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慘的巴勒斯坦人一直就比沐浴在幸福陽光下的中國人民生活得好,然而,令人困惑的是,幾十年來,中國人總會勒緊褲帶,隔三差五地送錢捐物去關懷並不貧困的巴勒斯坦人民。 隨著巴以之間衝突的愈演愈烈,巴勒斯坦人民的遭遇和生活狀況也越來越為世人所關注,媒體常常把巴勒斯坦人的生活描述得極其悲慘:住在擁擠不堪的狹窄房屋內,沒有衛生條件,沒有學校,沒有醫院,挨餓的兒童隻有去撿以色列人的生活垃圾填肚子。在電視裏我們看到過一個有9個孩子的水管工對記者訴說著生活的艱辛。 |
可是靜下心來仔細一想,就會覺得不是那麽回事。世界上有哪個國家生養了9個孩子的水管工家庭能不貧窮呢?
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的調查也表明生育8個以上孩子的家庭往往是貧困的,其實這很好理解,北京市區職工平均年薪是2000美元,如果也平均生6個小孩的話,能不貧困嗎?即使人均2美元的生活費支出一年就是720美元,這樣一個3口之家的年生活費支出就是2160美元了,而2000年中國城鎮人口的人均全部消費支出也僅為610美元,農村就不提了。再說難民,聯合國近東難民救濟處平均每年撥給的救濟款就人均80美元,各國政府給巴勒斯坦的實際援助是每年人均 200美元,這還不算民間慈善組織的捐贈呢,巴勒斯坦的兒童犯的著去撿垃圾吃嗎?
隻要仔細點,從中國官方報道的側麵也可以讀到巴勒斯坦人的生活其實並不差:比如在中國日報裏可以讀到巴勒斯坦人在2000年9月前是不屑吃雞脖子和雞爪的,肥肉也是要扔掉的;在新華社駐加沙的記者馬曉霖的文章裏可以看到,一個在以色列境內做助理建築工程師的巴勒斯坦人每月能掙1200美元,基本和以色列公民同工同酬;一個加沙地帶40歲的製衣廠工人每月也能有730美元的進賬。教師和.的薪水就更不賴了。在隻有300萬人口的巴勒斯坦,每6個就業人口中就有1領取俸綠的.,政府的26個部就有750 個部長,內閣成員就有31人, 在一些部裏麵有近一半的工作人員有部長頭銜,教育部長司機的基本工資就是中學教師的兩倍,一個相當於北京街道居委會大媽級的地方官員,開淩誌,住別墅也一點不稀奇。
那麽巴勒斯坦普通的老百姓們的生活到底處於什麽水平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找好參照係。如果按西方發達國家的標準,那麽巴勒斯坦地區無疑是個貧窮和落後的地方了。如果按照聯合國的世界平均標準,那麽巴勒斯坦可稱得上是個生活水準,受教育程度,城市化水平和工業化程度都比較高的地區。如果按照中國的標準,那麽巴勒斯坦就是名符其實的高等發達國家了,因為官方的一個研究組已經把中國定位於初等發達國家。如果按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的標準,那麽中國就有11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有近8億人口處於極度貧困。
如果把中國和巴勒斯坦比,那麽中國在大多數方麵要落後巴勒斯坦至少10年以上。
如果中國經濟能保持7%的速度發展的話,那麽中國在人均國民收入,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和人均勞動收入等方麵要花13年(2.5倍),19年(3.6倍)和 32年(8倍)的時間才能達到巴勒斯坦地區2000 年的水平。況且2000年中國人的平均恩格爾係數和受教育程度也隻相當於巴勒斯坦20年前的水平。
即使根據官方公布的調查統計報告也可以看出巴勒斯坦人生活的富裕,要知道在巴勒斯坦可沒有數字出官員一說,反而數字越低好處越多,所以可以認為巴勒斯坦官方的數字代表了實際水平的下限。
根據巴自治政府的統計,現由其管製的土地麵積為6004平方公裏,不到北京市的一半,2000年總人口為286萬(加上以色列管治的東耶路撒冷的36 萬,共322萬),其中的41%為難民, 平均每對夫婦生育6.3個小孩,總人口比上年增長6%,是同年中國的人口自然增長率的6倍。0-18歲的少年兒童占總人口的56%,平均年齡不到17歲,是個很年輕的國家。
巴勒斯坦地區的城市化水平和工業化程度都比較高。 78%的人口居住在城鎮(中國為36%),農業人口占10%左右,農業產值僅占GDP的6.5%, 2000年的人均國民收入約為2100美元(中國為810美元),年人均工資為5136美元(中國城鎮職工人均工資為1070美元),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為1190美元左右(中國為324美元)。若將世界上200 個國家和地區按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分為上中下的話,那麽巴勒斯坦的經濟處於中段,而人民實際生活水平則處於上段水平。 2000年的失業率仍為 11.8%,和意大利,西班牙等南歐國家相當。
巴勒斯坦地區在1969--1979年間曾創下年均經濟增長30%的奇跡, 94年自治以來,其GDP的平均年增長率仍達8.6%,是西方國家的3-4倍。不過,巴勒斯坦人的生活消費來源並不僅僅局限於GDP,因為每年由以色列提供的勞務收入有10多億美元(合年人均350美元),各國政府給予的援助有5- 8億美元(合年人均200美元),聯合國難民署的撥款2-3億美元(合年人均80美元),還有在海灣石油富國的勞務收入以及國際社會的民間慈善捐贈。這就解釋了,在巴勒斯坦人的消費大大多於勞動付出的情況下,為什麽仍能保持經濟的快速增長的疑問,同時,也揭示了巴勒斯坦的寄生特性。
巴勒斯坦的教育,文化和醫療衛生事業也比較發達,它從1968年起就一直實行10年的免費義務基礎教育.。在2000年,幼兒園入學率高於除以色列和敘利亞以外的周邊國家,95%的適齡青少年能讀完10年級。平均每10 萬人有一所大學,總人口中具有學士學位以上者接近8%(中國為1.6%,上海為5.2%),具有高中以上文憑者占36%(中國為14%,上海為23%);每萬人口中在校大學生(90%為本科)人數為240人(中國為38人),在讀研究生為25人(中國為2.4人),大學毛入學率為31%(中國為10%),高中的毛入學率為57%(中國為24%), 而且學校的師資水平很高,中學教師中有學士學位以上者占96%(其中碩士以上者占45%),大學教師中有博士學位者占44%,有碩士學位者占43%。
隻有300萬人口的巴勒斯坦地區還擁有10座博物館,80座社會公共圖書館,341個體育俱樂部和30個青年中心,還有371家慈善機構及176肆座清真寺。巴勒斯坦人受教育的程度按世界人類發展署的標準在世界排名屬中上水平(69名在 99/00年度,75名在97/98年)。而同期中國人均國民收入排名世界第142位,如果按聯合國新采用的人類發展指數算,中國被列為第10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