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steiner

Random thoughts over random matters at random times
個人資料
正文

中醫起點很好,探索鑽研真的是科學的態度。

(2011-11-30 07:46:19) 下一個
盡管當時沒有那樣的說法,想想神農嚐百草,孫老師李老師等等給後人留下的寶貴財富,哪樣不是實踐裏得出的,反複嚐試後的結果?人家有量化,可以重複。

但是就像孔老二的儒學,真是個好東西,到了後來越弄越玄被變成統治者用來洗腦的專用工具,變成一種正規形式,變成一個大忽悠。於是麵目全非,糟粕大大多於精華。中醫何嚐不是如此?後人不想法把老祖宗的寶貝發揚光大,想得更多的是打著那個旗幟,全力忽悠。那是,忽悠多容易啊,不用吃苦,也沒有給自己吃毒草的危險。反正沒法證明,我說這個病的藥引一定要是五歲的童子尿,你說得更“精確”,是四歲半的童子在小雪這天的醜時的尿。這麽搞法,搞垃圾的人大大多於鑽研精華的,垃圾一定大大多於精華。

師妹說西醫開始學習中醫的因人配方,但是看到中醫現在開始批量化標準化了嗎?什麽望聞切問,現在哪個專家門診、專家教授門診的中醫,不是一個上午掛5,60個號,每人平均5分鍾,這還是醫生不接電話不喝水不上廁所的平均數。兩年前,我有幸陪一個舅媽去看一個主任教授的門診,還是那位專家的老同學陪去的。切脈十秒鍾,看看西醫的檢查結果,大筆一揮,“腫瘤一號”。多牛!西醫化療每個人的療程長短劑量多少,還要根據驗血結果調整,中醫現在多標準化?!

Disclaimer: 我對中醫有一定的偏見,因為上初中時,由於青春痘,不間斷地吃了好幾年中藥。母親偉大,一天不斷天天給我煎藥。我也偉大,為了美觀,天天吃那麽苦的藥。中醫專家也偉大,給我吃了三年的藥,沒變化還是堅持給我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