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城鄉這四個字,對成都人來講,無論是政府官員,還是普通百姓,都不陌生。因為以“統籌城鄉發展”為名的改革,在成都已紮紮實實地進行了四年。
nesenewsnet.com) 讓他們驚喜的,是能夠獲得“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這一金光閃閃的頭銜。雖然始於2003年的統籌城鄉改革,早已使成都的城市和鄉村從基礎設施建設到產業結構調整、從製度設計到思想觀念、從公共服務水平到收入水平差距發生了巨大變化,但能夠從眾多爭奪第三個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的省、市中脫穎而出,成都人依然感到歡欣鼓舞。
(chinesenewsnet.com) “三個集中”提高城鎮化水平
(chinesenewsnet.com) “將成都設立為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是國家對成都近年來統籌發展實踐的高度肯定。”全國人大代表、西南財經大學教授紀盡善說。
(chinesenewsnet.com)人口過千萬的成都市,人多地少,農民占2/3,人均耕地不足一畝,是典型的“大城市帶大農村”地區,城鄉二元結構矛盾十分突出。變化始於雙流縣的一個探索性實踐:這個曾有一戶農民四畝田被分為24塊的農業大縣,為解決土地集中經營及附帶產生的問題,在2003年初開創性地提出了“三個集中”的概念,即“工業向集中發展區集中、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農民向城鎮集中”。
(chinesenewsnet.com) “三個集中”把工業發展、農村建設和城市化統籌安排,不僅解決了工業項目節約用地問題,而且實現了“少取多予”、“以工補農”的城鄉和諧發展,當年雙流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即躍居四川省第一名,城市化率提高了六個百分點。
2003年10月,在總結“雙流經驗”基礎上,成都市開始在全市廣泛推廣“三個集中”。目前,全市原有的116個工業開發區,已調整為20個工業集中發展區,工業集中度達59.9%。到2006年底,全市共實施土地規模經營153.8萬畝,各類農業產業化經營主體聯係帶動農戶123.5萬戶,占全市總農戶數的59.2%,近27萬農民住進了城鎮和農村新型社區。
(chinesenewsnet.com) “一盤棋”扭轉“重城輕鄉”格局
(chinesenewsnet.com) 在統籌城鄉發展的實踐中,成都市逐漸探索建立了新型的城鄉“一盤棋”工作機製和體製,從體製和機製上初步扭轉了“重城輕鄉”格局,使廣大農民充分
享受到改革開放的成果。據了解,實行城鄉統籌後,成都市財政對“三農”的投入年年保持成倍以上的增長,四年來財政投入高達120多億元,使“多予少取”不再是一句空話。
(chinesenewsnet.com) 從2004年起,成都市開始對城鄉分割部門動起了“手術”:撤銷市農牧局、農機局,成立市農業委員會,區(市)縣成立城鄉一體化工作局或農村發展局;成立市水務局,對全市城鄉水資源實施統一調度和管理;撤銷市交通局、市政公用局,成立市交通委員會。通過機構改革整合,改變了以前各自為政、資源浪費的現象,科技、人才、資金等資源得到更合理的配置,行政成本也大大降低,加快了城鄉統籌發展的步伐。
(chinesenewsnet.com) 此外,成都市還出台了一係列配套文件,從實現城鄉居民均等化公共服務、縮小生活水平差距等方麵推進統籌城鄉發展。如對失地農民進行全程就業安置,把所有就業優惠政策向農民延伸;投資10億元對農村中小學實施標準化建設,對進城務工農民子女入學進行統籌調配,劃片進入公辦中小學,一律取消借讀費;在全市農村推行城鄉統一的社會保險製度。對過去已征地農民中,年齡男滿60周歲、女滿50周歲的,由政府一次性繳納養老和醫療費後,每月領取養老保險金和
享受醫療保險等。
(chinesenewsnet.com) 與此同時,成都市加快規範服務型政府建設和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步伐,他們認為這是統籌城鄉發展的“製度保障”。內容包括:通過推進行政審批製度改革,全市共減少行政審批事項758項,占原行政審批事項的66%;建立了城鄉一體的規劃體係,實現了城鄉規劃“一盤棋”;積極推進縣鄉財政管理體製改革,完善和規範了財政轉移支付辦法,建立了城鄉一體的公共財政體製框架;全麵實施鄉鎮綜合配套改革,撤並30%左右的鄉鎮、47%左右的村,精簡鄉鎮機構各類人員5000多名;建立了城鄉統一的戶籍製度;建立了城鄉一體的就業、社會保障和救助體係,城鄉基本實現比較充分就業,2006年城鎮登記失業率僅為2.8%;基本實現城鄉教育硬件均衡配置、教育質量均衡發展;構建城鄉一體的公共衛生服務體係……截至2006年,成都市1/3的鄉鎮、90%以上的村(社區)開展了基層黨委書記的公推直選,實現了黨務、政務和村(居)務公開全覆蓋,並全麵引入民主測評、民意調查、述職評議、線型分析等,形成了“下評上、民評官、基層評機關”的社會化評價機製。
