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當總統後“改變”什麽?
(2008-10-18 21:46:11)
下一個
奧巴馬當總統後“改變”什麽?
潤濤閻
10-18-08
(一) 老麥肯不可能當選
在美國兩黨剛剛開始角逐候選提名人的時候,我寫了篇文章,預測民主黨希拉裏爭不過奧巴馬。當時有兩種反應,一是認為希拉裏會戰勝奧巴馬;另一是二人都當不上總統,還是白人男人的共和黨勝選。更有甚者,給我發信說:“看你潤濤閻文章的題目《下屆總統是黑人男人還是白人女人?》不是明擺著認為共和黨沒戲了?你憑什麽說民主黨會戰勝共和黨?”
其實,我在寫那篇文章時已經知道共和黨根本沒戲了,倒不是老麥肯“老邁年高”即使他年輕也沒用。那道理如何呢?
布什當政八年,趕上了次貸危機,債務僅聯邦國債就是11萬億。本拉登沒抓到,美國的伊拉克戰爭死了4千人不算,油價連連上升。在這種情況下,根據美國曆史來看,執政黨(共和黨)的候選人有當選的可能,但必須滿足一個條件:該候選人與總統的執政方式南轅北轍。
美國的曆史表明,八年執政下台時,如果該總統執政時美國經濟好,副總統出來競選,便有相當大的機遇當選。如果經濟搞得不好,副總統不能出來競選,而該黨中與總統對著幹的候選人便有機會當選。
拿這個框架看看共和黨的候選人。老麥肯是國會議員,在小布什當政期間,他就是小布什的跟屁蟲。小布什打伊拉克,他投票支持;小布什的預算,他舉手讚成。在近百項提案中,他時時刻刻跟布什穿一條褲子。那麽,大家試想:如果副總統切尼出來競選,他能有戲嗎?老麥肯跟切尼差別在哪裏?
當中間選民問及老麥肯跟布什切尼有何不同,老麥肯能拿出證據嗎?比如說打伊拉克,比如說撤軍,比如說財政預算,比如說能源開發法案。。。。
事實勝於雄辯,老麥肯根本拿不出跟布什唱對台的證據,而共和黨的議員裏有不少跟布什對著幹的,可那些人得不到共和黨大佬們的支持,共和黨寧肯輸給民主黨!
接著,有朋友私下裏跟我辯論:現在佩林出來當副總統候選人了,她就會把原來支持希拉裏的女選民拉過來!
我說,佩林出來是錯上加錯!想想看,美國人對老奸巨猾的希拉裏當總統都不放心,怎麽會認同年紀輕輕的佩林?佩林的特長是年輕漂亮,可那些支持希拉裏的女選民看重的是希拉裏的能力,而非她的貌相!這都是共和黨男人們把自己喜歡漂亮女人的心理強加給女性選民。除非那些女性選民都是同性戀,否則怎麽會選漂亮女人?從心理學角度講,女人嫉妒漂亮女人。
(二)奧巴馬當選後要“改變”什麽?
