against Israel, with US President Harry S. Truman referring to the Negev as "a small area not worth differing over". Mounting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criticism forced an end to Britain's attempts to intervene in the war, and Bevin ordered British forces to stay clear of the Israelis in the Negev.[57][76]
The British cabinet ultimately decided that action could be taken to defend Transjordan, but that under no circumstances would British troops enter Palestine.
On 17 January 1949 the Chief of Staff briefed the cabinet on events in the Middle East. Minister of Health, Aneurin Bevan, protested at the decision to send arms to Transjordan, taken by the Defence Committee without cabinet approval. He complained that British policy in Palestine was inconsistent with the spirit and tradition of Labour Party policy and was supported by the Deputy Prime Minister, Herbert Morrison and Chancellor of the Exchequer, Stafford Cripps.[77]
In January 1949, the British cabinet voted to continue supporting the Arab states, but also voted to recognize Israel and release the last Jewish detainees on Cyprus.[78] The last detainees began leaving Cyprus in January, and shortly afterward, Britain formally recognized Israel.[79]
關於英國和以色列的曆史淵源,可見
http://en.wikipedia.org/wiki/Balfour_Declaration_of_1917
http://en.wikipedia.org/wiki/Israel%E2%80%93United_Kingdom_relations
1917年,英國是讚成猶太複國的。
了解中東問題,不如看唐師曾的博客,多有一手資料。博采眾長嘛。 :)
所以樓下認為不會動蕩的,反而是幫著拆台。: )
本人曆來不支持陰謀論,但絕不會輕信政客的說法。美國政客連猶太人這個詞都不敢涉及,逞論說出真相。關於英國在第一次中東戰爭中與美國對壘,樓下有人給你解釋了。你無知不怪你,因為中國的教材從來不講真實的曆史,但你亂評我的文章就有點過了。
麻煩您再發帖時把字擴大一號(用M)好嗎。
當1945年5月,猶太複國主義者向英國遞交請願書,要求讓10萬猶太人遷移巴勒斯坦並在那裏建立猶太國遭到英國拒絕時,美國總統杜魯門卻馬上表示支持,這樣,英美之間在巴勒斯坦問題上的矛盾呈現白熱化。美國支持“在巴勒斯坦適當地區建立有朝氣的猶太國”的新計劃,而英國支持建立一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家,企圖繼續保持其在該地區的殖民統治。在英、美激烈爭奪的情況下,巴勒斯坦局勢越來越緊張。英國由於當時自身實力的衰落和在國際上地位的下降,眼見巴勒斯坦問題難以解決,便采取以退為進的策略,於1947年2月宣布把巴勒斯坦問題提交聯合國處理。
二戰後,英國被迫從巴勒斯坦撤走,但是它並不甘心自己在這一地區全部利益的喪失,因此在第一次中東戰爭中,英國最初積極支持阿拉伯國家反對美國支持的以色列以維護自己在這一地區的利益.但是,隨著美國勢力的介入和加強,英美之間就巴勒斯坦問題進行了一係列鬥爭,在戰後經濟必須依賴美國扶持的英國不得不屈服於美國的壓力而放棄支持阿拉伯國家,並最終退出了對巴勒斯坦的爭奪.
中國在習近平的領導下, 是必然走向強盛的!
----很值得品味和咀嚼的觀點。寫得非常好!
十年後雷曼兄弟危難之時,讓它破產就顯得很自然了。
是不是老猶的高瞻遠矚,值得商榷。
但是網上有個同樣眾多擁躉的ID,叫昊天經緯的,他的分析跟閆兄正好完全相反:他認為,俄羅斯也是歐洲國家,所以歐洲諸國一樣想和俄羅斯聯合,趕跑美國在歐洲的勢力和影響。
到底是歐洲想聯合美國壓製俄羅斯呢;還是歐洲想帶俄羅斯一起玩,把美國勢力趕出歐洲?嗯?我也糊塗了,誰能給分析一下,哪個更靠譜
我是做中國生意的,雖然天天打交道,中國的工業發展速度,還是不斷叫我吃驚。 目前在能源,發電,包括核電,通信,移動通信,大型成套設備,基礎設施建設更不必說了,中國都有非對稱性優勢,而且這些優勢還在擴大中,隻有軍工,航太,半導體等領域還有差距。 中國的實體經濟,確實非常發達,而且門類齊全,中國缺少的正式虛擬經濟的部分。 在廣大的第三世界,第二世界的市場上,中國幾乎獨家馳騁。
應該是“中共不亡,沒有天理”吧。
那樣美國不管印多少鈔票都沒有關係了。
因為美元雖然貶值了,但是卻變成了世界上最安全的貨幣。
這就是美國的貨幣戰爭!
《解讀:烏克蘭政治危機有其必然性》
http://bbs.tianya.cn/post-worldlook-1027305-1.shtml
《願曆史還你一個公道——悼念斯洛博丹·米洛舍維奇》
http://bbs.tianya.cn/post-worldlook-101826-1.shtml
19大老習權力登峰造極, 樹敵無數。內外勾結將老習一舉暗殺, 群醜爭權,這時地產經濟的崩潰也導致百業衰敗,天下大亂, 新的一個輪回又開始了。
潤兄一語道破天機,原來美國天天譴責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壓低人民幣,是西方為了把中國放在火爐上烤。美國財長又到中國施壓要人民幣升值了。中國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原來是西方輿論烤出來的。如果美國不施壓要中國人民幣升值,中國經濟破爛景象就露底了。美國為什麽如此成全中國專製製度呢?
老美民主再好,也不過是兩黨表演,為一黨利益而誤事還不是屢見不鮮。
老中一黨專政再不好,現在的成績也是世人有目共睹,不可否認的。
在中東隻要支持以色列的存在即可,必要時幫著收拾掉一兩個刺頭如薩達姆之流。在中東和中亞的軍事介入應該是以不影響本國的經濟為底線。
回複 '牛白' 的評論 :
悄悄話 中國這種國家,不亡沒有天理
這個分析很到位,潤濤兄這文信息量很大,當慢慢品讀。
習此人若不集權,這成為胡第二,偌大權在握,又豈是中國之福?
一針見血。
看習這一年的表現,不像是有“治本”的眼光和勇氣。能如他自己所願,學成普京那樣就算不錯了,不過恐怕連這也搞不定。
隱約感覺閻兄對習還抱有一線希望?可否詳細解釋一下理由?是來自王岐山說的“治標為治本爭取時間”嗎?
近日習高調的抓捕民運人士,收緊言論自由。同事從習在北大的言論來看。習做的事情是,一拳頭打暈右派,賞跟骨頭迷暈左派,以此調和兩派的平衡(六四將近,右派冒頭)
關於江習無芥蒂的宣傳很可能是習搞出來拉攏江派的。
六四之後我估計應該要實質性的對電力家族進行反腐了。
習的集權之路已經開啟,然而國內的形勢現在及其緊張,習這一通王八拳之後不知道勝算如何,得勝之後又將做什麽。。。
不知道潤濤閻叔叔,是怎麽看的。。。
還沒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