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屬個人視角

除了血壓高,什麽Q都不高
個人資料
正文

滿城盡說“金融戰”

(2007-12-04 16:04:30) 下一個

滿城盡說“金融戰” 
2001年10月1日,正是中國的國慶,我在網上提到中國外匯存底2000億的事情。那時候有兩件比較重要的事情,一件是911事件,作為親眼目睹“它樓塌”的紐約客,心裏除了瞬間空白,也想不出什麽其他的哀傷。用中國人的因果報應來解釋吧,似乎非常不人道,可我認為,美國政府政策上的種種霸道與失誤,同樣是會將它的國民和國家引入災難的深淵的。而另外一件事情,是中國即將加入WTO。在大陸的宣傳中,這是件無比偉大光榮正確的事情,是中國揚眉吐氣的時刻。但是我看參與入世談判的決策人物和負責具體磋商的技術官員們並不輕鬆,特別是對於逐步開放的中國市場,尤其是金融市場的準入承諾,那將引來怎樣的震蕩呢?

2003年10月1日。恰好寫了篇關於美國賭場的小文“今日美國:賭,成了可以公開兜售的毒”被轉載。那天恰好又是中國的國慶,於是老話重提,再次說到了金融戰對於中國可能的傷害。

當年的文字至今仍然記錄在案:
“短暫的、缺乏專業訓練和數據支持的偶然觀察,並不能準確指出社會的本質變化,所以我也隻能在這裏信口開河幾句:在我眼裏,現代戰爭不一定是用槍用炮用航空母艦和精確導彈的了,癱瘓對方的政治經濟外交係統、擾亂別國的金融外貿生產秩序,這可能是比殺人更驚心動魄的戰爭,說這戰爭是一場賭博也未嚐不可。在對於賭博話題的采訪中我曾經問朋友和同事:你見過的最大的豪賭是多大的注?有說幾萬的,有說幾十萬的。我說:你沒見最近小布什下注麽?賭中國用人民幣換來的四千億到五千億美金的外匯儲備,也許人民幣這一升、過幾年再一降,一來一回折騰兩次,四、五千個億,就剩一、兩千億了,這是比任何用炸藥發言的戰爭都“掠奪”得慘烈、貪婪的賭博,沒有搶劫石油那麽明火執仗,但比武裝侵略更喪心病狂。

三百年以降,新興的資本主義代表米國一直在盈利,所以沒鬧出什麽亂子來,等虧損到一定程度,例如和中國三年自然災害或朝鮮現在的境況,人吃人現象發生的可能性一定是美國多於其他地方。什麽道德責任感,基本是扯蛋。政客們的冠冕堂皇還抵不上宗教力量的萬分之一,現在的政府天天對內玩愚民遊戲,對外赤裸裸地掠奪,媒體被控製、輿論被控製,隻要看看電視上常出現的那幾張臉,您就會再次認定:進化,的確需要時間。10/01/03

兩年,隻時隔兩年,從01年到03年中國的外匯存底已經增加至4、5000億。這是個非常值得警惕的大事情了。遠的不說,亞洲金融風暴的慘烈就令人觸目驚心了。國人對遊資、熱錢、對衝基金對眼花撩亂的各種金融衍生工具以及它們可能製造和操縱的遠程金融打擊還缺乏清醒的認識。可是短暫的、缺乏專業訓練和數據支持的偶然觀察,並不能準確指出社會的本質變化,作為一個普通文字工作者,我既不是金融學者,也非金融政策的決策者,最多隻是本能地感覺到某些風險,而對此加以關注。也許是神經過敏,也許是職業敏感,也許啥也不是,純粹就是“生孩子不叫生孩子”——下(嚇)人。