奧巴馬從一開始就口口聲聲要“改變”,但大家並不知道他要“改變”什麽。其實,我們要有一個鐵的定律:“勢比人強”。也就是說,不論誰當選,形勢所迫,他不得不“改變”的方針政策是什麽。我們就從這個角度來看奧巴馬的“改變”到底是什麽。
1.貿易自由主義不得不改變。
當初美國搞全球化,其假設條件是:美國搞高科技,新興國家搞低級產品。這樣,美國就可用附加值高的高科技產品換取廉價生活用品。這在克林頓當政時是成功的。即使克林頓下台的那年,美國的高科技出口每年獲得500億美元。今天,美國高科技產品的逆差竟然達500億美元。本來是順差(這裏說的是高科技產品,不含低科技日用品)500億,現在是逆差500億。因為中國等新興國家也大量生產高科技產品出口美國了。
所以,今天美國的一切危機都根源於全球化。全球化才是美國的噩夢。這個道理很簡單:中國等新興國家的人其智商並不低,隻是科學技術的底子單薄。一旦大量引進生產線,高科技那點奧秘很快就被學到手了。而美國更新的高科技產品研究出來的速度遠比不上中國等新興國家跟隨的速度。這就像水庫,一開始落差很大,等到時間久了,原本下遊的小水庫一片汪洋成了大水庫;而上遊的大水庫久而久之就成了小水庫了。這就是美國和中國此消彼長的原因。
美國資源豐富,人均淡水擁有量要比中國高出10倍以上。中國僅水資源就夠北方喝一壺的。美國的大學和科研機構的實力仍然是世界第一。為了保持美國的優勢,美國不應該再搞自由貿易了,而應該走“對等貿易”的政策。所謂對等貿易,就是你到美國賣多少美元的貨物,就得買我美國多少美元的貨物。達到了貿易平衡,一方麵使得美國的貿易赤字不是問題了,更重要的是對手無法靠人多勢眾搞人民戰爭了。
不改變自由貿易為對等貿易(平衡貿易),美國隻能靠繼續印鈔票給中國,其後果不堪設想。因為這不僅僅是美元被拋售的問題,而是美國沒有了製造業,大量失業的問題。今天,秘吃根州的失業率已經接近9%了。美國每年以超過100萬製造業機會喪失的代價來用紙票子換取中國日本等國的白送的產品。可是,美國靠什麽來解決失業率問題呢?失業率一旦高到特定水平,國家安定都成了問題。
那麽,為何前幾年美國的失業率不高呢?前幾年製造業也是一直在裁員啊。
當格林斯潘配合美國政府搞全球化自由貿易時,他把利率降低到1%長達數年。這樣,在製造業裁員的同時,房地產業轟轟烈烈。造房子的、房地產經紀人、房地產交易律師、次貸發放的銀行、買銀行次貸打包產品的金融機構、保險業、、、等等等等都如火如荼。等到這些人一旦失業,製造業在繼續大量失業的同時,找不到就業途徑,後果不堪設想。
所以,不管奧巴馬想不想改變,形勢所迫,美國隻有放棄全球化的自由貿易政策,才能解決就業問題。
2.超前消費
美國經濟發展的鐵律就是“超前消費”。所有的100多位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理論都是建立在這個前提之上的。當這個前提必須改變的時候,這些理論都是廢紙了。如同物理學家們根據太陽圍繞地球轉而得出的理論,雖然在那些特定的條件下無懈可擊,但當太陽圍繞地球轉這個前提被證明是錯的了,那些理論就成了廢紙。
提前消費造成的股市泡沫一旦爆破,嬰兒潮一代人的401K和社會保險金全部泡了湯。到此時,再提什麽“超前消費”便成了笑話。目前離這個笑話已經不遠了。這個笑話的根源在於:“出來混隻是要還的。”寅吃卯糧,等到卯時,必然挨餓。
3.美國的能源交通
美國這個輪子上的國家,人人開車上班。由於石油耗竭,美國人必須減少耗油量。每個人全國平均每個開車上班的人花在汽車上的錢(包括買車貸款、利息、修車、保險、汽油、保養、財產稅)每年近5000美元,花在路上的時間平均每天一個半小時。所以,麵對石油枯竭,美國需要再次城市化。
舊作:《下屆總統是黑人男人還是白人女人?》
潤濤閻
1-6-08
早在去年秋天,我與朋友們閑聊希拉裏和奧巴馬二人時就提出美國人接受黑人男人當總統要早於接受白人女人當總統。隻是美國人基本上都認同俺的這一觀點,而中國人沒有一人認同。個中理由您讓潤濤閻慢慢講給您聽。
(1)美國今天的主流社會性別歧視遠大於種族歧視
對於這一點很多中國人不理解,更別提認同了。事實上,美國家庭暴力也就是丈夫打老婆的案件層出不窮,要比種族歧視案件多得多。在美國,除了公司的白領階層(不包括高薪總裁等職位)和大學裏的教授女人能與男人同工同酬外,其他領域依然是男人的天下。美國500強大企業,沒幾個女總裁。美國人到了中國的上海發現丈夫在廚房裏燒菜,老婆根鄰居聊天,表示驚訝。因為在美國的絕大多數家庭,丈夫到家看電視,老婆做飯。
別以為美國的主流媒體從不把性別歧視當成大事來報道就以為美國的婦女地位也跟中國大陸一樣。美國主流媒體都心照不宣,大家都知道但沒人去捅這層窗戶紙。
(2)美國的曆史對女人的歧視遠遠大於種族歧視
先說教育,美國的常春藤著名高校哥倫比亞大學在1982年前女人是不能被錄取的。哥倫比亞大學坐落於聯合國所在地、世界人權組織活動集中地---紐約。然而,婦女解放的滾滾洪流一直衝不進去這所坐落在紐約市中心的名校。每當我告訴朋友們這個曆史事實的時候,大家都感到驚訝,甚至懷疑是否如此。現將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物英文原文打入,以便讀者了解。
1981,December 7—Columbia Trustees decide to admit women into Columbia College, the last of the heretofore all-male Ivies to do so.
