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選舉亂象和大陸的民主希望
(2006-12-11 11:36:58)
下一個
台灣的政治舞台上,一出北、高市長選舉大戲剛剛落幕。論表演,實在稱不上出色,劇情也沒有太多的跌宕起伏,但卻還算是守著演藝圈的規矩。這個規矩是什麽呢?就是憲政與民主。在“立法院”等台灣主要的政治舞台,常有全武行的戲碼開演,甚至也不乏一些共同認可的“潛規則”。
但是台灣的政治亂象,無法將台灣選民對於民主程序——選舉(包括選舉形式和選舉結果)的尊重這一亮點抹殺。把當今台灣的民主實踐,說成是全球華人的寶貴資源和財富也不過分,因為遲早有一天,中國大陸也會更加民主,也可能不得不走憲政和民主之路。而此刻台灣全民化的“民主”表演,將被大陸政治領袖和政治“圈內人士”看在眼裏、記在心裏,成為未來大陸實現進一步民主的參照和經驗教訓的總結。台灣民主之今天,有可能功在大陸的“明天”。
台灣所經曆的一切,令我想到一個問題,就是被兩岸民眾都當作“獨裁者”,創出世界戒嚴之最三十八年的蔣家父子,威權統治下的人民,怎麽能夠在短短幾十年裏,就衝破所謂白色恐怖,不僅結束了一黨專製,實現了政黨輪替,而且令台灣亂中有序、令“民主”的意識,深入民心和深得民心呢?
翻開“民國史”,可以找到些許線索和答案。當時的民國政府,無論是法務部還是高等法院,無論是教育部還是考試院,民國的法製和建製,其實早已經很完備了。法製與教育體係,一直在為中國提供統治的基礎和人才後備。
再看蔣中正的暮年,那個在陽明山散步的老人,那個眺望海峽對岸會濕潤眼角的政治人物,他的心中,就沒有一點報國的情懷、治國的襟懷?沒有半點的仁,沒有絲毫的民主願望?“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什麽樣的土壤才會結出什麽樣的果實,什麽樣的種子,才會開出什麽樣的花來。台灣的民主基礎,難道和“中華民國”、和民國的統治基礎、和民國的戶籍、官製、自治、財政,司法等一係列法製基礎,沒有一點淵源?
從這一點看今日中國民主,當理解民主是一個“潛龍勿用” 的進展過程,不必非要苛求“日新月異”的景象。因為畢竟民主推進的速度固然重要、演出的秩序和形式固然重要,但決定中國民主成敗的關鍵還不在與此。如同建築商蓋房子,施工速度慢,總不能交付使用當然令人不滿;或者承包商爭奪地塊時有舞弊行為,造成建築成本過高總令人不快。但是,中國民主大廈的真正關鍵點還在於,在中國這塊土地上打下了怎樣的民主基礎,特別是怎樣一種規範製度、法製體係的基礎。
正因如此,現在中國的執政黨和中國的領導人,越來越關注民主和人權,越來越重視“以人為本”和“法製建設”是個可喜現象,這就是類似於打地基的基礎工程。蔣介石獨裁這麽些年,台灣都能開出民主的花來,今日中國越來越開明的政治土壤,還怕結不出民主的果實?
大陸要到台灣的今天, 路還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