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稅合並下的企業臉譜
(2007-03-22 09:13:37)
下一個
“香港的企業很關心,但是我們現在還無法得知,兩稅合並究竟會給港商帶來多大影響。”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廣州辦事處的一位工作人員說。
正在召開的全國兩會已經發出了確鑿的信號———兩稅合並勢在必行。
並非所有的外資企業都需要麵對生存的拷問。“我們一直在關注兩稅合並的進程,即使企業所得稅率提高到25%,這也是在我們可以承受的範圍之內。”投資方來自芬蘭的聖維可福斯(廣州)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聖維可”)的一位人士說。
而在廣州理道財稅谘詢有限公司首席顧問曾建斌看來,兩稅合並對於內資企業無疑是極大的利好消息,為他們趕超各自領域內的外國資本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在兩稅合並的同一片天空下,不同陣營的資本展現出不同表情。有人歡呼,有人抗拒,而更多的人在沉默中等待。
外資:等待
3月8日,一股來自北方的寒流襲擊廣州。集中了大量外資企業的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內,貨櫃車在冰冷的雨點中零散地穿梭在空曠的馬路上。
這一天,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進行了第二次全體會議,財政部部長金人慶向大會作了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所得稅法(草案)的說明》。草案將內資、外資企業所得稅的稅率統一確定為25%,增收的稅負分五年過渡時期。這將改變中國產業勢力的分布格局。
中國已經連續13年位列發展中國家及亞洲國家吸收FDI最多的國家之首。在吸引外商紛至遝來的眾多因素中,不一而足的稅收優惠曾經是一個重要原因。
作為主要為諾基亞等手機廠商做配件加工的企業,位於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的聖維可成立於2000年。根據中國當時的稅收法規,生產性企業將能享受“兩免三減半”的稅收優惠,意味著聖維可在2001年和2002年的所得稅為零。在隨後的三年中,聖維可又享受了減半的稅率。
由於中國法律規定,在國家級經濟開發區內的生產性企業隻需承擔一半也即15%的稅率,所以在此基礎上再次減半,聖維可在2003-2005的三年間實際承擔的所得稅稅率僅為7.5%。
在5年優惠期屆滿之際,聖維可又獲得了政府外經貿部門頒發的“先進技術企業”獎,從而再次獲得所得稅減半的優惠。由於此類獎項對所得稅減免的規定是不得低於10%,因此聖維可在2006和2007年將承擔10%的所得稅稅率。
與法律規定的33%稅率相比,聖維可成立7年來實際承擔的稅負極為優惠。這是外資企業在中國享受優惠待遇的一個縮影。
曾建斌說,這一方麵體現了國家對某些產業優先扶持的政策,另一方麵,也不乏地方政府為了招商引資而使用免稅手段的動機。
“稅收返還是一個重要途徑。”曾建斌說,企業在按照法定稅率繳稅後,政府以一定形式返還多繳的稅金,“通常是以技術獎勵等形式”。
事實上,某些地方政府允諾的優惠措施有時並不符合中央政府的政策。比如,隻有在國家級經濟開發區內的企業才能享受減半優惠,但是某些地方政府會對投資者承諾,在經濟開發區外的投資也能實際享受類似待遇。早年某些城市甚至賦予非生產性企業稅收優惠。此前國家曾經對地方政府的各種非法優惠政策進行清理。
兩稅合並後,外商所能享受的稅收優惠將受到限製。聖維可在隨後幾年中或許將承擔25%的稅率,即使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也必須繳納15%的稅率。但是該公司相關人士稱,“我們的利潤率接近50%,即使多增加2.5個百分點的成本,也不會妨礙盈利。”
兩稅合並已塵埃落定,不過對外資企業來說,這並非是完全不利的信息。曾建斌表示,原先的稅收優惠主要針對生產性企業,實際上服務性的外資企業同樣需要承擔33%的稅率。稅改對於服務業的外商是個好消息。
在曾建斌看來,兩稅合並受到衝擊最大的,將是一些停留在低技術水平的加工貿易型企業。由於這些企業主要賺取加工費,利潤微薄,對稅收的變動極為敏感。
不少此類企業都沉澱在珠三角地區,以早年港台商人投資為主,但是近年來廣東已經加快了產業升級的步伐。一路向好的宏觀經濟也使官員們確信,兩稅合並將導致外資流失的說法缺乏說服力。
“國際經驗表明,穩定的政治局麵、發展良好的經濟態勢、廣闊的市場、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以及不斷完善的法製環境和政府服務等,是吸引外資的主要因素。稅收優惠隻是一個方麵,新稅法的實施也不會對吸引外資產生大的影響。”財政部長金人慶說。
內資:發力
兩稅合並的話題已經在國內討論了7年,各種爭論的背後是不同資本的利益較量。
東方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蔡鴻生認為,稅率降低後,國有企業能夠將更多的收益投入再生產和研發,進一步增強自身實力。
作為民營資本的代表,吉利控股董事長李書福近年來參加兩會,每次必提“兩稅合並”提案。對中國的民營企業來說,獲得與外資企業甚至國有企業的同等待遇,顯然更有符號性意義。
曾建斌認為,兩稅合並對內資的利好不僅在於稅率統一,還將體現在捐贈、計稅工資,以及扣除標準的更改,其中包括企業廣告費用的扣除。
外資企業之前用於廣告的費用都可以扣除,而國內企業必須根據行業不同而接受不同檔次的限製,比如食品日化行業是8%,而醫藥製造是25%。“廣告費用的不同待遇,限製了國內企業的市場推廣。”曾建斌說。而在新草案中,內外資企業都將遵循統一的扣除標準。
在2005年兩稅合並的爭論最為激烈的時刻,曾有50多家在華投資的世界500強企業上書國家部委,力阻兩稅合並的進程。在曾建斌看來,兩稅合並對於其中一些服務性企業大有裨益,這次上書行為是為了阻止中國競爭對手的成長。
在內外資稅負有別的時代,曾經促生了不少企業通過改變身份以套利的現象。“返程投資”曾經為人所詬病,即所謂的“假外資”。為了享受外資的優惠待遇,國內商人在海外注冊公司,搖身變為外資,再回國內投資。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中國民(私)營經濟研究會會長保育鈞表示,“兩稅合並”將有助於清除“假外資”。
曾建斌擔心,隨著外資稅率的上升,可能會助長司空見慣的“轉移定價”的行為。外資企業通過與境外關聯公司的貿易,或者通過向境外公司繳納技術谘詢費、品牌使用費等方式,將國內利潤轉移到稅率低的地方。曾建斌建議,兩稅合並後需要加強對轉移定價的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