這段是說在1981年12月7日哥倫比亞大學理事會決定招收女大學生。
1983,September—The first entering coeducational class of Columbia College (1987) consists of 45 percent women, 55 percent men.
這段是說1983年秋季哥倫比亞大學第一次男女混合招生入學(按照美國的說法算是1987級),女生占45%,男生占55%。
這個曆史事實表明,美國婦女解放的步伐別說比歐洲發達國家,就是比獨裁的中國都慢了一拍。
然而,美國黑人進入美國名牌大學要早得多。同樣拿哥倫比亞大學為例(這樣比較公平),黑人何時進入哥大,目前該校已經找不到記錄了。但至少在1960年以前。60年代哥大的黑人大學生學生會組織非常活躍,出了不少名人。除了黑人外,其他族裔男人包括亞洲男性留學生100多年前就進入了哥倫比亞大學,但外國女人不行。中國的男留學生就有唐敖慶、宋子文、胡適、陶行之、郭炳文、馬寅初、蔣夢麟、馮友蘭、顧維鈞等名流畢業於哥大。外國的男人可以,美國的黑人男人可以,但美國的白人女人不可以。
另一個例子就是常春藤名校普林斯頓。開始招收女大學生後,仍然禁止女生有自己的俱樂部。很多年後才在女權運動的衝擊下不得不放開。
(3)美國白人女人擁有選舉權比黑人男人晚得多
美國憲法中的Men are equal(男人生來平等),沒有講膚色,但講的非常清楚是男人。美國黑人男人投票比白人男人晚,糾其原因是因為美國人多少繼承了英國人“公民選舉權與納稅人劃等號”的傳統。要有財產才納稅。但早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北方的黑人就有富豪了。最出名的叫保羅-卡菲的黑人,他做買賣發了大財,成為美國當時的10大富豪之一。1779年,他聯合麻州的另外6位黑人富豪發起了(嚴格說是“接過了”)“沒有選舉權就不納稅”的口號,宣布拒絕上稅。第二年,也就是1780年,美國北方基本上取消了奴隸製。比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當總統的1789年還早。這就是為何北方建國前就出了黑人富豪的背景。但從法律上廢除奴隸製是第三任總統傑佛遜完成的。美國建國後各州議會幾年後分別通過法律闡述,給予所有納稅的男人(自然包括黑人和其他膚色美國公民)以等同的投票權。
事實上,美國第三任總統傑佛遜上台就有不少北方黑人的投票。從此以後,黑人在北方逐步走上了從政道路,有黑人議員、縣長、市長、州長。
而美國的南方則是在南北戰爭之後黑人才有了自己的財產,才逐步獲得了財產保障權、納稅義務和投票權。
那麽,為何傑佛遜執政時的聯邦法律不能被南方執行呢?這就是美國的國情所決定的了。美國建國80年後也就是南北戰爭時才征收聯邦稅的,在這之前,個人所得稅隻交給州和地方政府。聯邦政府沒有錢,說話就沒有力量。連總統府被燒了重新建造都沒有錢,隻好把被燒黑的房子漆成白色,這就是“白宮”的由來。
1965年馬丁路德金死後,美國國會總要有所表示,便在憲法修正案上重新表明美國成年人不論膚色一律有選舉權。這裏不僅包括黑人也包括黃種人。但美國的曆史並不是黑人和黃種人從1965年才有選舉權的。
再看看美國白人女人的曆史。從1920年美國女人才有選舉權的。遠遠晚於南方的黑人男人。
(4)美國人性別歧視比種族歧視嚴重的道理何在?