2007年10月1日。中國的外匯儲備已經翻了七番。6年前的2000億隻是一個零頭,而被用來成立了一個公司:“經國務院批準,中國投資公司9月29日在北京成立,公司為國有獨資公司,公司注冊資本金為2000億美元”。包括中國用30億美元買黑石的股份,這都從側麵反映了政府開始注意和重視金融安全和金融風險的問題了。十七大報告也涉及金融安全的內容了。06年年底,恰好是中國加入世貿滿五年,於是寫了《中國航母能否經受“金融戰”?》一文。文章最初被《亞洲周刊》某位主編友人看好要發,但考慮到自己服務的機構,便選擇了《僑報》首發,中國新聞社轉載。後來好友宋鴻兵君,將此文作為他即將發表的新書《貨幣戰爭》的序言了。更出乎意料的是,文章標題中的“金融戰”一詞,竟成了2007年中國最火爆的流行語之一了。07年下半年回中國,除了股市大熱,宋鴻兵君的《貨幣戰爭》一書也大賣。一時間滿城盡說“金融戰”。其實,鴻兵君《貨幣戰爭》一書策劃編著的初衷,就是希望借演義的形式,創造出暢銷的效果,最終引起決策當局的重視。這也算海外遊子的報國情懷吧。而在《貨幣戰爭》之外,自然還有更多書中未說的事兒,也許在未來的網絡上,有機會曼曼道來。鴻兵曾經策劃過三本書,前兩本分別是關於文字和文化的,雖然都是不錯的選題,但都沒有過我這個“三腳貓”編輯的關。唯有這第三本,是我竭力推薦的。今天看到網上這麽多板磚,基本上是跟著FT上一個英國記者的所謂“陰謀論”起舞。其實,編譯此書時,根本沒“陰謀論”什麽事兒,有的,隻是報國之心。隻是有些事情網上可以說,還有些,卻說不得。僅以先前的小段文字,頂一下宋鴻兵君。

 《暢銷書、 陰謀論、赤子心》

與書商的熱炒、網絡的喧囂、欣賞者的力捧、金融時報BBC及鳳凰衛視的關注以及60甚至100萬的銷量相比,《貨幣戰爭》這本書本身的價值其實已經無足輕重了。但是,幾乎所有的評論者都忽略了一個問題:編著者編寫此書的真實意圖和真正意義何在?
  
  撇開暢銷書的“名利雙收”企圖不談,如果此書出自網上所謂的“左左”之手,似乎可以理解。而鴻兵卻是一個生活在美國十多年的人。如果沒有對於民族前途的關切、對於人類社會走向和未來的憂心、對於自己祖國的赤子之心,很難想象作者會有這樣的創作激情與膽魄。
  
  作者有著強烈的報國情懷,盡管這種情懷根深蒂固到有理由相信他的意識形態常常表現出明顯的民族主義成分。但是,在人類還分國籍、國與國之間還有國界疆域的階段,愛國報國的赤忱總是難能可貴的。暢銷書隻是傳播影響力的實現,而所謂陰謀論隻是暢銷的噱頭和手段。但在暢銷和陰謀的背後,是掩飾不住的赤子之心。
  
  從庚子賠款的第一批留學生,到五四後的胡適之們,中國學習西方的態度和熱忱不可謂不誠懇,而所謂新中國後的“改革開放”也有三十年了,中國人更加有理由和自信去冷靜看待西方世界了。但學習和跟隨都隻是末節,根本在於赤子之心;有赤子之心,才會有自信,有自信,中國才會真正的強大。
  
  中國人,需要自信起來,而缺乏洞察的自信是盲目的。《貨幣戰爭》是一部讓人驚醒和洞察的“暢銷書”,盡管帶著不少“演義”成分。

 

