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為什麽普遍短命?
(2007-03-14 09:17:16)
下一個
——市場經濟20多年過去了,縱觀中國的知名企業能夠“長盛不衰”存在下來的寥寥無幾,屈指可數。
——為什麽中國行業、企業普遍存在“各領風騷三五年”的短命通病呢?為什麽普遍缺乏持久的生命力、難以持續發展並壯大?
筆者多年觀察簡析其主要原因如下:
——短期行為,隨時夭折。
中國企業大多數屬於投機類型,“撈一把走人”不乏多數企業心態,因為投機,自然不會用心去考慮長遠戰略規劃。。。
——沒有“合力”,何來“天下”?
企業文化枯竭,上下缺乏交流互動;企業員工喪失“向心力”,導致企業內部“一盤散沙”、“各自為政”;小企業,大社會,沒有“合力“、“凝聚力”,企業何來“得天下”?。。。
——心懷鬼胎,相互盤算。
老板算計員工,員工算計老板;幫派體係,勾心鬥角,內部鬥爭大於外部競爭,企業的內耗大於外損,直接影響抵禦外部市場競爭抗風險能力,最後因為企業內部太多的“不作為”拖跨企業自己。。。
——管理混亂,係統缺乏。
公司運作表麵整體行為,實質上多數是局部行為;部門之間合作意識差,不是團隊作戰,多半孤軍奮戰;缺乏配套立體係統支持,效率降低、效益日趨滑坡。。。
——沒有遠景,發展無空間。
老板既沒有遠景戰略規劃“魅力誘人”,也不會考慮員工的個人前途,更不會替員工做職業生涯規劃;員工看不到希望,沒有發展機會與保障,自然很難把公司當“家”看待,更不會“一心一意”、“全力以赴”主動去做工作,有100%的能量至多發揮10-20%已經不錯。。。
——沒有規矩,隨意性強。
企業的規章製度可有可無、不健全,即便設計也是擺設、沒有針對性、不科學,不按規矩,沒有程序;老板的不規範造成員工在執行過程中可以隨機大大折扣。。。
——隨時變化,缺乏誠信。
隨便承諾,隨時變化,結果卻不兌現,員工上當受騙後會徹底失望;老板糊弄員工,員工應付老板,最終讓企業“大大失望”。。。
——精算“小錢”,難掙“大錢”。
企業老板一年四季花在精算企業內部開支、成本控製的精力遠遠大於發動集體智慧去掙市場外部大錢的工夫;因小利失大利,“抓芝麻丟西瓜”。。。
——“聰明”一人,“糊塗”群體。
大多企業全是老板一人說了算,老板是“全能”,員工是“傻子”;企業不需要員工 “創造性工作”,隻需要“惟命是從”;企業招人不是用其智慧,而是用其勞力;員工能量被浪費,“花大錢做小事”,老板“累”員工“閑”,損失慘重的仍是企業。。。
——心胸狹隘,隻能“小為”。
缺乏如來佛的博大心境,多半“武大郎開店”;內部無能人,外聘不放心;任人唯親,恨不得要害部門全是自己裙帶親屬;管理無能,隻能用“小人之心”安插耳目提防外人,注定企業隻能“小為”。。。
——空頭支票,隻進不出。
多數企業沒有係統健全的獎金、績效考核、股份分配、晉級升職配套激勵機製,即便給你股份,也是“空頭支票”自己掏錢;吃肉不吐骨頭,隻進不出。。。
——隻會“加工”,不會“借力”。
素質與起點高低決定企業行為與發展空間。一些企業勉強維持生存下來的大多靠接外單、加工製造賺錢,賺的是原始勞作“流水線”靠量積累的微薄利潤。
沒有超前意識,不會整合資源;沒有“草船借箭”借勢造勢功夫,很少去做無形軟件、無中生有、賺取品牌資產;企業不會“借力”,不能升級換代,很難做強做大。。。
——隻會“模仿”,缺少“創新”。
一種新興商業模式的出現,跟風企業成群,僧多粥少,惡性競爭結果:行業規矩破壞,自相殘殺,直至行業衰敗。。。
創新是企業的生命,變通是企業立於不敗之地的製勝法寶。創新能力一直是中國企業的薄弱環節,創新缺乏隻能亦步亦趨,照抄照搬,重蹈覆轍。。。
——外表“光環”,內部“腐爛”。
媒介宣傳,過分炒作;公司現狀,名不副實;表麵強大,兌現羞澀;榮譽光環,鋪天蓋地;外表光鮮,內部腐爛;拚命誇大,不練內功;深入內幕,大失所望;風雨飄搖,進退兩難。
——隻會“圈錢”,不會“造血”。
健康企業上市的目的是為了融社會閑散資金求得資金周轉、更大發展空間,企業贏利股民分紅。可是大多上市企業從上市第一天起就“目的不純”:炒作概念,蒙騙股民,融了資金,拔腿就溜;騙到資金,企業“虧損”;誆了股民,失去民心。
——品質缺乏,航母太少。
重量不重質,重外不重內;隻看眼前,不求長遠;企業隻能短命。
境界高低決定事業成就大小,境界低劣最終沉澱下來具備“大作為”百年航母的品質大企業隻能太少。。。
——企業家稀缺,老板泛濫。
老板是為自己賺錢,企業家是為社會賺錢;老板是在做自己事情為自己牟利,企業家是做集體事業為更多人謀福利。
企業家需要佛心境界,運用哲學智慧掌控運籌企業,老板泛濫雖多卻不具備。
中國人講誠信和講實力要同樣重要.
誠信缺失