美國是移民國家,最早的移民來自於英國,後來有不少法國和其他歐洲人。不論是英國還是其他歐洲國家,曆史上有史以來都是歧視婦女的。這個傳統已經融化在血液中。而隻有當他們來到北美需要勞動力開山修路,才從非洲運來大量黑人。對黑人的歧視從時間上講是很短的。
這就好比病毒侵染細胞,有的剛到細胞表麵就被免疫係統糾纏上了;有的能進入細胞,但隻能在細胞質裏;有的不僅進入細胞質,還進入細胞核,然後插入染色體的DNA中,不僅為害細胞,還要傳給下一代。要想幹掉這種病毒,難度可想而知。用古代中文的話說就是早已深入骨髓。美國人對性別的歧視就是這種病毒,從古代一直傳下來了。但美國人對黑人的種族歧視,曆史很短。糾正起來比較容易。
(5)為何中國人大多都不那麽認為?
在美籍華人主要是從大陸來的華人看來,美國人會選白人女人當總統也不會選少數族裔的黑人男人。畢竟黑人人口少,白人多。還因為大陸人認為種族歧視可以理解,而性別歧視無法接受。
糾其原因是因為中國出了個毛澤東,他一步就實現了男女平等,砸碎了這一本來是頑固透頂的磐石。僅憑這一點,要讓曆史忘掉老毛是極其困難的。如同秦始皇能讓打仗打習慣了的先秦各國統一起來不打仗了,魔鬼一樣的暴君能幹成的大事其他人很多代都完不成。秦始皇毛澤東都屬於這種魔鬼暴君。經過了毛澤東時代,人們對性別歧視的感受就不那麽深刻了。便無法承認美國還會有性別歧視。
(6)希拉利和奧巴馬誰是好總統?
上麵說的是美國的曆史與現狀。從這裏推論,不考慮具體的候選人,如果美國要選白人女人或黑人男人當總統,很可能是黑人男人捷足先登。然而,曆史是可以創造的。我們不能100%排除美國人這次就創造曆史改變曆史軌跡的可能。果真如此,那隻能表明美國人改變了曆史的本來走勢,而非白人女人先於黑人男人當總統屬於理所當然。對於多數美國人來說,奧巴馬戰勝希拉利不會吃驚,因為這符合美國的曆史步伐;要是希拉利戰勝了奧巴馬,反而會吃驚的,因為這改變了美國曆史的原有慣性。
就目前的狀況,美國人確實需要有希拉利這樣有從政經驗的總統。如果她能當總統,她會成為一個好總統。首先,在白宮8年,接觸、處理了無數內政外交有關的國家大事。他的智商不比她丈夫低下,而她的忍耐和理性要比她丈夫還好。再者,她丈夫克林頓當總統時,內政方麵,使美國財政有盈餘;外交方麵也非常成功。唯一的遺憾是他管不住他的“七寸”小弟弟。美國人甚至世界各國人都認為:
克林頓總統要是沒有他那“七寸”東東,他就是個“完美”的總統了。
這話潤濤閻沒必要認同,而所有的人倒是需要認同潤濤閻的結論:
希拉利就是因為缺少那個七寸東東,她才很難甚至沒有當“完美”總統的機會。
的確聽說過:中國是唯一一個真正男女平等(其實主要指曾經同工同酬吧)的國家。
美國貨幣政策是闖下了大禍
可能性很低很低。
雖然我不喜歡奧巴馬,但共和黨推出麥肯就等於是讓出江山。因為下一步實在不好走。美國的經濟危機不可避免。但要說是共和黨主動讓出的,結論不好下。隻能說共和黨大佬們太僵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