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 Morici 馬裏蘭大學史密斯商學院教授自
美國在上世紀70年代實行美元浮動匯率、徹底拋棄布雷頓森林體係(Bretton Woods system)以來,匯率管理問題還從未像目前中國低估人民幣匯率那樣如此吸引經濟學家和政治家的目光。
同現在類似,當時民間機構和政府權威部門一致認為,政府應該對匯率進行管理,就像為了提供更好的商品而應固定食糖或石油等產品的價格一樣。
我們都經常聽到中國疲弱的金融體係、國內對美元的內在需求,以及發展中國家保持匯率穩定的必要性,等等。不過,當教授們(他們享受著終身製的教職)和企業領導人及銀行家(他們的投資從政府幹預市場中得到了好處)辯稱,為了公共利益應對價格進行監管時,我們就應該提高警惕了。
如果人民幣匯率能保持在與外匯市場實際供需情況更一致的水平上,那麽中國的金融體係將不再弱不禁風。
目前看來,由於中國巨大的貿易順差和海外投資的流入,國際上對人民幣的需求量大大超過了供應量。為了將人民幣每年的升值幅度控製在5%以內,中國貨幣管理部門每年都要購買約3,000億美元的美元和其他硬通貨幣。如果不這樣做的話,人民幣兌美元將至少升值40%,達到1美元兌人民幣4.5元左右,而不是目前的7.6元左右。
反過來,中國又通過購買美國國債和其他證券賺取利息,同時在國內賣出人民幣計價債券以緩解流動性過剩並防止通貨膨脹。此舉增加了中國人的儲蓄,將購買力轉移到了美國,並降低了美國人的儲蓄。
在這個過程中,中國政府鼓勵製造業出口行業的過度投資,大搞城市開發,容忍股市的投機泡沫,並刺激了全球石油價格居高不下。(中國製造商使用能源的效率大大低於生產同樣產品的西方競爭對手。)
所有這些都導致中國在滿足國內需求方麵投資過低,如農村的衛生和飲用水建設等,同時還加劇了收入分配不公現象,破壞了社會穩定。
這些過程也加劇了美國等工業化國家製造業崗位的流失和經濟失衡,進而破壞了對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所倡導自由貿易體製的政治支持,而中國的經濟發展從自由貿易體製中受益良多。
令人難以理解的是,布什(Bush)政府和為中國這種做法辯解的人卻給倡導人民幣匯率市場化的批評人士貼上了保護主義者的標簽。
倡導外匯市場自由化倒成了保護主義者的同謀,共和黨政府的看法是多麽標新立異!
同樣,為操縱市場辯解的人還利用保守媒體嘲笑那些要求美國對中國重商主義做法給美國經濟造成的損害采取實質性措施的人。
顯然,如果中國將人民幣匯率重估到諸如1美元兌6或6.5元的水平,中美關係會得到緩和。但一旦中國大幅重估人民幣匯率,其保持人民幣緩步升值的做法就會在投資者心中喪失信譽。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將會源源不斷。
目前,由於人民幣釘住美元和海外投資的流入,中國必須購買美元和其他硬通貨幣,數額相當於其國內生產總值的10%,或出口額的25%左右。這要求中國政府竭盡全力找到足夠多的國內投資者購買人民幣債券,即增加同樣數量的國內儲蓄,否則就會出現流動性過剩引發通貨膨脹的局麵。如果政府不能再發售更大數量的人民幣債券以吸收它為購買美元和其他硬通貨幣而向市場投放的人民幣,這種政策就會土崩瓦解。
將人民幣匯率重估到不再需要通過大量購買美元來進行單方麵幹預的水平,這一政策將是令人信服的,將受到廣泛歡迎。比如,先重估10%,然後允許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每月上升2%,直到不再需要單方麵幹預為止。這將令金融市場感到滿意,並使中國經濟以有序的方式進行必要的調整。
投資者需要了解的是,政策到底是什麽樣的,以及中國政府正在采取行動,將匯率及時重估到同中國不斷增長的競爭力相符合的水平。
不要忘記,匯率隻是一種價格。當政府將價格固定在某一點時,遲早有人會受到傷害。通常,許多普通的勞動人民會受到傷害,而且受傷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