“城裏人”和“鄉下人”界限不再分明
(chinesenewsnet.com) 經過四年探索實踐,成都市統籌城鄉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據成都市委書記李春城介紹,2006年,成都市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750億元,比2002年增長65.8%;全口徑財政收入489億元,比2002年增長2.2倍;2006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905元,比2002年增長了45.2%;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從2002年的2.66:1縮小到2006年的2.61:1。
(chinesenewsnet.com) 如今,在一視同仁的社會製度和日漸縮小的經濟差距麵前,“城裏人”和“鄉下人”的界限正在成都逐漸變得模糊。家住萬科城市花園的都市白領馮梅說:“萬科也算成都的高檔住宅小區了,可我樓上樓下的鄰居原來都是農民,有的做花卉生意,有的跑運輸,家裏裝修得比我家還有品位。這怎麽能算‘鄉下人’呢!”
(chinesenewsnet.com)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秘書長楊偉民說,成都統籌城鄉發展有幾個方麵的成效比較顯著:第一,農民持續增收的機製初步形成。一些地方的農民已經實現了“四金”或者“五金”的收入,既有土地入股的股金收入,也有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打工收入,還有社會保障甚至房產收入。第二,農村經濟全麵發展。第三,城鄉社會保障覆蓋麵擴大,尤其是“一攬子”解決了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第四,農村公共服務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第五,農村居住條件有了明顯改善。第六,城鎮化水平提高。第七,耕地資源得到有效保護。
(chinesenewsnet.com) “在成都調研時,我們與近20個老百姓進行了直接接觸,其中有領社會保障的失地農民,有安逸養老的老人,還有仍在種地的農民,大家都感到滿意,這讓我們印象深刻。”楊偉民說,最後我們得出結論:成都市具有統籌城鄉發展的良好基礎,下一步發展和改革的思路清晰、重點突出、內容明確,且具備了設立試驗區的經濟基礎和區位條件,符合國家發展戰略和改革方向,應該設立為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
但是,當這一切被冠上“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之後,成都人清醒地認識到,他們所實踐統籌城鄉發展不過是“萬裏長征第一步”。6月9日,在成都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成都市政府秘書長毛誌雄說,設立成都統籌城鄉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是成都加快發展的一次重大曆史機遇,他們將盡快製定完善具體實施方案,上報國家發改委,重點在統籌城鄉規劃、建立城鄉統一的行政管理體製、建立覆蓋城鄉的基礎設施建設及其管理體製、建立城鄉均等化的公共服務保障體製、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係、建立城鄉統一的戶籍製度、健全基層自治組織、統籌城鄉產業發展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率先突破,通過改革探索,加快經濟社會快速健康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