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技術真的隻有一層紙嗎?- 兼回小刀教授
(2012-10-07 15:20:18)
下一個
從理論上講,這句話一點也沒錯,比如可口可樂的配方,或者各種專利藥的組成成分等等。但是,在實際上,是不是捅破這一層紙,就可以順利產業化,以便宜勞動力爭奪市場了呢?
我們可以看看製藥這個我完全是外行的領域,通過看到的和聽到的情況,我覺得在實際生活中,這層紙沒這麽容易捅破。關鍵不是在於秘密,而是在於實踐。有了配方,將其產品化,有一段路要走,不單單是廠房與設備,還有從實驗室搬到生產線需要的穩定化,成本優化等等的過程。同時,對於生產過程中的管理檢測,也需要經驗。我前兩天說起有朋友回國,到藥廠幫助生產專利過期的藥品,有搞科研的,也有搞生產管理的,以及QA&QC的,需求量都不小。
如果生產過程順利經過,還有一個市場銷售的過程。首先,這些專利過期的,也就已經談不上領先技術了,那麽人家多年大規模產品化下來,對於你剛開始生產的,品牌優勢不可以道裏記,成本上來講,不見得會比你的昂貴太多,因為各種程式與渠道都是成熟的。如果是專利沒有過期的,需要偷偷摸摸的,那麽不可能有大規模的競爭力。另外,還有一個硬傷,那就是中國的製藥在國內本身沒有得到真正的支持。
國內的成藥,隻有兩類 - 一類是中成藥,走宮廷秘方或者曆史悠久那些已經為社會接受的道路;另一類就是西藥,要麽是合資的掛著牌子的生產,比如泰諾等等,要麽是生產的買了專利的或者專利過期分析出來的,現有西藥的替代品。這些就是捅破了那一層紙的產品。至於說完全由國內自己開發的西藥,那應該說是基本沒有的;即使有的話,國內的醫生病人也不接受。對於國內醫療稍微有點概念的都知道,由於醫保不cover進口藥,醫生在進口藥的分成能達到60-80%的驚人數字,那麽每個醫生都是告訴病人家屬同一句話,“這個國產藥可以用,是有效的,但是同類的進口藥,相對來講,療效穩定/病人反應小/長期服用副作用小等等,如果經濟可以承受的話,你自己看著辦”。在這樣的氛圍下,國產藥怎麽得到大力推廣?
我對美國的產業化能力一直很佩服。比如很簡單的一個故事,拍成動畫片,推出各種玩具服裝,影像產品,改編成電視劇或者電影,在接著來續集加續集。在這個過程中,這塊餅越做越大,得益的人越來越多,但是這個故事的原作者,一直還是在得益。就是一個主意,反反複複把可能衍生出的賺錢的項目都挖掘出來。這樣的機製與習慣下,這樣的成熟模式,怎麽不會鼓勵越來越多的新想法?
所以這一層紙不是這麽容易捅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