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今天不想在歸壇發貼的,但是被點名了,PB誠心誠意同我交流,不回貼不應該。
秉承中華文化的傳統,其實我對修飾性的詞語,要求不是特別高。比如說過去三十年,我從一個少年混日子混到中年,對我來講,這個就已經是天翻地覆的變化。我不會那麽苛刻,好像一定要從人變成神,才認可革命性的巨變。
過去幾十年,中國沒有再出一個孔子或者老子,外國也沒出亞裏士多德與黑格爾。但是中國兩千年沒再出現哲學家,不說明期間在很多領域沒有革命性的變化。二戰結束後,美國在科技方麵並不是一枝獨秀,盡管它的戰爭機器最強大,因為它的地理、人口、生產能力的緣故。二戰後,美國得到了納粹德國科學家的加盟,這是他們得到的“紅利”,但是這個並沒有讓美國從此笑傲江湖。到7,80年代,德國的精密儀器,日本的半導體行業,等等,也還是相對領先或者至少同美國並駕齊驅的。而過去二十幾年,隨著通訊技術的突飛猛進,信息技術在硬件軟件方麵的發展,徹底的讓我們進入了數字時代. 由於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生化醫療技術的發展也是令人目不暇接。我們稱之現在這個時代為 Information Age, 因為 Big Data, 感謝互聯網。還有所謂 post-industrial economies, 本來就是劃時代的。而過去二十幾年在科學技術各領域的革命差不多都是美國帶來的。作為第一經濟體,美國幾乎在任何領域領先;作為第二經濟體,中國幾乎沒有任何一個領域領先,這個差別不是一點點,也不是簡單的否認或者修飾或者口號可以改變的,這也是習主席再三強調要追求沒有水分的經濟增長的意義所在。
牛頓也不是從石頭裏蹦出來的,還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如果一定要徹底同過去沒有任何關係的話,你也可以說整個世界從來也就沒有超出聖經與進化論的範疇。那麽這些討論還有什麽意義呢?華夏民族不是沒有過思想家、哲學家,也不是沒有思想活躍,充滿新想法的時代。春秋、北宋,都出過大把大把有想法的牛人,就是八十年代,中國這塊土地上也出現了大批要自我思想的人。當時的男女大學生,不看幾本哲學書自己都不好意思;現在的大學生,可能看哲學書都不好意思同人說。
科學技術的創新與提高來自哪裏?來自人的思想。如果自己的思想不敢不願隨意表達,如果自己的真實想法不敢交流嚐試,怎麽期望創新?從三十年前的科技領域的多架馬車,到現在的一枝獨秀,這哪是什麽二戰紅利?這是美國切切實實的,吸引全世界的人才,包括華人,也包括HG與HBG, 當然也包括自封的HG。鼓勵,吸引,容納,本身就是個思想開放的表現。這是活躍的土壤,所以你可以享受民主,可以宣揚民主;同時你還可以享受民主,探討專製,甚至於鼓吹專製。而在專製的地方,要想發動民主,固然要吃苦頭,但是大聲宣揚專製的好處,還是要吃苦頭 - 你是不是在暗諷啊?要知道哪怕是7人或者9人,“民主”的名頭還是要打的。
科技本身還是產生於人,用之於人,所以它離不開人文,離不開思想。既然是討論,觀點不一很正常,不然的話,所有人點頭稱是,也就沒有討論的意義。但是對於曆史或者現實的不同看法,不應該是基於對於曆史事實的隨意改變,或者基本常識的刻意否認。不然的話,又何來討論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