http://www.chinanews.com.cn/hr/news/2006/12-14/837838.shtml

《貨幣戰爭》序言
起航的中國經濟航母,會一帆風順麽?
——寫在中國加入WTO五周年、金融全麵對外資開放的前夜

美國財長保爾森在訪華前夕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有線電視頻道CNBC訪問時指出,作為經濟大國,“他們已是全球經濟的領導者,世界其他國家不會再給他們很多時間”。毫無疑問,這個“他們”,就是中國。
顯然,今天的中國,正以驚人的速度,將自己變成全球經濟舉足輕重的一部分。一係列的經濟數據和跡象都表明,龐大的中國經濟航母,已經起程。
如果說,三年前政治局請幾位學者進京講授大國崛起的曆史,還隻是在為中國可以預見的發展作準備,那麽從“崛起”到“發展”提法上的變化,就足以看出中國自信心的調整、看出中國經濟發展的速度之快,甚至超過了中央電視台那部叫作“大國崛起”的拍攝速度。
全世界都把目光對準中國:“21世紀將是中國人的世紀”、“2040年左右,中國經濟實力將趕超美國”的說法不絕於耳,似乎中國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強國以成趨勢和定局。
然而,起航的中國經濟航母,會一帆風順麽?在未來至關重要的50年內,中國經濟能夠保持現有的“航速”,勇往直前麽?可能影響航向、航線、航程的不可測因素又有哪些呢?
按常規分析,中國這艘巨型航母未來數十年最為險峻的航程是能否平安通過“台灣海峽”,以及在東亞相關海域能否獲得“製海權”。但是,筆者認為,中國能否在本世紀中葉成為真正世界經濟強國的最主要隱患,更有可能來自於一個看不見硝煙的戰場,即潛在的“金融大戰”的威脅。這種威脅的危險度,隨著中國加入WTO五年屆滿、金融業將對外資的全麵開放而日益加劇。即將對外資全麵開放的中國金融業,能夠有足夠的抗打擊能力包括實戰經驗,來防範金融衍生工具等一係列金融手段的“遠程精確打擊”麽?
以海戰作比:十年前,中國潛艇逼退美“尼米茲”號航母,今年10月底,中國“宋級”潛艇再次貼近至美軍“小鷹號”戰鬥群五英裏。中國在軍力暫時無法與美軍抗衡的現實情況下,製定出憑借潛艇戰術特性遏製美軍航母群的相應戰略。同樣,在中國迅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根本無法保證,某些認為中國強大有損於自身利益的國家不會在經濟領域,以金融戰爭的“核潛艇”,攻擊中國這艘已經起航的經濟航母,令中國經濟發展改變航向和航程。中國在本世紀中葉成為世界強國目前隻是常規性的預測,並沒有包括對重大突發性事件所可能造成的破壞與阻撓的評估,比如金融戰。
金融對外資開放,做個不恰當比喻,其風險甚至可能大於讓美國的所有航母編隊開到中國臨近海域。因為軍事攻擊最多摧毀建築設施消滅人體,以中國的疆域之廣,常規戰爭幾乎不可能造成中國經濟命脈的徹底損傷。而金融戰爭的隱蔽性和無戰例借鑒無實戰演練的殘酷性,對中國國家防務是一個巨大挑戰。一旦整個國家的經濟秩序遭到金融戰打擊,會迅即造成國內局勢動蕩,由“外患”引發“內亂”。
曆史和現實同樣嚴峻:蘇聯的解體、盧布的貶值;亞洲金融風暴、“四小龍”們偃旗息鼓;日本經濟仿佛被灌了迷魂藥似的一蹶不振。我們是否仔細想過:這一切隻是偶然或者巧合?如果不是,誰是幕後發力的真正推手?誰又可能成為下一個被暗算的目標?最近幾個月來,前蘇聯的特工和能源大亨、歐洲的銀行家接二連三被暗殺,這和前蘇聯的垮台有沒有聯係呢?決定蘇聯解體的最主要因素是政治改革還是金融打擊?
這不能不令人為中國金融體係的防禦能力擔憂,進而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前途擔憂。即便暫且擱置人民幣匯率和一萬億外匯儲備不談,那麽國家層麵的、國與國之間遊離於正常金融秩序視線之外的政治熱錢的博弈,中國到底處於怎樣的態勢,這不能不成為關注的重中之重。中華文明的善良隱忍,中國反複表達的“和平發展”的理念,能夠抵禦一貫具有顛覆性和攻擊性的新興帝國的金融入侵麽?在現實層麵,中國目前是否具有這樣的專業人才儲備,足以消弭金融大戰中,理論警覺和實際操作的現實落差?如果遭遇隱形的金融核訛炸甚至核攻擊,分布在世界金融領域的中國“海龜”中,會出現錢學森和鄧稼先這樣的國家棟梁麽?
保爾森本周四就將到中國,進行一項“戰略性經濟對話”,伯南克也將隨行。美聯儲主席和財長同時抵達北京,這種出乎尋常的舉動背後的含義又是什麽呢?除了人民幣匯率,國與國之間還有怎樣不為外界所知的“較量”呢?保爾森在接受CNBC訪問時強調,為期兩天的對話將集中於討論,中國經濟迅速崛起所帶來的長期挑戰。
那麽,這種所謂“長期挑戰”,是否包括可能的“金融戰”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