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應討還被日本掠走360萬件國寶

(2007-03-07 09:38:38) 下一個

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誕生了無數物質財富。自鴉片戰爭後的百餘年間,大批國寶級文物被掠奪,至今流失海外。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在世界上47個國家超過兩百家博物館中,就展示著164萬件中國國寶,散落在海外民間的中國國寶則是少是館藏數量的十倍。而日本是第一個掠奪中國文物的國家。

日本開始掠奪中國國寶始於明代,不過當時倭寇掠奪的文物數量不多,價值在當時也不算太大。真正開始大規模的掠奪中國文物是在八國聯軍侵華時期,將司令部設在北海靜心齋,大肆搶掠北海文物,萬佛樓內大小一萬尊金佛被悉數掠走。清末民國之時中國一片混亂,加之尚無文物保護製度,導致大量文物流失到海外。敦煌發現的四萬件古代文書,其中約有一千卷流入日本,收藏在龍穀大學、大穀大學、天理大學、東京國立博物館等,基本都是大穀光瑞探險隊的橘瑞超等人勾結道士王圓籙運到日本的。 

中國文物的最大浩劫就是日本侵華戰爭時期,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後,中國政府統計被日本掠奪的文化財產共1879箱,360萬件,破壞的古跡達到741處。而流失民間的文物已經無法估計了。流失海外的三萬枚甲骨片,就有1.3萬枚被掠至日本。中國作為戰勝國,僅僅收回了從周口店出土的十箱化石、3.5萬餘冊古書以及張學良收藏的絹製古畫58卷。日軍全麵侵華時期,對中國文物的摧毀更是影響深遠,日軍甚至於1939年將雍和宮前三座牌樓的金絲楠木大柱更換成水泥柱,導致牌樓光輝頓減,而將換下的楠木柱運到日本,據說用其在名古屋建立了幾座居室,由此可見日軍對中國文物掠奪的一斑。現代統計海外失落名畫已查錄的有2.3萬件,其中在日本的就有1/3。在東京國立博物館的九萬多件藏品中,包括上萬件中國文物,上自新石器時代的良渚文化玉器、唐宋元瓷器,下迄清代的瓷器字畫,可謂無所不包。日本各地的博物館中,中國的文物珍品也是數不勝數,日本一千多座公私博物館幾乎都有中國藏品,數量應該在數十萬件。  

中國自2003年7月開始啟動國寶工程,宗旨是搶救流失文物、保護文化遺產。據中華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主任張永年介紹,就目前而言,麵對非正常手段流失的文物,回流主要有三種形式:回購、討還和捐贈。   

回購是目前比較常用的市場手段,大多是民間富商捐款給博物館購買,或者民間藏家自己購買。近年來中國文物在世界市場迅速升溫,中國藏家購買實力也大大增長,對於購回流失在外的國寶很感興趣。中華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牽頭舉辦的“國寶工程·海外淘寶行動”去年已經在日本展開。但在當年的日本全國古玩博覽會上,中國“淘寶兵團”的收獲並不大,因為日本人似乎沒打算將中國的國寶拿出來,“主辦方說曆屆會展賣出的文物最高不過數百萬日元,這不是我想要的價位。來這裏就想買點有級別的、真正是國寶的東西回去,這樣價位的文物實在引不起我的興趣。”一位藏家如是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